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 “产学研用资政”一体化智能制造公共研发平台

2017-11-20萍何丽辉蔡清华

关键词:产学研机制智能

赵 萍何丽辉蔡清华

(1.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 沈阳110122,2.沈阳慧远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110000)

构建 “产学研用资政”一体化智能制造公共研发平台

赵 萍1何丽辉1蔡清华2

(1.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 沈阳110122,2.沈阳慧远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110000)

根据我国智能制造产业现状,以研究和开发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的关键共性技术为目的,探索以 “用”为中心的 “产学研用资政”协同创新机制下智能制造公共研发平台的建设思路和运行机制。

智能制造;协同创新机制;公共研发平台

通过我国智能制造现状的分析可以得出,自主研发能力差、关键技术没有掌握、高技能人才缺口大是我国制造业智能化最大的困境[1-4]。从国内外经验来看,建立产业公共研发平台是破解这一困境的最优途径,通过公共研发平台,可融合各方资源,研究和掌握关键性技术,实现产业技术升级,衍生高新技术企业,构建并形成新兴产业集群,汇集和培养高端人才,为智能制造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和智力的支持。[5]

1 产业公共研发平台的主要运行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政府、企业、研究所和高校是公共研发平台主要参与者,根据这四方在平台中担任的角色,可以将公共研发平台的运行模式分为以下几种:

1.1 政府主导型

政府主导型平台是目前国内公共研发平台的主要模式,这种平台由政府主导运行,成员共同研发,最终成果共享。基于政府主导型运行模式的平台公益性显著,但由于平台无法实现市场化,企业,尤其是掌握市场和关键技术的大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

1.2 企业引领型

企业引领型平台是企业为解决共性关键技术问题而组建的企业联盟,一般由业内资源较多、影响较大的龙头企业牵头。企业引领型平台能够充分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快速将市场需求反映在企业研发需求上来,这类平台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时效性和灵活性都比较高。但同时存在以下问题:①由于企业掌握的资源有限,资金调配能力不足,由此会造成研发经费不足、试验场地、人员不配套等问题,最终导致难以为继。②平台的共享性不明显,开放性不广泛,研究成果仅在小范围流转。

1.3 研究所/高校引领型

研究所/高校引领型平台是由研究院所或高校牵头组建的,这也是目前国内一些研究平台的主要模式,该类平台一般是在某个国家重点项目或大型项目的基础上建立的。该类平台拥有稳定的研发队伍,实验场地和设备配置齐全,能够以较快速度达到研发目的、取得研发成果。但从这些年的经验来看,由于缺少企业的积极参与,无法准确把握企业需求,使得平台最终研发成果的针对性不强,一些成果无法成功转化到市场上,最终是浪费多方资源做无用功。

综上所述,目前的公共研发平台模式很难解决我国目前智能制造技术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智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具有高风险性和复杂性,需要 “产”、 “学”、 “研”、“政”、 “资”多方面的协作,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为此,需要探索具有一定弹性的协同创新联盟,推动研发平台走向市场化或者半市场化的运作模式。

2 以 “用”为中心的 “产学研用资政”协同创新合作机制

为解决智能制造业急需的技术和工艺问题,推动和加速 “产学研用资政”产业资源的充分利用和融合,本文提出了以 “用”为中心的 “产学研用资政”协同创新合作机制,这是一种以市场为中心,以企业为主体,政府、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为纽带的新型合作机制,如图1所示。

3.借款人提供信息不实。P2P网络借贷平台在互联网上进行,部分不法分子以虚假身份在多家借贷公司发布信息。如果经营者没有核实好贷款者信息或者没能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一问题,虚假信息就出现在平台中,贷款者可能利用非法资金投资房地产、股票、债权、期货等行业。部分平台还与虚假贷款者合作,获取中间利益。

图1 “产学研用资政”协同创新合作机制

其中, “产”是指智能装备的关键零部件制造商、具有制造/装配能力的服务商,在体系中的主要功能制作智能装备样机、提供系统集成方案、通过购并和联合,孵化集研发生产于一体的企业。 “学”是指高校重点实验室,其主要功能是共同申报课题、培养学生,参与平台研发工作。 “研”是指科研院所,其主要功能是共同申报课题、培养学生,参与平台研发工作。 “用”是智能制造设备使用的最终用户,主要包括大型国企、上市公司、重点民企等,其主要作用是共同申报课题、培养人才,参与平台研发工作,示范应用与产业化推广。 “资”是指投资商、上下游企业投资,通过入股智能装备制造公共研发平台,入股待转化的成果或入股待孵化的企业,实现资本的运作。 “政”是指当地政府,其主要作用是制订相关政策,引导平台科学发展。在各个主体中, “用”是中心,是公共研发平台的建立的基础。

实践证明,任何一项新技术只有通过应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用户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用户直接参与产学研合作不但能够减少技术创新的盲目性,缩短新产品从研究开发到进入市场的周期,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和成本。[6]“产学研用资政”合作机制的关键在于突破产、学、研、用、资、政各自为政的壁垒,立足于产业和自身共同发展,将隶属于各个不同体系的科技人才和科技资源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实现科研产出的最大效应。从而改变 “先有成果,再找企业”的思维模式,进一步明确应用科研要以市场为导向,紧盯需求,形成以 “用”为中心的 “产—学—研—用—资—政”机制,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开放的技术创新体系,实现产学研的 “无缝链接”,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

3 智能制造公共研发平台的组织结构

以 “用”为中心的智能制造公共研发平台是基于技术、人才和资本三大要素有效运行的独立法人单位,以企业为主体,以研究院所和高校为重要组成部分,拟构建平台的组织结构如图2所示,由管理层和经营层组成。最高管理层是理事会,由 “用”、 “产”、 “学”、 “研”、 “资”、“政”各个组成成员的代表组成,主要对平台的研发项目、组织制度等重要事项进行协商和评议,由理事会产生1位理事长、1位院长和2位副院长,其中理事长的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公共研发平台的经营和管理,院长负责平台的经营,2位副院长分别负责项目研发和具体事务的管理。

图2 公共研发平台组织结构

经营层分为三大平台,包括专家平台、技术研发平台和管理支撑平台等。

(1) 专家平台

拟设专家委员会、产业咨询委员会、顾问委员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等机构,在技术方面负责把握技术发展方向、任务过程方案论证、任务实施技术咨询、技术文档提供咨询等工作。在用户方面负责收集用户需求、用户评价体系、落实技术成果推广等工作。

(2)技术研发平台

面向航空航天、冶炼、船舶、石油化工等行业或领域,拟设机器人末端执行器、高能束加工、智能冶炼等研究所或联合工程实验室。负责智能装备 (或系统)整体设计、关键技术/工艺突破、样机研制、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提供等工作。

(3)管理支撑平台

其中相关技术研究所和联合工程实验室是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建立机制如图3所示,以自主技术与产品、待引进或孵化的技术与产品、市场急需但空白的技术与产品为输入,通过技术与市场调研与评估以及专家技术与市场论证,理事会确定技术可行性和与市场前景良好后,可根据需求建立相关研究所或联合工程实验室,资金来源包括公共研发平台的自有资金、外部资本商或上下游企业投入的资金、政府资助补贴,在此基础上确定未来的利益分配。在国家或地方政策法规支持下,通过自主或联合研发的方式,开展智能装备 (或系统)整体设计、关键技术/工艺突破、样机研制、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提供等工作。形成的成果物为:专利/软件著作权以及相应的科技成果、智能装备样机、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以及可对外开展技术服务。待技术成熟后,通过市场推广、企业孵化、 “产研用资”联盟等灵活方式开展成果转化,并推向市场。

图3 研究所或联合工程实验室建设机制

4 智能制造公共研发平台的运行机制

为保障公共研发平台的高效运行,必须建立长效的运行机制。在技术上,建立项目运行机制和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在资本运作上,建立利益分配机制、风险控制机制和企业孵化机制;在人才上,建立人才汇聚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7]

4.1 技术或项目 (产品)选择机制

在确定研发项目时,要充分调研、评估和论证,所研发项目和产品需具备以下特征:①满足用户企业需求;②满足市场需求;③是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④对智能制造产业有重大推动作用。

4.2 利益分配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和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创新利益分配机制。当收益较小时,采用固定支付与混合支付的方式;当收益较大时,采取产出分享的分配方式。在确定分配比例时,综合考虑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等联合体各方的利益,多方协商一致的条件下制定更符合多方利益要求的分配机制。

4.3 企业孵化机制

制定企业孵化的标准和准入原则,符合要求的新企业可申请进入公共研发平台的孵化中心。研发平台采用入股等方式给予这类企业一部分启动经费,并提供技术服务、培训、以及行政管理等支持,待新企业成功孵化并正常运转后,收回资金,用于支持其它新企业。

4.4 风险控制机制

建立创新基金,为研究所或工程联合实验室的项目或产品研发提供一定的预研经费;制定研发计划,及时审核和检查项目进展情况;分期划拨研究经费,只有在完成上一个阶段的研究目标,审查通过后才能获得后续经费。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各组成集团要签订详细、科学的合作条约,一旦风险发生,成员要按照约定履行各自义务,从而实现创新风险的分担。

4.5 高端人才培养机制

搭建专家平台,设置专家委员会、产业咨询委员会、顾问委员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等,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落实国家关于技术入股、技术参与分配的相关政策,重点引进装备制造业内部重点行业的学科、技术带头人,并实施相关配套措施,解决其工资、住房、保险、配偶安置等后顾之忧;出台有竞争力奖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创新主体或个人进行奖励。通过项目责任制、股权激励、协议年薪、终身聘用等机制对有关人员进行全过程激励,实行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办法,建立规范有效的奖励制度;灵活引进人才方式,全职与兼职均可。

4.6 人才培养机制

在人才培养方面,结合沈阳市和辽宁省装备制造行业特点和岗位特点,采用多样化、实用化的方式,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首先是要建立稳定的职业素养培训制度,如建立有效的 “传帮带”机制,使学生接受研发过程的锻炼与磨练。其实,建立多层次的装备制造业研发设计培养体系,与国内知名院校开展教育合作,重点培养有市场分析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和高素质技能人才,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8]

5 结束语

自主关键技术和创新人才是智能制造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建立 “产学研用资政”合作机制下的公共研发平台是培育这两大核心要素的 “母机”和 “加速器”。本文以需求为导向,在 “产学研用资政”协同创新合作机制上,给出了智能制造公共研发平台的建设思路和机制,以期推进沈阳市制造业由传统要素优势向技术优势的转型。

[1]我国智能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 [EB/OL].中国投资咨询网,http://www.ocn.com.cn/chanye/201605/sooca12094226.shtml.

[2]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EB/OL].中商情报网,http://www.askci.com/news/chanye/20170317/14283593623.shtml.

[3]吕铁,韩娜.智能制造:全球趋势与中国战略 [J].学术前沿,2015(6):7-15.

[4]周济.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J].中国机械工程,2015,26(17):2273-2284.

[5]查振祥.深圳高端制造业发展路径研究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6]温兴琦,李燕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学沿用协同创新研究——基于领导型用户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2):67-70.

[7]丁云龙,孙冬柏.“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打造产业技术研究院 [J].中国高校科技,2012(03):20-23.

[8]李拓宇,李飞,陆国栋.面向 “中国制造2025” 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6):17-23.

Construction of Integrated Public Research Platform o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of‘Production’,‘Learning’,‘Research’,‘Administration’and‘Capital’

ZHAO Ping1HE Li-hui1CAI Qing-hua2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a’s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it is to study and develop key and generic technologies of 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ogress and structural adjustment in industrial technology.It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idea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publ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latform under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echanism of‘use’as the center for‘Production’,‘Learning’,‘Research’,‘Administration’and‘Capital’.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echanism,publ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latform

F26

A

1008-3812(2017)05-021-04

2017-10-17

2017年度沈阳市社科联项目 (SYSK2017-17-12)

赵萍 (1979— ),女,河北赵县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先进制造技术、精密测量。

猜你喜欢

产学研机制智能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智能前沿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