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笔生花
2017-11-19谭东宇
谭东宇
规范的正确书写是书写启蒙教学的关键。写好汉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写字?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好字?
一、激发兴趣,热爱书写
1.故事诱导兴趣
汉字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着民族魂魄。关于汉字的轶事趣闻,传承汉字精神,很容易激起学生兴趣的火花。例如郑虔《柿叶练字》、王羲之《洗笔成墨池》、颜真卿《坚贞不屈》等故事,都会给学生幼小的心灵播下美好的种子,使学生在体会他人成功的喜悦之后,心生向往,并坚定信心。
2.欣赏深化兴趣
汉字的精髓需要我们用心体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渗透甲骨文、篆书、隶书等书法作品赏析,让学生领略汉字的美观与神奇,感悟古今书法艺术的惊人底蕴,从而激发对汉字的情感,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
二、姿势端正,规范书写
1.儿歌助学,培养书写习惯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但不持久。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编写相应的儿歌引路。写字前学生念:“桌面净,书本正,各文具,有定位,心眼手,要三到,好习惯,我最棒!”一边念一边做准备环节,动作迅速,情绪高昂。拿笔时,用儿歌教学生握笔姿势:“大指二指对对齐,三指在下来托起,四指五指藏起来,笔杆斜靠十指根,拳心要空腕用力,提笔来把字写好。”准备写字时,学生一起诵念:“写字姿势要端正,身体坐正本放平,一寸、一尺和一拳,学好知识身体棒。”这些儿歌通俗易懂,有趣好玩,念的过程如同做游戏一样,熟读成诵,熟记于心,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正面引导,矫正书写错误
由于有些家長过早地让学生学写字,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一些不正确的写字姿势。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一味地批评指正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写字的热情。所以教师应该坚持从正面去引导学生。写字前,边念儿歌边做握笔动作、检查坐姿;写字时,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即使需要纠正提醒,也不用批评的语言,而是用言简意赅的儿歌去矫正,反复强化巩固以形成习惯;对正确姿势坚持时间长的学生及时表扬、奖励。这些正面引导的方法非常有效,学生乐此不疲,大大促进了良好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的形成。
三、笔画入手,打好书写基础
笔画是构成所有汉字的基本元素,低段写字教学首先要帮学生打好笔画的基本功。人教版第一册的《语文》课本里最后一页用《汉字笔画名称表》列举了20个基本笔画。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写好这些基本笔画,我主要采用了三种做法。
1.整合时间,分散书写压力
一年级前两个月主要是拼音学习,然后进入识字写字教学。按课本的进度,直接进入写字过程,想让学生一下子写好是很有难度的。对此,我采用了提前教学生练习书写笔画的策略,在学生基本掌握了拼音书写后,每天抽出6~8分钟,练习书写书后《汉字笔画名称表》中的“横、竖、撇、捺、点、折”等20个汉字的基本笔画,两三天练习写一个笔画。在熟悉了笔画书写后再学习教材中的独体字。经过笔画铺垫,学生较轻松,很容易达到美观漂亮的要求,增强了学生写好汉字的信心。
2.书空练习,感悟笔画精髓
低年级学生由于小臂肌肉发展不完善,经常因为下笔过重而压断笔尖、划破作业本,或是写出的笔画僵硬。教学中,可用“书空练习”作为写好笔画的突破口。学生动笔书写前,让学生伸出食指做书空练习,体会提、按、轻、重的感觉和行笔时变化,反复体会“提笔行,快又轻;按笔重,出棱角;轻处用力要均匀,重处笔尖有转向”的要领。书空练习之后再落笔到纸上,可以较好地辅助学生写出汉字笔画的美感。
四、注重观察,有效书写
1.指导读帖,做到胸有成竹
古人说:“七分读,三分写。”读字帖的习惯也十分重要。从书写笔画开始,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读字帖”。先议笔画的形状,然后借助多媒体让学生对笔画轻、重、缓、急的特点进行体会,再跟着屏幕上的演示反复书空,学生必须做到先“读”后“写”,做到心中有“字”、心中有“形”,然后再写的习惯。
2.了解字形,发现结构美感
汉字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它的美是通过笔画的变化体现出来的。上课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体悟再书写,如学做小医生,给问题字看病,鼓励学生说出字的结构、笔画、美感等特点,使学生静心观察,了解汉字的结构特点,去察每个笔画的变化。通过对照例字来诊断出错误后再写,省时省力,避免了错误反复重现。如在教“坎”字时,体会“土”作为偏旁时横变提、写得偏上一些的原因是为了避让“欠”字的撇,让“欠”字的脚很好地穿插到了“土”字的下面,整个字才能和谐美观。这样的观察和思考不仅有助于归纳间架结构的特点规律,还有利于学生对汉字文化的思考。
古人云:“字如其人,相由心生。”书写对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静心学习等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而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打造美好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刘雪娟.让快乐与写字同行[J].苏州教育,2006(6).
[2]魏永生,赵家财.情趣教学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1999.
[3]杨献荣.小学写字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