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P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2017-11-20黄晓慧兰婷刘兴军
黄晓慧+兰婷+刘兴军
【摘要】 目的:研究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BN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收治的110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相同例數无心脏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对比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NYHA分级下及两组患者LVEF、LVESD、LVEDD、BNP指标差异性。结果:患者心衰NYHA分级越高,LVESD、LVEDD、BNP数值越高,LVEF数值越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F低于对照组,LVESD、LVEDD、BN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NP检测可显著体现患者心功能状态,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可行性判断指标。
【关键词】 心力衰竭; BNP检测; 心功能分级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4.0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4-0045-02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BNP testing in clinical diagnosis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Method:110 case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in recent years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at the same time,the sam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out heart disease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Compared patients with LVEF,LVESD,LVEDD,BNP index under different NYHA classification and two groups,respectively.Result:The higher NYHA classif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the higher LVESD,LVEDD,BNP value were and the lower LVEF value was(P<0.05).The LVEF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LVESD,LVEDD,BNP level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BNP detection can significantly reflect patients heart function,provide feasibility indexe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Key words】 Heart failure; BNP detection; Cardiac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Jinta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Jintang 610400,China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出现慢性心功能衰竭主要由于长期心脏负荷过重、心肌收缩舒张功能障碍及日常病情控制不佳等因素所致,存在导致死亡风险[1]。早期判定患者心力衰竭程度、评估心功能状态是控制疾病的关键。临床诊断多通过X线胸片、超声、心电图、临床症状及病史等综合诊断,但在诊断准确性上略显不足[2]。BNP属于利钠、利尿多肽类物质,当患者出现左心功能不全情况时,其在不断升高的心室压力下迅速释放与合成,出现数值上的明显波动[3]。本文采用对比方法研究了BNP检测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诊断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10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纳入观察组;选取相同例数无心脏疾病患者纳入对照组。对照组中男53例,女57例;年龄40~71岁,平均(53.7±4.3)岁;冠心病8例,高血压28例,糖尿病21例。观察组中男52例,女58例;年龄41~73岁,平均(54.4±4.7)岁;冠心病17例,高血压53例,糖尿病39例;心功能分级:Ⅱ级34例,Ⅲ级55例,Ⅳ级2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主动配合各项检查,提供检查数据。
1.2 方法
BNP检测均于入院后1 h内完成,在床旁采集静脉血约3 ml。静脉血采集后放置于抗凝试管中保存并及时送检。将静脉血处于常温环境下,以3000 r/min的速度实施离心操作,约15 min。取上层血清,选择Hotgen UPT-3A 上传发光免疫分析仪,以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BNP水平。
1.3 观察指标
以LVEF、LVESD、LVEDD、BNP指标作为判定依据,对比观察组患者在不同NYHA分级下各指标变化趋势以及两组研究对象心功能指标及BNP差异性。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 28.0统计学软件对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ndprint
2 结果
2.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NYHA分级心功能指标及BNP比较
对比结果显示,NYHA分级越高,LVESD、LVEDD、BNP数值越高,LVEF数值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心功能指标及BNP比较
观察组LVEF低于对照组,LVESD、LVEDD、BNP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由于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心肌病、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多种因素其中的任何一种造成的心肌损伤所致,导致心肌功能及结构上的变化,最终由于心室充盈低下或心室泵血而导致衰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表现通常为逐渐出现体液潴留、全身乏力及呼吸困难。相对于急性心力衰竭而言,慢性心衰指的是持续性存在的心衰状态,分为失代偿、恶化和稳定三种结局。对心力衰竭的治疗目标不仅在于改善临床症状,还需要针对心肌结构加以干预,重构机制下对心肌的发展产生延缓效果,降低死亡率及再次心衰发生率。临床诊断方面,若患者患有高血压、冠心病之类的心血管疾病且程度较为严重,在运动和休息时存在下肢水肿、身体乏力、呼吸困难症状,存在外周水肿、颈动脉压力增高、呼吸急促、肝脏肿大、心动过速、胸腔积液、第三心音、超声心动图异常、肺部啰音、心腔扩大、心脏杂音、BNP水平升高等,均可成为客观依据来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功能异常或结构是否异常。
BNP生物活性较强,为多肽类天然激素,由心肌细胞分泌与合成,通常表达于脑组织及心室中[4]。对于健康人群而言,血浆中BNP含量多处于偏低状态及稳定状态[5],若出现左室功能不全,心肌细胞会在短时间内分泌与合成BNP,此时含量明显升高,起到抑制醛固酮分泌、抑制肾素活性、利尿、利钠功能,以此保护心脏[6]。作为心衰定量标准,BNP能够反映左室收缩功能,若功能存在障碍则出现BNP数值上的异常[7]。BNP同样可反映舒张功能障碍、右心室功能障碍及瓣膜功能障碍。对于心力衰竭患者而言,有3~4成患者存在急诊过程中难以确证而对预后产生影响。BNP能够通过临界值的检测,将异常数值作为预测性界限,诊断准确性可达到90%[8]。BNP由心肌细胞合成,为天然激素,具有生物学活性,明显表达于心室中,在脑组织中也可检测。若患者存在左心室功能不全情况,可由于心肌快速扩张在短时间内释放入血,对心脏功能加以调节[9]。因此采用静脈取血方式检测患者静脉血即可了解血液中BNP含量,以此作为临床诊断依据。
虽然临床上对患者心脏功能的诊断指标多采用LVEF,但若LVEF水平低于25%则不再与心衰预后呈现相关性[10]。而BNP与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处于相对一致状态,在判断准确性上更强,敏感性更强,可准确反映心脏功能指标[11]。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观察组LVEF、LVESD、LVEDD、BNP水平分别为(40.84±4.28)%、(46.38±7.31)mm、(62.29±7.36)mm、(138.45±9.62)ng/L;健康对照组则分别为(64.85±5.27)%、(28.63±3.83)mm、(46.08±4.27)mm、(31.72±3.28)ng/L。观察组与健康对照组研究对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NYHA分级下,Ⅱ级患者BNP平均(75.85±9.38)ng/L、Ⅲ级患者BNP平均(150.37±21.59)ng/L、Ⅳ级患者BNP平均(182.64±15.92)ng/L。
可见NYHA分级越高,LVESD、LVEDD、BNP数值越高,LVEF数值越低,证实BNP检测可对心功能分级准确反映。本次研究结果与多位研究者结论相似,均证实了在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断中BNP检测的意义。在今后研究中还会加大样本选取量并延长观察时间,提升数据结论准确性。
综上所述,BNP诊断与LVEF类诊断相似,均可反应慢性心力衰竭程度,为治疗及预后提供数据基础,因此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陆敏敏,薛学锋,黄新.血清NT-proBNP、cTnI和hs-CRP联合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23):3261-3263.
[2]张亮,吴振安,付慧哲.脑钠肽和血清肌钙蛋白Ⅰ联合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1):94-96.
[3]黄兆琼,周永安.糖化血红蛋白和BNP检测在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56-58.
[4]吴勇进,李玲.不同心功能分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NP、TNF-α、MMP-9、IL-6检测的临床价值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7):904-906.
[5]林养,林荣华,郑海珍,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D-二聚体及超敏CRP检测的临床应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1(1):66-68.
[6]王印宝,李顺利,邱文辉.BNP、cTn-I、UA和PA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合理应用[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4,21(4):372-374.
[7]张俊杰.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和B型脑钠肽检测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临床意义[EB/OL].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6):58-59.
[8]鲁鹏程.血浆B型钠尿肽与血清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5):49-50.
[9]刘毅,张萱,王青.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NP、MMP-9、IL-6检测的临床价值[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13,5(3):160-163,192.
[10]高科,燕培荣.NT-proBNP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4,16(1):15-17.
[11]周助权,张民军,周仁芳.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尿液BNP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23):2911-29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