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基本模型提炼 拓宽问题解决思路*
——以2017年丽水市数学中考第16题为例
2017-11-20
●
(温州市第十七中学,浙江 温州 325000)
关注基本模型提炼拓宽问题解决思路*
——以2017年丽水市数学中考第16题为例
●叶茂恒
(温州市第十七中学,浙江 温州 325000)
文章梳理了常见的几何基本模型( 一线三等角型、倍半角模型、12345 型等) ,应用这些模型,并采用多种方法解决了2017 年浙江省丽水市数学中考试题第16 题,呈现解题中基本模型的选择、联想、应用等过程,凸显基本模型与结论在数学解题中的实用价值.
一线三等角型; 倍半角模型; 12345 型
近年来,大量教师在网络上开展解题研究,他们对初中数学实用解题模型较为关注,并注重研究初中数学解题的有效方法,从而实现初中数学解题技能的提升与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落地.目前初中阶段数学常用的几何模型有一线三等角型、倍半角模型、12345型等等.这些模型在很多中考问题的解决上有着重要作用,它是分析与解决数学问题的利器.如2017年浙江省丽水市数学中考第16题的第2)小题,应用这些模型可快速找到解题突破口.笔者以此题为例,应用各种模型一题多解.
图1 图2
1 试题呈现
例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x+m分别交x轴、y轴于点A,B,已知点C(2,0).
1)略.
2)设点P为线段OB的中点,联结PA,PC,若∠CPA=∠ABO,则m的值是______.
(2017年浙江省丽水市数学中考试题第16题)
模型1一线三等角型[1]
如图2,若∠A=∠DBE=∠C,则△ADB∽△CBE.此模型中,一直线(AC)的同侧有3个相等的角(∠A=∠DBE=∠C),通常称为一线三等角型,也称为M型相似.当∠A=∠DBE=∠C=90°时,称为三垂直型也称为K型相似,三垂直型是一线三等角型的一种特殊情况.
在图1中直线OB的一侧,若有∠CPA=∠ABO=45°,则可在直线OB的同侧构造一个45°角,即可构造出一线三等角模型.
解法1如图3,在y轴的负半轴上取点E(0,-2),则可得△OC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
∠CPA=∠ABO=∠PEC=45°,
从而
△ABP∽△PEC,
于是
AB∶BP=PE∶CE,
即
解得m=12.
评注一般地,在一直线上已有两个相等的角时,往往可以再添加一等角,构造一线三等角模型求解.在求解过程中,不难证明∠PAB=∠OPC,而△OPC为直角三角形,以∠BAP为锐角构造一个与△OPC相似的直角三角形即可求解.
图3 图4
解法2如图4,过点P作PE⊥AB,垂足为E.由∠BPE=∠CPA=45°,得
∠APE+∠CPO=90°,
又∠APE+∠PAE=90°,从而
∠CPO=∠PAE,
于是
△AEP∽△POC,
可得
AE∶OP=PE∶OC,
即
解得m=12.
评注事实上,由∠CPA=45°往往会联想到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有了直角三角形进一步会联想到构造三垂直型[2]的一线三等角,这也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常用的方法.
解法3如图5,过点A作AE⊥PC,垂足为点E,过点E作EF∥x轴,交y轴于点F,过点A作AG⊥EF,垂足为G,则△PA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PFE≌△EGA.设EF=t,则
因为EF+EG=OA=m,所以
OC∶EF=PO∶PF,
即
解得m=12.
类似地,还可以过点C作AP的垂线段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构造一线三等角型.
图5 图6
解法4如图6所示作辅助线,则图6中含母子相似三角形(△CEF∽△EAF∽△ACE)、一线三等角型(△CEF∽△EPG)、A型相似(△PAO∽△EAF)等基本图形,从而
△CEF∽△EAF∽△PAO,
于是CF∶EF=EF∶AF=OP∶OA=1∶2,
进而
CF∶AF=1∶4,
即
EF=2CF,AF=4CF.
又因为OF=PG=EF,所以
OC+CF=2CF,
即
CF=OC=2,
故
m=AC+OC=6OC=12.
评注解法3与解法4都是过点C或点A作45°角的另一边的垂线段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事实上,也可以过点C或点A作45°角上点C或点A所在边的垂线段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构造三垂直型求解.
图7
解法5如图7,过点C作CD⊥PC,交PA于点D,过点D作DE⊥OA,垂足为E,则
△OPC≌△ECD,
从而DE=OC=2,
又因为△DEA∽△POA,所以
DE∶EA=OP∶OA=1∶2,
从而
AE=2DE=4,
于是
解得m=12.
图7
解法6如图8,过点A作AD⊥PA,交PC的延长线于点D,过点D作DE⊥OA,垂足为E,则
△POA≌△AED,
又因为△DCE∽△PCO,所以
OC∶CE=OP∶DE=1∶2,
从而
CE=2OC=4,
于是
m=OA=2OE=12.
模型2倍半角模型
倍半角模型是指两个有公共顶点的有倍角或半角关系,在这种图形模型中存在一些常用的结论或方法.较为常用的是正方形内45°半角模型结论:如图9,在正方形ABCD中,从顶点A出发的45°角的两条射线与边BC,CD分别交于点E,F,联结EF,则BE+DF=EF.简证如下:
图9 图10
如图10,可将△ADF旋转到△ABF′,进而证得△AEF≌△AEF′,于是
EF=EF′=BE+BF′=BE+DF.
解法7如图11,过点P作PE∥x轴交AB于点E,过点E作EF⊥OA,垂足为F,EF交AP于点G.由∠ABO=45°,得
从而四边形PEFO为正方形.由正方形45°半角结论知
EG+OC=CG,
故
解得m=0(舍去)或m=12.
图11 图12
解法8也可如图12所示作辅助线,类似于解法7可列出方程
从而求得m=12.
这种两角之间存在一半或一倍的关系,往往可联想到同弧所对的圆周角与圆心角之间的联系,不妨将45°角看成是某个圆的圆周角,那么此角所对弧所对的圆心角为直角,可利用倍角关系构造出直角三角形,进而结合勾股定理与垂径定理解决问题.
解法9如图13,作AC的中垂线ME交AB于点M,交AC于点E,联结CM,PM,则△CMA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又∠APC=45°,从而点P落在以M为圆心、AM为半径的圆上,于是
PM=CM.
过点M作MF⊥OB,垂足为F,则
MF2+PF2=CM2,
解得m=12.
图13 图14
模型312345型
如图14,在边长为3,4,5的Rt△ABC外构造两个边长为5的等腰△ABE和△ABD,则CE=9,CD=8.设∠D=β,∠E=α,则∠BAC=2β,∠ABC=2α,计算可得
α+β=45°.
整理可得一般性结论如下:
图15
解法10仿解法7做辅助线(如图15),则
又∠HPI+∠OPC=45°,由12345型相关结论得
即
OP=3OC=6,
从而
解得m=12.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在数学解题中,“如何发现问题的突破口”是很多学生较为困惑的.很多学生在解题时抱着一种盲目心态,而基本模型的提炼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从众多的数学问题中寻找到具有共性的模型,这样在提高归纳能力的同时,还能为学生解题提供准确的思考方向和线索.
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提出:在拟订方案时应当回顾是否解过类似的问题,能否将问题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3].由于学生已接触过大量的数学问题,一方面在大脑中的检索过慢,另一方面很多问题没有归纳典型模型,大量信息相互干扰,不利于回顾.在回顾与解题之间增加一个提炼数学模型的过程,可以减少大量数据记忆,在大脑加深典型模型印象,提高回顾检索效率,从而更好地拓展解题思维.
[1] 周礼寅.一线三等角模型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数学教育,2012(10):27-30.
[2] 沈占立.例说与正方形有关的“三垂直”[J].中学生数理化,2015(6):23.
[3] 波利亚.怎样解题[M].涂泓,冯承天,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
2017-09-11
叶茂恒(1975-),男,浙江温州人,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O123. 1
A
1003 - 6407(2017)11-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