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心
2017-11-19杨生玉
杨生玉
摘要:小学生爱心的培养已经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心能力已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教育教学中灌输爱心教育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着重介绍作为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有爱心以及培养学生应具备关心、体谅、帮助、尊重别人的爱心的品质。
关键词:学生;培养;爱心;品质
一、培养小学生对家庭的“爱心”
对父母的“爱心”,是爱一切的基础。目前,小学生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父母也将尽最大努力满足孩子们物质方面的需求,但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许多家长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往往只注重到孩子的物质需求和学习成绩,而不关心孩子的精神需求,致使孩子对父母的印象模糊,感情不深。最突出的表现是,当写有关父母的作文时,竟使很多学生无处下笔。
如何让学生们有素材可写、真情可述呢?那就要注重到培养学生的家庭“爱心”,让孩子能感受到父母深深的爱。家庭是孩子最温馨的港湾,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学生家庭“爱心”的培养主要靠父母的关切。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密切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让孩子在一个温馨和睦的大家庭中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
家庭生活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对自己父母的“爱心”。一是让学生参和到父母和孩子互换角色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来,通过换位思索、互换角色,增加孩子对父母辛劳的心得,增强孩子对父母的“爱心”;二是让学生每个周末为父母做一件事情,捶背揉肩、洗脚洗头等小事,增加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交流,形成父母和孩子之间真挚的感情交流,感受深切的爱。有了这样一个过程,再让学生们来写自己的父母,就不会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或者再不会无从下笔了。
二、以身作则,用爱来教育学生
一著名教育家曾说过“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的教师”,而用爱去教育是一种最好的方式。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如果一个教师本身就是一个缺乏爱心的人,也不对学生付出爱,又如何能让他的学生拥有爱心呢?
教师应当了解每一个学生,知道他们的志向、爱好、家庭的基本情况、周围的朋友情况等。只有这样,才能分门别类,因才施爱。
用爱来教育学生还应注意几个原则:
1.真心去爱,不要为了工作而工作,用爱去教育学生,而不是为了教育才去爱学生。
2.教师必须做到公平公正,不能搞特殊化,更不能有歧视。不能只管学习好的学生,不管学习吃力的学生,必须对所有的学生都付出爱。
3.不溺爱,学生很有可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批评教育,也可以有科学的惩罚。不能是一味的迁就。
4.爱要有智慧,不能一刀切,对所有学生一模一样,要根据具体情况而掌握适当的尺度。
5.爱不是怜悯,更不是施舍,爱是对生命的热爱,是试图用一个人的心去唤起另一个人对生命的热爱、激发生命的活力。不要让学生感到怜悯、施舍等有不尊重的感觉。
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爱心培养
爱心的培养和其他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一样,都要寓于一日生活之中。在教知识、学习技能的过程中利用文学、美术、情景表演等艺术手段对幼儿进行爱心培养,使幼儿在得到美和情的熏陶的同时,逐步净化心灵。
1.充分利用学科教材中的“爱心”素材 幼儿教材中有一些关于“爱心”行为的教材,对此可充分利用。如:中班的语言活动《萝卜回来了》、《三只蝴蝶》,该活动目标为感受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本次活动让幼儿知道了解朋友与朋友之间的爱,请小朋友说一说在现实生活中我是怎样关心朋友的,教育活动不仅仅停留在故事内容上,更重要的是让幼儿感受分享的快乐,学会关心别人和感激关心过自己的朋友。
2.在游戏活动中体验“爱心”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教育的重要手段,运用幼儿游戏自主自愿的特点,将“爱心”教育贯穿于游戏中,诱导幼儿在活动中学,在娛乐中愉快地体验“爱心”行为。例如:《娃娃家》的游戏中,角色互换,让幼儿在娃娃家中扮演妈妈爸爸的角色,感受照顾别人多么不容易。
3.利用大自然发展幼儿的“爱心”情感 幼儿天性喜爱大自然,大自然给了孩子们真、善、美的感受,孩子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获得美的感受,获得许许多多的欢乐。
春天,可以带孩子们来到郊外,看看花,看看草,在感受阵阵春意的温馨的同时,让孩子们知道小花、小草也是有生命的。秋天,可以带孩子们来到田野,闻着瓜果成熟的香味,体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冬天,一场大雪之后,孩子们带上小铲子来到户外,为小草拨开盖在上面的积雪。尽管这种爱的情感是初级的,但是它能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步迁移,升华为对家乡、对祖国、对人民的大爱。
四、从帮助弱小中传递爱
许多小学生的确能够做到在家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老师,爱护同学。这也许是因为在学校和家庭中有许多规则在约束着他们,可是一旦他们离开学校和家庭,走向社会时,这些规则和约束一下子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从而做出一些有悖于社会常理的事情。目前,越来越多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报道向我们一次又一次敲响了警钟,尤其值得深思的是犯罪对象的年龄越来越年轻化。这些现象应该让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我们应该意识到,“爱心荒”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现实,对孩子爱心的教育已迫在眉睫。
因此我们对学生爱心的教育不仅仅依赖于学校和家庭,而应该把他们置身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中。要让他们学会帮助弱小,将自己的爱心传递,在马路上,看到老人或盲人过马路,要主动搀扶或指引;在大街边,看到沿街乞讨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在校园中对于小弟弟、小妹妹要呵护;对于灾区人民要捐款、捐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取水、打饭、买东西时不挤、不闹不推、不抢、大型集会时要谦让,让小弟弟、小妹妹坐前面或在行进途中帮助他们拿重物,让他们在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中,培养社会责任感,在这些点点滴滴行动中将自己的爱心传播到四方。
开展学生爱心教育的研究,是我们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上的有益的新尝试、新探索。从效果上看,学生整体素质明显提高,良好的行为习惯已初步养成。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探索课题研究的方法与途径,不断多渠道、多角度地开展“爱心”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