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地方戏剧文化资源开展大班幼儿戏剧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
2017-11-20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林泳海张佩珊严晓莹
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林泳海 张佩珊 金 浓 严晓莹
利用地方戏剧文化资源开展大班幼儿戏剧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
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林泳海 张佩珊 金 浓 严晓莹
戏剧有着瑰丽无比的美的魅力,蕴含人物性格的美,戏剧意境的美、舞蹈的美、音乐的美、美术的美、语言的美以及气韵的美,集传统艺术美之大成,体现了人民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心理。由于处在一个地方的幼儿,从小会受到当地戏剧的耳濡目染,这方面课程资源开发,有利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雷剧作为一个地方剧种,起源于广东省雷州市,以雷州方言雷话为演唱语言,唱腔变化丰富,主要靠角色用拖长、顿慢、回转或时抑时扬的声气等,来表达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雷剧经过姑娘歌、劝世歌、大班歌三个阶段,通过自身的改革以及与粤剧的融合,舞美从简陋粗糙到繁丽精致,歌腔也更为丰富多变,慢慢形成了具有生、旦、净、末、丑等具体角色分工和繁丽精致舞美的雷剧,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成为一份独特而又深厚的民俗文化遗产。以雷剧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的幼儿园活动,将雷剧中的精华文化融入当地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之中,不仅能丰富幼儿园的课程内容,而且能实现优秀戏剧文化的传承。
一、利用地方戏剧文化资源开展幼儿园大班各类有特色的主题活动
张金梅曾对戏剧主题活动这一概念进行界定:“围绕某一主题,随着儿童戏剧经验整合与提升的过程,由师幼共同建构一系列戏剧活动,从戏剧表达开始,到戏剧创作,最后形成完整的戏剧表演的一种儿童戏剧教育组织形式。”大班幼儿知识相对比较丰富,对戏剧形式接受力有了很大提高。本文基于这个概念,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设计以戏剧欣赏、情感表达为起点,到戏剧创作,最后尝试进行戏剧表演的系列主题活动,并把戏剧渗透到不同的领域中去,让幼儿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接触戏剧并获得更为多维且立体的经验。以下是地方戏剧文化特色的主题活动框架(以雷剧为例)。
图1 雷剧的主题活动框架
(一)语言领域
1.听讲关于剧本的故事
戏剧具有故事性,每一出戏剧都有其故事情节。有的是根据历史典故改编,有的是根据当代生活背景选取的矛盾点来进行编剧,因此戏剧的故事种类多种多样。如雷剧中,有讲述孝义的,如《断机教子》《父子情怀》等;有讲述爱情的,如《龙珠奇缘》《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有表现社会正义的,如《廉吏陈殡》等,还有由一些著名历史典故改编而成的,如《貂蝉》《汉文皇后》《林冲府奔》《宝莲灯》等。要从种类如此繁多的雷剧剧目中选取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内容并不容易。笔者认为,表现忠孝以及一些历史典故的雷剧,都可以作为幼儿园听、讲故事的内容。例如《杨门女将》中,杨家女眷在自家将军战死的情况下,为了保家卫国而披上战衣出征的故事等。
2.尝试创作剧本
剧本创作考验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剧本创作的内容可以来自于雷剧中的一些事件,结合幼儿读过的一些故事书,以及幼儿生活中的一些有趣、有意义的片段。例如改编《宝莲灯》等。当然,剧本创作不一定有多长的篇幅,也不一定用文字表达,可以是口头表达或画连环画的方式。相对来说剧本创作是比较难的,需要教师的引导,让幼儿说出一些看法或想象一些事件,融入新的剧本之中。
(二)艺术领域
1.音乐方面
(1)认识民族、西洋乐器
在雷剧的表演中,经常会用到各种各样的乐器,如雷胡、线鼓、钹、木鱼、唢呐、二胡、月琴、板胡、扬琴、大提琴、芦笙、笛子、黑管等。把认识戏剧表演中所用到的民族乐器、西洋乐器作为活动内容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如初步辨认不同乐器的特点,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可以提升幼儿的听力敏锐度;认识多样的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可以拓宽幼儿的眼界。
(2)戏剧欣赏
雷剧与普通的儿歌不同,在雷剧表演中,演员的唱腔变化多端,花旦角色以高、尖、细的音为主,幼儿不一定要掌握演唱的技巧。在雷剧音乐活动中我们可以以欣赏活动为主,引导幼儿感受和描述雷剧的表演形式、表演风格、唱腔特点,感受雷剧的“念、唱、打、做”等。在欣赏雷剧的过程中,除了引导幼儿了解雷剧以外,还应该注意培养幼儿对雷剧的喜爱之情,甚至上升到对家乡的喜爱。
雷州地区的方言主要为雷话,由于地方的发展和普通话的普及,越来越少的人会讲雷话。根据我们的访谈调查,在雷州的幼儿园,要求幼儿和老师使用普通话,长此以往,雷话将会慢慢被遗忘。而戏剧主要使用方言进行表演,幼儿在欣赏雷剧的过程中将会感受到方言的语音、词句结构特征,以此帮助幼儿熟悉家乡方言,激发幼儿对于家乡方言甚至家乡文化的喜爱之情。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幼儿在戏剧语言活动的过程中锻炼其表达能力,丰富文化知识。
(3)戏剧表演
戏剧表演是基于对故事创作、表演形式的了解之后才进行的内容。幼儿穿上戏服,在区域活动中进行简单的雷剧模仿演出。幼儿的表演可能是稚嫩的,也可能没有完整地演出一个故事,但是通过戏剧表演,幼儿能够加深对戏剧表演形式、服装、配乐的印象。
2.美术方面
(1)戏剧角色的脸谱绘画和设计
雷剧的人物脸谱因剧目人物而异,雷剧脸谱大致分为静脸、黑白脸、小花脸、大花脸。大花脸包括红脸、黑脸、白脸、多色花脸四种类型。静脸属于正面人物;黑白脸属于勇敢刚毅的角色;小花脸表现忠奸兼有的角色;红脸、黑脸表现的是刚毅正直、气宇轩昂的角色。幼儿可以把这些作为绘画和创作的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设计属于自己的脸谱,同时教师也可以帮助幼儿区分不同的脸谱所表示的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
(2)戏剧中人物形象的绘画
戏剧的服饰与粤剧相差无几,服饰华丽而且式样变化丰富,表现不同年代故事的雷剧,服饰也会有所不同。在雷剧的人物形象绘画活动中,可以先带领幼儿认识不同角色、不同年代的服饰,让幼儿说说这些服饰跟现代服饰有什么不同。其次,可以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服饰,进而通过绘画的方式,让幼儿把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画出来,而不只是画脸谱。
(3)戏剧服饰制作
在大班,可以开展雷剧服饰的手工制作活动,利用废旧布料、彩绳、彩珠、铁丝等制作服装和头饰。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手工创作,创作的成果可以用来进行雷剧表演活动。幼儿有了亲手制作的体验,得到了成功的快乐之后会更加喜爱这类活动,对戏剧的了解也会更加全面。
(三)在环境创设中开展戏剧相关的主题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和有效利用环境影响幼儿。”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始终来自于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因此,在幼儿园的活动中,把戏剧文化融入墙面装饰、材料摆放中去,让幼儿在环境的耳濡目染中获得对雷剧最直接的体验。例如,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创作的脸谱、服饰作品可以挂在墙面作为装饰;雷剧演员表演时的照片、衣服的图片也可以张贴在教室的墙面上;还有一些民族乐器的图片介绍也可以通过模型、图片等形式装饰环境等。
环境创设比较灵活,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创设,幼儿通过亲手操作,获得最直观的体验,那么他们对戏剧无论是服装、脸谱等都有了更多方面的了解,以地方戏剧为主题的环境创设对于幼儿来说具有新鲜感,也有助于激起他们对雷剧的兴趣。
二、利用地方戏剧文化资源开展大班幼儿戏剧主题活动的教育策略及建议
(一)开展大班幼儿戏剧主题活动的教育策略
地方戏剧经过历史的发展,现已成为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戏剧资源在幼儿园园本课程中的开发与主题活动的开展,需要做大量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通过戏剧活动丰富幼儿的见识,促进大班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幼儿正处在成长的第一个关键期,在这个时候让幼儿多接触不同的东西,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和能力培养都有一定的帮助。比如,欣赏戏剧曲目可以锻炼幼儿对声音的辨别能力;绘画和制作戏剧服饰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等。此外,戏剧中的各种乐器、脸谱、古典服装等都是平时不常见的,幼儿通过对戏剧的欣赏和学习,了解和认识这些东西,丰富了幼儿的见识。
2.利用地方戏剧丰富当地幼儿园课程的活动内容。
地方戏剧,在当地幼儿园教育课程中并不受重视。以雷剧为例,根据笔者前期在雷州地区的北和镇某幼儿园、徐闻县某幼儿园、麻章区太平镇某幼儿园等的调查,我们发现当地幼儿园的小学化现象严重。很多课程虽然以五大领域为框架进行设计,但实际上倾向于学科知识,强调读写算,这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并不利。如果将当地的雷剧文化融入活动中,那么课程的内容将更加丰富和多元化,也给原来比较死板的学科课程带来更多活力。除此之外,通过示范园的实施,可以给当地的其他幼儿园提供利用乡土文化开发主题活动的范例。
3.通过开展幼儿的地方戏剧活动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将地方戏剧文化应用到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中去,首先,可以使教师有意识地不断拓展自身的专业知识。主题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对戏剧有清楚的认识以及对活动的系统计划,因此,教师会在相关活动开展之前,系统地了解地方戏剧,如了解戏剧的唱腔、服饰、脸谱,搜集并筛选一些适合幼儿听的戏剧故事等。这样一来,教师本身也吸收了地方戏剧的文化精华,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获得了规划主题活动的经验,知道设计主题活动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具体步骤。其次,教师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如何为幼儿选择适合幼儿当前身心发展的内容,进而去创新设计一些活动方案,而不是只会根据教材组织活动,显得更有活力。最后,戏剧相关活动是幼儿的兴趣点所在,因此教师在组织相关活动时,幼儿的积极性高涨,教师对于活动的组织也更加得心应手。
4.通过戏剧活动的开展,保护和传承地方戏剧文化。
地方戏剧在当地虽然是具有特色和历史意义的文化活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人有了更多的娱乐和休闲方式,地方戏剧因为历史文化气息厚重,也不太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因此慢慢被遗忘,其保护和传承也成为一个难题。利用本土的戏剧文化资源开展系列主题活动,让幼儿尽早接触和了解地方戏剧,进而对地方戏剧有一个整体印象,增加其对于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开展大班幼儿戏剧主题活动的建议
近年来,关于乡土文化资源与幼儿园主题活动或园本课程结合的研究越来越多,可以说,挖掘本土文化资源融入当地幼儿园活动中去已成为一种趋势。国内有不少相关研究,如利用乡土资源开展主题活动的方法,营造具有地域特点的环境,开展如“土特产一条街”等主题游戏;以江苏省宿迁市的黄沙、杨树、水产、八集花生为元素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把四川省都江堰水文化的地方文化资源应用在幼儿园课程中等。这些研究,充分表明了优秀的地方乡土文化是可以被发掘和利用的,可以丰富幼儿园的活动内容。但遗憾的是,除了蔡少莲的《雷州文化与校本课程的研究》探讨了雷州文化的教育价值和课程开发策略之外,并没有其他关于雷州文化或雷剧文化融入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研究。
当前农村幼儿园数量庞大,如何丰富农村幼儿园的活动内容,增加农村幼儿的各种经验,开发当地的乡土文化资源确实是一条可行的道路。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资源,关键在于如何发掘、如何利用,并构建成一个系统的主题活动网络。笔者建议,要联合家长,利用家长资源,为幼儿戏剧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如有的家长是地方戏的专业人员或戏剧爱好者,可以请到幼儿园班级里,给幼儿示范,或与教师共同研究教学方案。在越来越多的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开展特色主题活动的研究下,更多有效开展活动的策略会被提出来,不仅是雷剧文化,更多的中国大地的各种地方戏剧文化,也会被当地的幼儿教育关注到并被有效地利用,能够使地方戏剧文化在幼儿园里有声有色地开展。
本文系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一般项目(pdjh2016b0311)、岭南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2015091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