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 尊法 守法 用法
2017-11-20徐爱香
徐爱香
【知识梳理】
1.法律的特征。
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最主要的特征)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法律的作用。
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①规范作用: 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②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3.违法行为的含义。
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人们行为的底线是不违法)
4.违法行为的种类。
①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可以将它们分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②根据情节轻重、对社会危害的程度,可以将它们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犯罪)。
5.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①犯罪的含义: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就是犯罪。②犯罪的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刑罚当罚性(必然后果)。
6.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两者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区别:一般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的危害比较小,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犯罪的情节严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
7.刑罚的含义及种类。
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刑罚的种类:主刑五种,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四种,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8.犯罪行为的危害。
犯罪是对人类文明的挑战,是侵害社会健康肌体的毒瘤,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严重危害。我们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9.青少年要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①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②加强道德修养,樹立正确的是非观念,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③从小事做起,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10.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举措。
国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
社会: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保护,为青少年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学校:抓好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监管。
家庭:要以健康的思想和品行教育和影响孩子,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注意家教方法。
自身:要加强道德修养,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11.国家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的原因。
①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②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够成熟,没有经济实力,缺乏自我保护能力。③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12.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3.保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特殊保护)。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14.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
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15.维护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
①非诉讼手段:它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或者通过调解、仲裁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这是我们维权常用的有效手段。
②诉讼手段(打官司):即到人民法院状告侵权者,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这是我们维权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16.诉讼的种类。
诉讼的种类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民告官)。
17.青少年要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违法犯罪行为都是危害社会的侵权行为,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真题解析】
例1.(2017·山东潍坊)2017年“两会”上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指出:2016年,各级法院审结贪污贿赂等案件4.5万件6.3万人,其中,被告人原为省部级以上干部35人,厅局级干部240人……你对这一报告内容的正确理解是( )
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②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③惩治贪污腐败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 ④权力至上,权力是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并保障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等知识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材料中“2016年,各级法院审结贪污贿赂等案件4.5万件6.3万人,其中,被告人原为省部级以上干部35人,厅局级干部240人”这句话表明法律不因贪腐官员身份特殊而免予处罚,表明我国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①正确;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表明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②符合题意;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不是惩治贪污腐败,③错误;权力至上的说法错误,④错误。故答案为A。endprint
例2.(2017·河北)探析权利保护。
材料一: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家庭住址、联络方式、身份证号码及各类账号密码等),是公民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重要民事权利。近年来,泄露、盗取、贩卖、滥用公民个人信息的事件频发,给个人生活和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已刻不容缓。
材料二: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将公民个人电子信息保护纳入法律层面;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 中专门新设了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总则》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材料三:韩某利用工作便利,在两年多时间里,窃取上海疾控中心的全市新生婴儿信息共计20万余条,然后通过张某之手层层转卖非法牟利。2017年2月9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对这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作出一审判决,对参与窃取、出售、收买的韩某、张某、范某等8名被告人,分别判处刑期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要对贩卖个人信息的人进行道德谴责,应谴责他们什么?
(2)小亮同学认为:“保护公民个人信息要靠法律规定”;小华同学认为:“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不能仅靠法律规定”。选择你支持的一種观点,并从法治角度说明理由。
(3)对韩某等人的审判体现了公正的要求。请简要说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维护公平正义、法律的作用、树立法治观念等知识点。解答此题,需紧扣题意,结合相关的基础知识。
材料一中贩卖个人信息的行为既违反道德,又违反法律。在道德方面,应该谴责贩卖个人信息的人缺乏责任、缺乏正义、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等。材料二中,颁布《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刑法修正案(九)》中新设“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以及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总则》的有关规定,这些信息都体现了法律的作用。材料三用案例说明法律的特征及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
(1)见利忘义; 损人利己;缺乏责任感;没有正义感;丧失良知;践踏规则。
(2)答案一:支持小亮的观点。有了法律规定,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就有了法律依据;就可以依法打击侵犯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就可以依法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公民就可以依法保护个人信息。
答案二:支持小华的观点。要保护个人息,除了法律规定,还需要执法机关严格执法; 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公民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守法;公民增强权利意识,依法维权。
(3)犯罪分子依法受到制裁,体现了公正要求;公民权利依法得到保护,体现了公正要求;维护了社会秩序,体现了公正要求。
例3.(2017·浙江湖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7年1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相关规定引发部分同学热议。
(1)材料中的规定体现了对未成年人哪一保护?该规定保护了未成年人什么权利?
(2)请选择其中一位同学的观点,结合材料加以评析。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社会保护、不良诱惑的危害以及生命健康权等知识点。设问(1)考查对社会保护的认识。社会保护的基本要求是: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社会保护实施主体包括政府、企事业组织、机关团体以及社会人士。材料中“0:00—8:00禁止玩网络游戏”的规定体现了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利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故该规定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设问(2)要求任选一观点作答,主要考查沉迷网络的危害等。
参考答案:
(1)社会保护。生命健康权。
(2)选小华:小华的观点是错误的。0:00—8:00玩游戏是沉迷网络的行为。因为沉迷网络会损害身心健康、荒废学业甚至引发欺诈、违法犯罪等,所以0:00—8:00我们绝不能照玩不误。
选小明:小明的观点是正确的。“如果法律规定了,就应该遵守”是一种法律意识强的表现。因为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所以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中考预测】
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法治社会里,知法、学法、尊法、守法是对每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本部分知识是中考的常考知识点,考查时常以国内重要的时政热点为材料,让考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对事例进行辨别分析。
【高效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这体现出我国法律是( )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
D.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制定的
2.2017年8月4日,湖北省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河南省委原常委、政法委原书记吴天君受贿案,对被告人吴天君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一百万元。这表明( )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法律是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C.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法”在古汉语中曾有“刑、法、律、法律”等称谓,如“夏有乱政而作禹刑”、“李悝编法经”、“商鞅改法为律”、“唐律”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直言:“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灋”从“廌”(zhì),“廌”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它有明辨是非、判断曲直的神性;“灋”从“水”,表示法律追求公平如水;“灋”含“去”,延伸出惩恶扬善之义。今天,“法”已是我们的时代主题词。今天,表明公平如水、惩恶扬善的“水”、“去”仍是“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深刻揭示了法律的( )endprint
①规范作用 ②预测作用 ③促进作用 ④保护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2017年6月,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通报了2016年全省法院毒品犯罪审判工作情况,并公布了十起典型案例。它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国家对毒品犯罪及涉毒犯罪的依法严惩,并配合庭审直播、裁判文书上网、公开宣判、媒体报道、发放禁毒宣传资料、举办法制讲座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起到了良好的禁毒宣传教育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法律惩治犯罪 ②法律提醒每个人远离犯罪 ③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④法律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5.实名制越来越广泛地进入我们的生活。银行开户、购买火车票、网上开微博等都要使用真实的个人身份信息。实名制的推行( )
①是为了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秩序 ②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 ③需要国家建立健全有关公民信息安全保护的法律法规 ④需要公民增强自我防范意识,防止个人信息被盗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二、实践与探究题
6.材料一:2016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提出严格落实值班、巡查制度,禁止学生携带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进入学校,针对重点学生、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开展防治工作。
材料二:2017年4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要把保障中小學和幼儿园安全放在公共安全的突出位置,这事关广大学生健康成长和亿万家庭幸福。切实把校园建设成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
【畅所欲言】(1)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什么保护?
【指点迷津】(2)国家高度重视中小学校园欺凌和暴力的防治工作的原因是什么?
【出谋划策】(3)假如你受到了校园欺凌,你会怎么做?(具体做法)
参考答案
一、1.A 2.D 3.B 4.C 5.D
二、6.(1)社会保护。
(2) ①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②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够成熟,没有经济实力,缺乏自我保护能力。③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④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3)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权,敢于同欺凌行为作斗争;寻求帮助,向父母、老师、妇联、派出所等进行求助。(言之有理即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