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探析
2017-11-20邹刘芳
摘 要:本文首先对研究时间进行了界定,进而通过民国时期图书馆社会教育思想的产生、民国时期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实现方式和几点思考对民国时期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进行梳理和探讨,以期对今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有所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民国时期;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思想;社会教育职能
社会教育指的是除了学校教育以外的一切文化设施对社会民众所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的社会教育机构,通过对各种类型文献资料的利用,进行知识传递、技能培养和情感熏陶,达到提升民众素养的目的。民国时期伴随着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思想的产生,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
1 研究时间界定
对民国时期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探讨,在研究时间上,本文拟以1912年民国成立为开始时间,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结束时间。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把图书馆看作是普及文化并向广大民众进行社会教育的有力阵地,比较重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因此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事业得以建立并蓬勃发展,故本文选定1912年民国成立之后为研究上限。1937年,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许多公共图书馆都致力于疏散、搬迁、保存图书资料的工作,这一时期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无法继续开展下去,公共图书馆学界广大人士投入到了“为图书馆生存而斗争”的洪流中去,故本文选定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为研究下限。
2 民国时期图书馆社会教育思想的产生
2.1 免费、平等、开放的图书馆理念
民国时期,留学归来的沈祖荣、胡庆生等将欧美图书馆平等、免费、开放的图书馆理念引入中国,并通过新图书馆运动进行传播,使之植根于我国的图书馆事业。随后一些响亮的有关平等、免费的口号被图书馆学研究者提出,如“省内或市中人民得享受不纳费而阅书之权利”、“全国民众,无论男女老幼,皆有识字读书之机会”[1]等,这些理念不仅对平等、免费概念作了诠释,而且从理论走向了实践,时至今日依然被提倡。民国时期图书馆界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纷纷呼吁图书馆的开放服务,1918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在李大钊的主持下实行开架借阅是最早实行开放服务理念的典范,之后许多公共图书馆相继加入,沿用至今。
2.2 图书馆本身的社会教育职能
我国新式图书馆从诞生之时就以西方图书馆的先进思想为指导,图书馆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为社会提供服务,教育人,提高人的道德和文化素养。民国时期图书馆学家刘国钧指出“图书馆以用书为目的,以诱导为方法,以养成社会上人人读书之习惯为指归”。[2]李小缘也有“图书馆即是教育”的论述,他立足于社会教育角度分析图书馆,认识到图书馆具有独立教育性质。[3]因此,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是图书馆与生俱来的天职。基于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公共图书馆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以最低限度的经费、时间,收到实际最显著的功效,达到教育广大民众的目的。
民国时期图书馆社会教育思想的产生,为这一时期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 民国时期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实现方式
3.1 民国时期公共图书馆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
民国时期公共图书馆为了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开展了多种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阅读推广活动的形式主要有读书会、展览、讲座和比赛等活动。读书会是为了学习知识、交流阅读体会而组织起来的团体,民国时期,很多公共图书馆设立儿童读书会、杂志阅读会等,在读书会内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4]民国时期公共图书馆为了激励读者阅读,还会举行展览活动,展览的内容形式多样,包括图书、图片资料、艺术品等,如福建省立图书馆鉴于儿童馆开办以来读者越来越多的情况,在各小学学生中征求书法图画作品,择其优秀者在少儿馆进行展览。民国时期公共图书馆的讲座具有公益性质,内容丰富、信息集中,受到了民众的欢迎,如浙江省立图书馆在1933年9月至1934年6月共举办17次讲座,内容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大部分请各界专家学者来主讲,如经济学家马寅初演讲的《世界经济会议之由来与失败及对中国前途之关系》、著名小说家郁达夫演讲的《读者问题》、民俗学家钟敬文的《艺术与民族》等。[5]民国时期公共图书馆会开展各种比赛活动,通过奖励胜出者来激励和吸引民众阅读,如时事测验、朗诵比赛、默写比赛、演讲比赛等。
民国时期公共图书馆通过开展的一系列阅读推广活动来普及知识,鼓励民众多读书,使这一时期公共图书馆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教育职能。
3.2 民国时期公共图书馆开展延伸服务,如分设通俗图书馆及巡回文库等
民国时期公共图书馆受社会教育思想的影响,都在一定程度上开展延伸服务,如设立巡回文库及分设通俗图书馆等,这些灵活多样的教育场所保证了公共图书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教育职能。1915年10月民国政府教育部设立了《通俗图书馆规程》,规程中指出,“各省治、县治应设通俗图书馆,储集各种通俗图书,供公众之阅览;各自治区得视地方情形设置之。私人或公共团体、公私学校及工场,得设通俗图书馆。”[6]规程还强调指出通俗图书馆不得征收阅览费。由此,各地纷纷设立通俗图书馆,进馆阅览人数得以大幅提升,通俗图书馆是民国时期公共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啟迪民智、传播大众文化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民国时期公共图书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的另一服务方式为巡回文库,巡回文库相当于现在的流动图书馆。巡回文库是为普通民众服务的,其办法是设文库总部一所,采集各种通俗易懂的图书,“设胶轮小车一辆,上放一个书箱,上层为目录抽屉,下层为书橱,内放图书200余种,每日按规定的路线巡回至各处借阅图书” [7]。巡回文库的优势就在于能够深入到乡村,服务最基层的民众,使更多的普通民众得到阅览的机会。
4 民国时期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几点思考endprint
4.1 民国时期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局限性
民国时期,由于政局动荡不安、公共图书馆经费不足、战争连绵不断等,再加上民众对公共图书馆认识的局限性,导致了社会教育职能的实现在现实中极难推进实施,理论和实践之间有所脱节。如有些公共图书馆将举办讲座作为实现社会教育职能的形式之一,但几年才举办一次讲座,缺乏持续性;各个公共图书馆之间缺乏联系,社会教育职能分散实施。今日,我们要避免民国时期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局限性,充分利用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各个公共图书馆应根据本馆和本地区实际情况來制定实施社会教育职能的具体方式,将其制度化和正规化;同时应该加强各个公共图书馆之间的有效联系,互通有无,互相借鉴学习。
4.2 民国时期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蕴含的社会阅读理念
民国时期公共图书馆通过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和延伸服务来实现社会教育职能,在这些阅读推广活动和延伸服务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阅读理念。民国时期公共图书馆举办读书会、展览、讲座和比赛等活动,都是诱导广大民众到馆阅读的重要手段,体现了诱导性教育的社会阅读理念。目前各公共图书馆依然会借鉴这些做法诱导读者来馆阅读,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民国时期公共图书馆开设的巡回文库能够深入乡村服务底层民众,则体现了对社会弱势群体给予扶助和关怀的社会阅读理念。
参考文献
[1]李小缘.全国图书馆计划书[A].马先阵,倪波.李小缘纪念文集[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34
[2]刘国钧.美国公共图书馆之精神[A].刘国钧图书馆学论文选集[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12
[3]丁友兰,刘雯.李小缘先生图书馆社会教育思想探析[J].情报探索,2017.4
[4][7]王学贤.1925-1936年我国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J].图书馆,2012.3
[5]浙江省立图书馆二十二年度全年度工作报告书.浙江省立图书馆馆刊,1934.4
[6]李希泌,张椒华.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春秋至五四前后[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2:184
作者简介
邹刘芳(1987-),河南封丘人,硕士学历,2013年6月毕业于郑州大学,2014年4月进入泰州市图书馆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