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裂QRS波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7-11-20陈艺容
陈艺容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碎裂QRS波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诊断以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0月所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为AMI患者分为试验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观察碎裂QRS波在诊断及预后中的作用。结果:试验组单纯fQRS波、单纯病理性Q波及fQRS波与病理性Q波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定为fQRS波者并发症、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均高于不存在fQRS波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QRS波合并病理性Q波在AMI诊断中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单纯的fQRS波、病理性Q波(P<0.05);单纯的fQRS波特异性显著高于单纯病理性Q波(P<0.05),略高于fQRS波与病理性Q波合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QRS波合并病理性Q波的阴、阳性预测值高于单纯的病理Q波、fQRS波,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碎裂QRS波可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及预后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其中尤以fQRS波合并病理性Q波、单纯fQRS具备诊断参考价值,值得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 碎裂QRS波;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 预后; 应用价值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4.0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編号 1674-6805(2017)24-0047-03
体表心电图在AMI,即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确诊、定位、病变范围以及预后分析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该种检查方法具有快速安全、费用低、易普及的优势特点[1]。病理性Q波同预后相关,并且被认定为透壁心肌梗死及心肌瘢痕相关组织产生、形成的主要标志。然而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衍生了早期应用型再灌注治疗,该治疗策略不但令Q波型AMI患病几率下降,也令非Q波型AMI与NSTEMI患病率有所增幅,也因此,碎裂QRS波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现将围绕碎裂QRS波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诊断以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0月所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并将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束支传导阻滞因素、心室肥厚因素、预激综合症因素及起搏心律因素予以排除。根据是否为AMI患者分为试验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其中试验组为冠心病AMI初次发作,包括男41例,女23例,年龄39~71岁,平均(61.2±8.7)岁,ST段抬高类型急性心梗患者即STEMI 46例,NSTEMI 18例;对照组为非AMI患者,包括男51例,女13例,年龄42~73岁,平均(60.4±8.9)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心电图检查方法
心电图检查采用理邦SE-12Express型号机子。从入院起,前3 d内为患者提供同步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就单纯性fQRS波与单纯的病理性Q波及两者合并出现的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参考相关文献,fQRS波即在排除外束支传导阻滞的前提条件下,体表心电图上QRS波的宽度小于120 ms,必须保证≥2个连续导联呈现以下3种情况之一:(1)R出现次数>1次,即R波个数>1个;(2)S波存在切迹;(3)R波存在切痕。
1.3 评价指标
对单纯性fQRS波和单纯的病理性Q波以及合并项(fQRS波与病理性Q波相合并)在AMI患者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进行计算,观察对比fQRS波和病理性Q波发生于STEMI及NSTEMI患者当中的概率,观察比较不同类型心电图病理波形冠心病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相关并发症、心功能不全和心源性死亡出现几率,其中并发症包括心源性休克症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症状、室颤、室速及急性肺水肿;心功能不全包括Ⅲ级NYHA和Ⅳ级NYHA。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处理均采用相关统计学软件SPSS 17.0来完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电图上病理波形比较
试验组单纯fQRS波、单纯病理性Q波、fQRS波与病理性Q波合并、单纯ST波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心电图病理波形在AMI方面的诊断价值
fQRS波合并病理性Q波在AMI诊断中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单纯的fQRS波、病理性Q波(P<0.05);单纯的fQRS波特异性显著高于单纯病理性Q波(P<0.05),略高于fQRS波与病理性Q波合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QRS波合并病理性Q波的阴、阳性预测值高于单纯的病理Q波、fQRS波,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试验组fQRS波者其他症状发生率对比
试验组64例患者中,fQRS波者41例,确定为fQRS波者并发症、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均高于不存在fQRS波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数量逐年加大,患病率不断上升,同时还呈现出年轻化趋势[2],该种疾病已经发展成为危及人类生命与身体健康的主要临床急症之一。关于急性ST段抬高这一类型的心肌梗死,经研究得知,其原因在于由纤维蛋白、红细胞构成的“红色血栓”完全封闭了患者的冠状动脉,致使血流中断最终发展成为心肌坏死,由于心肌细胞隶属最终分化细胞类型,有丝分裂的再次发生机会为零,因此当心肌出现缺血性坏死就会被瘢痕组织完全取代[3]。在心肌发生缺血或坏死时,由于病变的区域范围不同,兼有不同类型侧支循环,造成梗死区域周围还夹杂着尚未坏死或有所损伤的心肌组织。心肌坏死区的瘢痕组织、周围夹杂的存活心肌以及正常心肌相互交织于一起最终形成心肌瘢痕[4-5]。endprint
QRS波作为心电图上心室除极的对应表现,患者心室肌细胞生理电活连续性在心肌瘢痕和心肌梗死区夹杂的存活心肌中断作用下,会对心室去极化向量产生影响,这也是促使fQRS波产生的电生理基础。fQRS波代表心肌坏死[6],其数量多少程度主要取决于患者心肌瘢痕组织情况。若患者属于透壁性的急性心肌梗死[7],那么坏死心肌便会呈现均匀性特征,心肌残留组织微乎其微,甚至可以忽略,该区域只支持缓慢性传导电活动,而无法产生电活动,在心电图上所显示的属于病理性Q波(或QS波)。如果急性心肌梗死属于非透壁性类型或多灶性类型,会产生非均质的心肌坏死,其坏死区域残留岛状的存活心肌,并且其除极活动在缺血因素的影响作用下,会呈现传导缓慢进而延迟现象,会形成带有不规则性的碎裂QRS波。相关研究显示,STEMI患者与梗死相关联的血管主要为完全性的闭塞病变,透壁性心肌坏死发病率较高,常见病理性Q波[7]。而NSTEMI疾病患者则在不同程度上多存在具有不规则性、狭窄性病变类型的开放血管[8],其心肌呈非均质性缺血坏死,同样多出现岛状存活心肌,且通常无病理性Q波出现,碎裂ORS波较为常见。
截至到当前阶段,临床医学与心电图仍然共同关注探讨着AMI者的心电图波形—fQRS波形[9],关于该种波形的发生机制众说纷纭,但以下三种比较具有科学理论性与权威性。第一种为梗死区内阻滞。有专家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在AMI疾病患者的梗死区,存在为数不多的存活心肌,它们如同“细胞岛”散布在众多纤维化的人体组织当中。经过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对于这些处在慢性缺血情况下的存活心肌只能做到部分除极[10],而动作电位的升支出现延迟,就会造成左心室的除极过程呈现不均一性,反映到体表心电图就生成fQRS波。与之相反,当心肌梗死部位的组织坏死呈现均匀性,那么对于该区域表面导连就会被记入Q波或者QS波,其波形光滑无切迹、规整无顿挫。第二种为梗死区周围阻滞。这一理论内容指出,当心肌梗死集中在心内膜下,将梗死心肌覆盖住的心肌组织还处于相对正常状态,但也有一定缺血性,因此只适用具有缓慢延迟特点的除极策略,而心肌除极波不但会沿迂回路径对心肌坏死区形成围绕,还会沿切线方向或者一定切斜方向对心肌坏死区心外膜下较为正常心肌组织进行覆盖。此类非常规除极方向经由导连记录,促生出的多相R波或者单相R波既有可能出现在QR波后半部分,也有可能出现在QRS波的后半部。第三种为多灶性梗死。该种机制多见于三种冠脉情况,即严重病变、近端闭塞以及小血管闭塞。在梗死组织弥漫而交错、且病变组织与正常健康组织的间隙在0.5 mm以下时,与心肌坏死中的均匀类型在表现上就会呈现出一致性[11]。
总而言之,碎裂QRS波可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及预后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值得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未.碎裂QRS波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診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评价[J].中外医疗,2016,35(31):174-175.
[2]方雪花.心电图碎裂QRS波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2016,22(11):74-75.
[3]关秀兰,朱可云,陈华发,等.碎裂QRS波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疗,2016,35(24):189-190,193.
[4]王锐,缪英,郝应禄,等.碎裂QRS波评价急性心梗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5,24(5):338-341.
[5]陈少华,陈钟欣.心电图碎裂QRS波预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年预后情况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6,6(2):143-145.
[6]梁拓,吕金兰,王英丽,等.碎裂QRS波及其对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高危患者的预警作用[J].中国医师杂志,2016,18(7):975-977,980.
[7]谢福生,莫新玲,陈健中,等.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病理性Q波与碎裂QRS波的诊断预测价值对比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14):191-192,195.
[8]宋志新.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4):45-46.
[9]韩晓慧,宋素华,吴哲兵,等.碎裂QRS波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5,24(2):117-121.
[10]龙崇荣,喻恒,李进,等.碎裂QRS波对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预后评估价值[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6,22(3):270-273.
[11]肖姗姗,唐冰,李毅,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碎裂QRS波检出情况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6):72-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