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动作要素教学策略的探索
——以原地双手向前投掷实心球技术为例

2017-11-20郝家顺

体育教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实心球身体素质考试

文/郝家顺

基于动作要素教学策略的探索
——以原地双手向前投掷实心球技术为例

文/郝家顺

本文从原地双手投掷实心球动作要素着手,分析其易犯错误及教学策略,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心球成绩。

实心球;动作要素;教学策略

一、 强化技术核心,凸显综合领悟

技术是教学的载体,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成绩的提高,都是在不断完善技术中获得的。对于原地双手头上向前投掷实心球技术而言,其技术要求更高。必须经过大量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在大脑运动中枢的相应位置建立起神经链接,学生的动作技能才会逐步从泛化到分化再到自动化。基于此,教学的重点应放在用力蹬撑、前送重心、立髋、快速收胸收腹挥臂四个环节上,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完整动作练习,明确完整动作概念,体悟用力顺序,初步掌握投掷实心球的完整技术,再通过分解练习及各种有效方法的层层推进,建立较好的肌肉记忆、感知,形成中期较完整的动作技术图像,最后达到熟练掌握该项技术的要求。对于速度、角度、高度则是投掷技术的关键和共性要求,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不一定能全部掌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特性因材施教,强化优势、补偿劣势,让学生尽量能体会其中的一两个关键动作,但要重视实心球技术的流畅性,即自然、协调的发力(表1)。

二、 优化身体素质,夯实投掷基础

通过长期对投掷实心球技术的教学、训练,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投掷技术是前提,身体素质是基础,快速力量素质是提高技能的关键,所以发展学生的全面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是提高投掷成绩的因果效应,优化发展身体素质教学策略详见表2、表3。

三、 规范学练技巧、提升心理素质

平时的教学、训练是考试成绩的基础,也是学生增强信心的源头,平时训练成绩稳定,考试发挥才能稳定,然而很多学生训练成绩不错,但考试时却出现了失常发挥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心理因素,二是平常训练时的要求不够严格。例如,训练时学生常常在平地上练习投掷实心球,由于没有抵趾板,球出手后极易顺着惯性直接向前走,导致犯规,有的教师不太关注这样的犯规,总认为到考试时提醒注意一下就不会犯规了,其实习惯一旦养成,考试时是很难改正的,所以教师在平常的训练中要严格要求,规范练习。此外,要求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认识,并合理引导其增强自信,也可以创设考试氛围,通过模拟考试,组织多次比赛,积累比赛经验,条件允许可以到考点适应场地,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考试的稳定发挥奠定基础。

四、 预防运动损伤,保障正常训练

由于掷实心球技术,难度系数较大,用力过程又主要集中在腰、肩、肘等几个重要的发力点上,再加上长时间的反复训练,常使学生肢体的上部、中部、下部环节处于高负荷状态,基于疲劳的积累,机体从刚开始慢性损伤渐渐地转变成急性运动损伤,导致正常的训练得不到保障,所以运动损伤问题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常采用的预防运动损伤的教学策略有如下几点:(1)加强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杜绝麻痹思想;(2)积极进行准备活动,确保身体充分活动后再进行练习,要一般性准备活动与专门性准备活动相结合,保证运动训练的安全性;(3)加强投掷技术的学习,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4)优化训练手段,科学安排运动量,防止机体局部负担过重;(5)科学组织教学,杜绝违背教学规律的行为;(6)加强肩带、腰部、肘部及易损伤部位的力量练习等。

总之,只有在教学、训练中多观察、多反思、多体悟、多积累,通过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投掷技术,注重力量训练,强化心理素质,加强运动损伤的预防,力争用最小的身体付出换取最佳的训练效果,就一定能够提高考生的实心球成绩,让考生们如愿以偿。

表1 投掷技术教学策略

表2 柔韧素质

表3 力量及快速力量素质

(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 221143)

G633.96

B

1005-2410(2017)10-0021-02

猜你喜欢

实心球身体素质考试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教案
锻炼
实心球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四元素登上元素周期表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