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中“双向细目表”的制订与调整
2017-11-18陈婕
陈婕
【问题分析】
命题在新课改实施中起着教学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改成败的关键环节。命题关系到作业设置是否有效、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否得当、教学评价是否科学等。一份试题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不仅体现在教师对课标、教材的理解与把握程度上,也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深度、对学生学习的了解程度上。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能够一般性地命题,而且要能够编制出高质量、有实效的题目。
运用“双向细目表”来命题,是一种规范化管理考试的科学方式。在每个学期进行期末综合练习前,区教研室也会下发各年级各学科的“双向细目表”,以指导教师有重点、有目标地组织复习。因此,我在命制五年级上册期末综合练习样卷时,也想尝试先制订对应的“双向细目表”,再进行具体样卷题目命制的模式。
【解决思路】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制订“双向细目表”需根据认识领域里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结合本学科的具体特点,由任课教师或专家共同研究确定。“双向细目表”由三个要素组成:第一是考查目标,亦称考查能力层次,它具体回答了考试是“考什么”的问题,也体现了该门课程对学生要求应具备的具体能力。第二是考查内容,亦称考查的知识块,它反映了考试的基本素材,即反映了课程的基本纲要或内容体系。第三是考查目标与考查内容的比例,亦称权重,它反映了考查目标和考查内容各项目之间的相对重要性。以上三个要素中,最容易确定的就是第二个要素,考查内容就是五年级上册小学数学课本里面的学习内容。而第三个要素,考查目标与考查内容的比例,就要先把考查目标确定了才能确定。所以在制订五年级上册期末综合练习的“双向细目表”前,我首先考虑的是第一个要素,确定具体的考查目标。
首先,我认真查看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它对于教学目标的制订有两类行为动词,一类是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另一类是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经历”“体验”“探索”等。期末综合练习采用的是纸笔考试的形式,因此重点考查的目标基本锁定在第一类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上,即“了解”“理解”“掌握”“运用”。
之后,我也寻找了各个学科制订“双向细目表”的相关资料。从中我发现,有的学科是使用行为动词来作为考查目标的,有的学科却是按照考试的题型来制订的。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来考虑,数学纸笔考查的题型一般有“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操作题”和“解决问题”等题型。其中,“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集中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理解、掌握这几个层次,而“计算题”“操作题”主要在掌握、应用的层次上,“解决问题”则侧重在应用的层面。可以说,这几个层次是从最简单的、基本的到复杂的、高级的认知能力,前一个目标都是后面目标的基础。而且在“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中,因为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很难清晰划分每一道题所包含的考查目标分别占多少權重。我区数学教研室发到学校的“双向细目表”就是以考试的题型为其中一个维度的。因此我也决定把第一要素考查目标改为用题型来进行划分。
【实施与改进过程】
确定好“双向细目表”的两个维度后,我进入了制订阶段。首先,我把考查的题型制订为横向纬度,分别有填空、判断、选择、计算和解决问题;把考查的内容制订为纵向纬度,分别有小数乘法、位置、小数除法、可能性、简易方程和多边形的面积。接下来,我把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编排到各种题型中去,尽量让每个知识点都能考查到。从而制订出了第一份“双向细目表”,如图1:
按照这样的方法制订以后,我采用了“5W2H”的方法对以上研究进行了分析。
由此分析可以发现“小数乘法”单元所占的分值比重是最大的。但是这个单元的内容在教学时只是重点,并非难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单元是“简易方程”,也就是说在分值权重的分配上就不合理了。只有在这一方面进行合理的调整,所制订的“双向细目表”才具有科学性和指导性。
为了更合理地分配每一个单元所占的分值比例,我再次翻阅了《教师教学用书》。在调整的过程中,我还考虑到个别考核的内容是可以结合起来的,于是把“双向细目表”调整如图2:
我根据调整后的“双向细目表”,成功命制了期末综合练习的样卷。在区教研室后来下发的“双向细目表”对比,调整后的也比较接近区教研室命制的分值权重。这一次制订“双向细目表”的研究还是比较成功的。
【反思与收获】
制订并使用“双向细目表”可以提高综合练习的准确性、指导性及指向性。在制订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全面考虑。
制订“双向细目表”前要全面考虑,设计好综合练习所需要的题型,列出某一阶段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全部知识点,并根据教学所用的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来设计分值权重,才能有效避免过易过难、以偏概全、题量过大过小、重点内容被忽视、难点内容被弱化的问题。
第二,细节调整。
在一份综合练习卷中,每种题型的数量和分值基本是固定的。在制订“双向细目表”时,既要有全面的考虑,分配好每个教学内容对应的分值,又要注意细节问题,及时调整。如某个内容的分值比较集中在某种题型,就要微调一下,尽量使该内容的分值能平均分布。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分配上,可以多加考虑。因为解决问题的类型很多,在制订“双向细目表”时,要先确定好哪个知识点的类型是必定在解决问题题型中考查的,哪个知识点的类型可以放到其他的题型里面。
总之,“双向细目表”能克服命题时的主观随意性,也可以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一个标准。以后我会继续研究“双向细目表”,试试看能否把评价的几个目标与题型结合起来,制订出更为清晰与丰富的“双向细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