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绣衍生产品设计现状及展望
2017-11-20黄敏张姜馨
黄敏+张姜馨
摘 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受到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话题,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而产生的衍生产品,可以有效地創造经济价值,带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以荆楚地区非遗项目汉绣为例,通过对汉绣衍生产品目前存在现状的描述与分析,结合其设计与开发原则,展望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关键词: 汉绣;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产品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21X(2017)03-0153-04
汉绣是以武汉为中心的湖北刺绣产品的总称,主要流行于荆沙、武汉、洪湖一带,范围覆盖至湖北长江两岸及江汉平原等地,历史悠久,带有鲜明荆楚文化特色,被誉为中国十大名绣之一,是荆楚地区最重要的传统手工技艺。2008年,汉绣被纳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包括汉绣在内的传统手工技艺渐渐失去市场、面临失传。文化需要传承,发展离不开创新。面临时代的召唤,在保护传统工艺的同时,将现代设计与传统技艺结合而生的衍生产品,正是创新的一种形式。
一、汉绣衍生产品开发大有可为
汉绣历史悠久,其源头可以追溯到楚绣① ①楚绣,又称楚地刺绣,是战国时期楚国境内的刺绣。 ,楚绣富丽鲜艳的色彩、飘逸流畅的线条、清秀俊逸的神韵在汉绣的纹样中得以继承。清末民初,由于汉口镇经济文化繁荣,汉剧与汉绣得以传播发展,甚至还在汉口形成了绣花街,在浓厚的艺术氛围影响下,汉绣一度兴盛,与苏绣、湘绣平分秋色。然而1938年日军侵占武汉,受战火影响,大批汉绣艺人逃离汉口,绣花街毁于战火,汉绣技艺日渐凋零,几近失传,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得以复苏。然而好景不长,文革时期的打击和工业发展的冲击,使汉绣风光不再,陷入濒临失传的局面,当年从事汉绣传统工艺的人员所剩无几,且年事已高,人们对汉绣的印象渐渐淡去。在政府的积极倡导下,2008年汉绣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汉绣工作室应运而生,许多新人加入,使汉绣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时代的变迁让汉绣的生存境遇也随之改变,其实用价值渐渐褪去,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更多是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汉绣依托于楚文化,是楚地人民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其中蕴含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内涵都是楚地人民意志的体现。汉绣明亮富丽的配色,与楚文化遗留的色彩观一脉相承,充满对生命的热情;而图案和造型也多与民俗信仰、生活方式有关。时隔千年,我们仍可以通过汉绣感受到楚文化的丰富内涵。汉绣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和其他手工艺一样,其最珍贵之处在于制造者在创作过程中融入的情感。在过去,民间女子刺绣并非都是为了贩卖,每一针每一线都蕴含着浓浓的心意,“鸳鸯戏水”是给恋人的挂念,“五子登科”是对小孩的寄语,“松鹤寿”是对长辈的祝福……在制作过程中,制作者的精神和心意融入作品,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让手工艺成为“最具人性的工作”[1]6。
在科技腾飞的当代,机械解放了人们的双手,也成为人们逐利的工具,许多传统手工艺渐渐被机械取代,然而那些粗制滥造的产品,又勾起了人们对“手制品”的怀念,“手与机器的差异在于,手总是与心相连的,而机器则是无心的”[1]8。手工艺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恰恰成为了质量的保证。
一方面,随着人们生产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传统的手工艺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在充斥着冰冷机械的社会里,人们又渴望“手工艺”的回归。这就意味着,手工艺需要找到“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平衡。
日本民艺大家柳宗悦认为,尊重传统并非是一味的重复古代的做法,那样只会带来停滞和倒退,让传统最终消亡,“传统是有生命的,不可能没有创造和发展”[1]196。传统的汉绣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创新是汉绣传承发展的必要条件。汉绣作品不再局限于原有的种类,开始发展出一系列衍生产品,范围覆盖到服饰、生活等领域。衍生产品的出现,是传统手工艺在追求“精神”与“物质”平衡路上的一条可行之策。
二、汉绣衍生产品现状
以武汉地区为例,工作室和门店式绣坊是目前主要的汉绣绣品生产途径,汉绣作品的种类在渐渐拓展。装饰品类的汉绣作品,如屏风、摆件等,是如今刺绣市场的主要产品,但由于价格偏高,无法做到普及销售;日常生活用品如衣饰、帐子等,是汉绣传统产品的类别,但是由于现代人生活习惯的改变,工厂化生产、电子技术的取代,加上劳动成本太高,销售的情况并不理想。
近年来,随着各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投入增加,许多高校都开始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产品的开发。汉绣行业由于这些高校师生的加入,开始拓宽覆盖的品种范围,以新的面貌出现。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的研究团队,针对荆楚地区的纺织类非遗进行相关的衍生品开发,将汉绣改良成旗袍,或者与其他非遗元素融合开发衍生产品,品类衍生到现代的时装成衣、背包手袋、家纺布艺中,在各大展会中获得好评,还有许多学生自主设计相关衍生品,通过新媒体售卖[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设计专业的学生白雪莲,出于兴趣接触汉绣,师从汉绣传承人杨小婷,出师后自主创业,主要经营汉绣及其衍生产品,从手机挂饰到围巾、领带、挎包、私人定制的服装等,并开始规划将自己的专业珠宝设计与汉绣作品融合,打造更高端的汉绣产品。
可以看出汉绣衍生产品已经开始初步发展,高校对汉绣的研究无疑能给汉绣衍生产品带来新思路和新方向。汉绣的衍生产品使汉绣走出了传统的类型,开始向其他领域扩展,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衍生产品的品种和形式还不够丰富。目前的衍生产品主要还是在家纺、服饰、装饰类上做文章,其实文化的衍生产品范围可以很广,不仅仅是局限于有形的物品,产品的形态可以很丰富,创造的空间是可以无限延伸的,例如可以与影视、戏剧相结合,或者与新媒体相融合,这些都可以使汉绣的影响力大大增加。
另外,就目前市场上已有的汉绣衍生产品来看,品质质量标准不明确、功能性缺乏、与其他刺绣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经营投入不够等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和思考。endprint
三、汉绣衍生产品的开发原则
汉绣衍生产品诞生的本质是为了传承汉绣工艺,使之与现代社会更好地融合,“传承”意味着在承袭的过程中不可脱离其文化的本质,尤其是手工艺的传承,更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上,是以“人”为载体的。一味依靠机械大批量复制,产品会失去与“制作者”的联系;而只是维持原本的做法,小规模的精细作业,产品则会很难与广大“受众”建立联系。
传统的创新与发展“在任何时候都要以正确、深度和完美为目标”[1]196,因此,汉绣衍生产品的设计开发不应该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或是做一些毫无根据的创新,无论是形式的延伸,还是内容的革新,都应有其坚守,能追根溯源到最根本的文化上。在汉绣衍生产品设计开发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了解文化”“把握艺术特色”“合理开发”的原则。
第一,了解汉绣文化,汉绣是根植于荆楚的风俗文化的,是荆楚风俗文化的体现,也是后人了解荆楚风俗文化的窗口。汉绣衍生产品的设计应能够承袭传统汉绣文化,这种继承不仅仅是外在形式上的继承,更是内涵文化的继承。内涵是可以通过外在形式来表现的,在我们进行汉绣衍生产品的开发设计时,为了不使我们的产品流于表面化,我们就要在前期做好调研工作,梳理汉绣技艺发展的脉络,对汉绣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有深入的了解,访问汉绣工艺大师等从业者,记录他们的经验和感悟,了解工作状态和工作流程等等。只有尽可能多的搜集信息,我们才能把握汉绣衍生产品的内涵。
第二,把握汉绣的艺术特色,汉绣之所以能自成一格,独具韵味,正是因为其不管在色彩、造型还是题材上,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在进行汉绣衍生产品开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可能会需要让产品满足时代的需要,蕴含有一些时代特点,但如何使这些时代元素能够具有汉绣艺术的特点,则需要考验设计者对汉绣艺术特色的把握程度了。汉绣发源于楚绣,在构图、针法、色彩上都继承了楚绣“花无正果、热闹在先”的审美特点[3]。题材的选择上是以吉祥为主,色彩选择上以重色为底,夹以金银,形成“平金夹绣,分层破色”的特征。此外,材质的选择、针法的风格等因素,都是汉绣富含的荆楚文化的体现。把握汉绣的艺术特色,正确萃取出汉绣的元素,与时代元素融合,才能在开发设计衍生产品的时候,最大程度地保留文化特征。
第三,合理开发汉绣产品,这是对汉绣衍生产品的质量提出的要求。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传统元素都适合融入现代的产品设计之中,一件汉绣作品是基于创作者对于当下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而诞生的,一味的生搬硬套,会让作品与当代生活格格不入。甚至还有一些为了经济效益批量化生产的、粗制滥造的“汉绣”衍生产品出现,既不能表达出汉绣文化的神韵和精髓,也谈不上是符合当代审美的产品。汉绣衍生产品的开发,一方面要能够承载传统的技艺和文化,另一方面要能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消费习惯,这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需要汉绣从业者和设计师们不断地摸索,找到“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平衡,更需要合理、节制地开发,避免出现不良的衍生产品。
四、汉绣衍生产品设计的展望
对汉绣的关注逐渐增多,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员投入汉绣学习和传承的队伍里,越来越多的人员开始探索汉绣产品的创新途径,笔者大胆预测,汉绣衍生产品的发展方向可以总结为“品牌化、特色化、多样化、广泛化”。
品牌化,即找准市场定位,针对目标人群,构建汉绣衍生产品的品牌,可以达到市场突出和市场区别的作用。目前,文化产业的产值在GDP比重中逐年提升,人们开始注重文化消费,不仅仅消费物品,更是消费其中的文化,以物品来彰显人的符号,让人们从中获得身份认同。以汉绣为代表的传统工艺衍生产品因其独特的文化特性,恰好可以成为这种文化和情怀的载体,这种鲜明的文化特征和性格特征为传统工艺衍生产品品牌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刺绣工艺中,汉绣的知名度远远不如苏绣、湘绣等,想要在同类型衍生产品的行列中获得关注,品牌化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将市场细分,针对市场定位来设计汉绣衍生产品的品牌形象,规范化、标准化衍生产品的生产模式和产品质量,是汉绣衍生产品发展的必要途径。
特色化,是将汉绣衍生产品与一般刺绣衍生产品区别开来的重点内容,即找准文化定位,打造具有独特地域文化、可识别性强的汉绣衍生产品。汉绣本身即具有极强的可识别性,“亮丽五色”浓艳且对比强烈的色彩搭配、夸张变形的装饰图案、分层破色风格独特的针法……都是汉绣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视觉符号。汉绣衍生产品的特色化,不仅仅是从图案、色彩等视觉特点上来把握,也可以从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等方面来做文章,将汉绣衍生产品与武汉人独有的文化和生活习惯相结合,比如武汉的码头文化等。
多样化,即汉绣衍生产品的形式和功能的多样化。作为艺术品的汉绣作品,可以保持其传统特征,原汁原味,而作为商品的汉绣衍生产品,就需要不断创新,融合现代设计,来达到广泛流通、创造经济价值的目的,这就意味着,汉绣产品不能局限于绣品,汉绣的一切元素都可以拿来利用,尽可能地拓宽市场。能够在市场广泛流通的汉绣产品主要是装饰艺术品类和生活用品类,但是“衍生产品”的定义不止如此,旅游产品,甚至网站、手机APP等互联网产品,也属于衍生产品的行列,根据需要可以推出“汉绣教学”“汉绣资讯”等网站或APP,也是传承、传播汉绣工艺的有效渠道。在“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汉绣衍生产品”可以扩大汉绣衍生产品的宣传和销售平台。紧跟时代的形式和功能的拓展,可以让汉绣衍生产品推陈出新。
广泛化,即尝试多种推广途径,达到有效宣传,让汉绣衍生产品的传播和覆盖广泛化。以传承和教育的角度出发,可以借助博物馆、文化节、文化博览会等渠道和契机,将汉绣衍生产品推广出去。例如湖北省博物馆在2016年夏季举办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展览,其中不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衍生产品,与这些文化活动相结合,可以很好的达到推广和教育意义。而从创造经济价值的角度出发,则可以结合文化创意园区、旅游产业等,目前许多文化创意园区都为各种传统技艺提供了平台,园区集展示、创意、体验、销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吸引了许多年轻人,而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也不失为一种推广传播的好方法。另外还有通过互联网传播、利用高效资源等传播途径,相信随着渠道的拓展,汉绣衍生产品可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广泛传播。
五、结语
开发汉绣衍生产品,是汉绣艺术与当代社会结合的一种尝试,也是一種必然趋势。汉绣衍生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可以广泛传播汉绣艺术,创造经济价值,带动汉绣产业的发展,有效地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艺术与市场结合起来,有利于汉绣艺术的传承。但目前,汉绣艺术的衍生产品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有很多不足之处,没有找准定位,没有形成规范和特色。但可以肯定的是,用创新思维看待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业,是今后传统工艺传承发展的大趋势。
参考文献:
[1] 柳宗悦.日本手工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叶洪光.关于通过衍生品开发促进非遗保护传承的建议[EB/OL].[2016-11-01].http://www.hbzx.gov.cn/bencandy.php?fid=227&id=50234.
[3]陈绍辉,邓丹丹.荆楚民间工艺[M]. 武汉:武汉出版社,2014:13.
[责任编辑:毛家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