APP下载

数字图书馆中知识产权保护系统研究与构建

2017-11-20王祯威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27期
关键词:开发利用解决对策知识产权

王祯威

摘要:在数字图书馆这类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的过程中,必然要牵涉众多的关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问题,在这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在开发和运用数字信息资源的过程中涉及的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该文深入分析并讨论了图书馆的资源数字信息化所引起的知识产权在保护方面的问题,数字化建设所产生的侵犯知识产权问题等等。该文对于应该如何应对并解决这一连串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系统;开发利用;知识产权;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27-0066-03

1 绪论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新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人们渐渐意识到掌握知识经济的基础是信息,只有把握了数字信息,才能掌握发展经济的主动权。因此,关于网络信息的序列组织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关注。在现代社会里,全球正在掀起建设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的一波浪潮。数字图书馆系统开发现在已然成为了国际上高新技术竞争中的新高峰,成为了一个国家中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评估的关键标志。数字图书馆系统的设计开发首先涉及的就是资源,对于资源的处理最先遇到的问题就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因此,数字图书馆系统项目的开发设计必须要把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解决好。

2 数字图书馆系统保护知识产权的必要性分析

2.1 保护知识产权的必要性

2.1.1 服务模式

以前那种服务方式主要就是在图书馆中,图书馆管理员面对面的为读者提供“收藏”和“借出”的服务,但是由于信息传播网络化、信息共享和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开发使用和数字图书馆系统的逐步发展完善,以前的那种古老的服务方式再也不能够适应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发展。在数字图书馆中,使用网络为用户提供基本数据库检索、电子邮件文件传输、CD-ROM检索、电子期刊、远程访问在线计算机信息资源等服务的模式必须牵扯到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

2.1.2 馆藏内容

以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和虚拟化的信息实体为载体的数字图书馆的开发设计,把数字图书馆的内容扩大到一个更广阔的范围。除了收集了一些特色书籍以外,还有不在少数的网络上的信息。这些在Internet上的信息,数字图书馆系统并没有取得相应的知识产权。

2.1.3 技术手段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其形成不是源于图书馆本身,而是网络、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一体化成果,其收藏、组织、开发和服务更加依靠网络技术。 因此,关于使用该系统的信息处理与开发的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编辑作品等可能会侵犯知识产权。

2.1.4 用户范围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会根据不同客户的类型而有所不同,有具体的读者群体,读者有限但是稳定,使用图书馆主要是为了学习和研究,几乎不可能侵权。但数字图书馆的客户主要是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内部客户就是传统图书馆里的读者,外部客户主要包括通过互联网为其提供服务的那部分读者,数量多且稳定性差,他们使用数字图书馆更多是为了解决商业问题,也会引发知识产权相关问题。

2.2 数字图书馆中涉及的知识产权

2.2.1 信息处理中的知识产权

成立数字图书馆,第一步是把一些纸质化的书籍转化成储存在数据库中的数字资源。这种资源的采集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某些文字、数值、图像和声音等形式的资源转化成二进制的数字代码进行存储。数字资源与原来的资源之间的差别只是作品的存在的方式和承运客体之间的区别,无第三人参加创作的作品,不会因为这种转换失去“原创性”和“重现性”,因此被这种手段数字化了的作品和原来的那个作品应当视为是同一个作品,版权仍然属于原著作权人。

2.2.2 信息组织中的知识产权

数字图书馆中组织数字信息资源的主要方式就是数据库,它也是数字图书馆形成的关键,主要牵涉到其他的数据库和自主开发的数据库。由于数据库建设中延伸而出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是个新问题,需要进行详深入探索,在许多国家,都还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情况相当复杂,全球大部分国家把著作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这两方面的保护作为主导。

2.2.3 信息传播中的知识产权

数字图书馆系统里信息资源通过处理组织,通过互联网在服务器上上传,供公众阅览,牵扯到信息的上传、发布、散播、储存、下载等各个环节。这种新的沟通方式对于用户的使用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便捷,也是为保护著作者的权利的工作引发了一个新的话题,也就是说如何控制网络上的对于作品的传播,以便实现用户和版权所有者的利益平衡。网络信息传递与知产的保护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传递的速度越快,传递的范围越广泛,信息量化利益的程度就会相应的越大,知产的保护问题就会更加难以解决。澄清信息网络通信的性质,妥善处理信息的互联网散播所牵涉的知识产权,对于数字图书馆系统的设计和发展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3 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系统需求分析

3.1 功能需求

1) 在用户系统中,读者应当可以注册自己的帐号,拥有默认情况下的一般权限,可以浏览和在线阅读数据库中的大多数书籍。正常的默认拥有的权限可以由系统管理员设定。用户还可以自行修改登录密码,但不允许更改注册号码,并且需要进行用户实名制来维护系统安全。还允许读者修改完善自己的部分信息,以方便系统管理员进行管理。用户在默认许可的权限下,可以进行书籍、视频、文档等数字资源的查阅,查询给出结果方便直观。用户还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把相應的数字资源分别保存到自行设置的书签里,所以下次再登录系统的时候不用重新查找,可以直接从书签保存的列表中进行读取数字资源。当然用户也可以自行上传一些更好的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必须要经过系统管理员的审查和分类,通过后可以公开给其他读者分享。

2) 影评、书评用户互动endprint

读者可以对数字图书馆系统数据库里的书籍、视频和数字文件发表评论、建议和观点,从而创造读者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读者也可以阅读其他读者的意见,

作为确定数字资源对于自己是否具有使用价值的参照。评论自动跟随时间反向排序,最靠上的评论发表时间最近,具有时效参考价值。

3) 系统管理员的权限比较大,可以在数字图书馆系统中设计出统计板块,允许管理员进行数字资源的阅读、下载、上传等项目的统计,并导出统计报表。

3.2 性能需求

由于系统用户群非常广泛,数字图书馆内容数量比较大,建议使用比较大的存储设备,为了提高数字图书馆系统的服务质量,CPU和网络状况应尽可能实现高效。

3.3 环境需求

windows 7 或以上的操作系统、IE 6.0 以上Browser、CPU:Pentium4 2GHz、内存 8GB 以上

3.4 用户界面需求

采用 JSP 开发界面友好型的系统,尽量使操作界面简单易学,以满足不同年龄层的用户,例如操作错误后进行正确操作的友好提示。

4 系统设计的原则

4.1 可靠性

由于该系统是面向广大用户的互联网平台,为了向读者提供高程度安全平稳运行的保障,所以数字图书馆系统的服务器应该具有能够全天服务、每周7天连续运行的性能。

4.2 安全性

互联网时代,黑客横行,骗子众多,用户信利息可能随时被侵入,这就会导致读者的直接财产损失。因此,网络上的信息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4.3 美观性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因此漂亮的用户界面能够深深吸引读者,高品质的软件不仅要具有完善的功能,还需要一个美观友好的读者界面。

4.4 方便性

时代持续进步,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离的内容,网络的使用一直受到欢迎,数字图书馆系统操作简单方便,满足不同年龄和知识层面的读者的需求。

5 知识产权保护系统功能设计

5.1 知识产权保护系统技术支持

数字作品存在容易复制和修改的缺点,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数字作品的这些缺点更加暴露出来,所以在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应该采用有效防止侵权行为发生的一些技术措施。

1) 访问控制技术:通过“加密狗”、“设置订单”和认证技术来确定计算机系统资源的合法用户所享受的权限。

2) 密钥管理和加密算法技术:在网络通信过程中,为了防止网络信息的盗窃和破坏,采用数字加密技术,发送方对信息进行加密,接收方再解密后使用。

3) 数字水印技术:使用信号处理的方法在数字信息资源中插入隐藏标识,只能通过专门的检测机器进行提取。利用水印技术把著作人的名字、创作的时间、作品利用的条件和要求等通通插入数字资源中,如果非法利用或者复制,水印就会立即明确显示出来。

4) VNP技术:使用最安全的网络许可协议,支持身份认证和对数据进行深度加密。

5) 防火墙技术:通过在受保护的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建立起阻碍(即防火墙),检查进入或离开受保护网络的信息是否被允许,或者是否允许用户的服务请求,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非法进入。

5.2 系统主要功能概述

在数字图书馆系统中,读者更方便查询所需要的图书,管理员信息的管理效率更高,系统管理员的基本管理权限是进行相关设定以及对数字图书馆系统用户登录的管理。数字图书馆系统的部分功能如图1。

5.3 认证模块

生成读者的认证信息,用来限制读者权限,使用户能够安全访问系统。 该模块包括三种权限设置:

1) 最高管理员:具有管理系统中全部权限。

2) 管理员:具有本地系统的管理员的权利,可以管理当地站点。

3) 一般用户:具有数字图书馆的访问等一般权限,对于某些信息只能进行查看,无法修改。经过授权和认证能够确保所有访问合法,所有数据正确,所有操作都具有合理性。

5.4 数字图书资源管理模块

数字图书馆的系统中主要有三种数字资源:數字图书,数字音频、视频,电子文件。这三种类型的资源是相似的——它们以数字文件的形式展现在这个模块中。当然也有差异——文件的存储格式是不同的,正式程度是不同的,作用也各不相同,管理方式同样存在差别。

数字图书通常是正式收藏书籍电子信息化后形成的书籍,只允许管理员进行幕后上载和维护,数字图书允许按照章节来阅读,一般是为读者提供在线图书阅读,查询,参照服务。

数字音视频主要由各地的用户传播分享的,它的主要类型是视频和音乐的一种电子信息资源,读者可以通过系统的用户后台上传这些数字音视频文件,这种类型的信息资源通常用于教学和娱乐,无论章节如何,只要权限许可,用户可以下载到本地。

电子文件与数字音视频相似,仅有的不同在于除了管理音视频等非正式的数字资源以外,无论类型如何,只要电子文件有可使用的价值就允许上传到系统,与其他读者共享。

5.5 线上阅读和收藏功能

数字图书馆将数字化后的数字资源,通过互联网发布给读者浏览,但显示在临时显示上,并没有形成可永久使用的副本,只要没有下载和打印,就是合理使用的,不需要获得著作权人的许可或者授权。所以用户可以在线阅读和收藏,系统设计中的读者收藏模块,能够避免图书馆图书借阅的时间限制,能全面、最大限度的供给读者浏览。读者还可以将自己喜欢的资料保存于收藏夹中,这样下次可以继续访问和使用,用户可以删除自己的收藏操作,被禁止直接拷贝下载打印,以保护原著作权人的复印、汇编等全权利。

6 结束语

在互联网大环境中,数字图书馆系统建设中的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必须把著作权人的利益和公众的利益调节好,建立健全安全高效的这方面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因此,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开发和使用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采取相应的策略,结合国内外的相关法律情况,按照规章规则进行科学运用,使数字图书馆系统开发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齐头并进,还要协调数字资源利益相关者的各个方面的权益,确保读者呢能够有效利用数字资源,为健康开发数字图书馆系统创造优良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朱华顺. 数字图书馆链接服务的知识产权分析[J].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11(4).

[2] 孙琴. 基于图书馆联盟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J].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 2010(5).

[3] 潘杏梅. 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服务与知识产权问题探析[J].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0(2).

[4] 刘宇,李雪冰. 图书馆数据库建设的知识产权问题及对策[J]. 情报探索, 2009(9).

[5] 童天乐. 论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J]. 现代情报, 2009(8).

[6] 范翠香,李洋. 信息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的虚拟馆藏建设[J]. 兰台世界, 2009(12).

[7] 刘香. 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J]. 信息网络安全, 2009(2).endprint

猜你喜欢

开发利用解决对策知识产权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天台县忍冬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
云南食用花卉开发利用浅析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