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下有效解决教学难点的策略分析

2017-11-18徐驰蒋新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7期
关键词:团身动作技能

徐驰+蒋新成

【中图分类号】 G6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7-0-01

前滚翻是小学体操教材中技巧性较强的教学项目,要求学生正确掌握身体各部分的依次着垫,(头的后部、肩、背、臀部等)、通过蹲撑,团身、两手均匀用力滚翻,使动作能轻松漂亮地完成。笔者在参加教研活动中,发现一些青年教师还停留在教“教材”的理念中,他们根据体操动作的教学特点,教师常采用程序化教学方法。在解决具体难点问题时采用的方法过于死板、教条、针对性不强。2016年我国已经出台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框架,青年教师如何转变教学理念用“教材”教,抓住动作技术的核心要点,进行有效教学,让学生快速掌握运动技术的关键环节,值得我们探讨。下面通过三个“前滚翻类动作”的案例,希望引起教师的深度思考,拓展解决教学难点的思路。

一、三个典型案例

教学片断1

教师用独特的方法、针对学生年龄段特点、创造性地解决了水平一学生学习前滚翻动作“不会蹬伸”的难点,教学效果好。学生学习兴趣高。

游戏1:“看天”游戏

老师:今天我们一起做游戏,做个“看天”的游戏吧!

学生们跃跃欲试,仰头看天——太容易了。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做的是低着头“看天”。

学生:懵了。低着头怎么“看天”呢?……

老师:怎么才能低头“看天”?你们自己想想办法。

学生们纷纷尝试,一个聪明的学生找到了方法,他趴在地上从两腿之间“看天”……于是学生们纷纷模仿,一片欢笑声。老师我看到了,我也看到了。最后大家都看到了。

游戏2:“看谁坐得快”游戏

老师请出一个学生和他比赛。两个人都站在垫子后面,发出口令后看谁先坐在垫子上,结果学生是跑到垫子上坐下,而老师是做了个前滚翻坐下,当然是老师坐得快。学生们兴奋地尝试着做“快速坐垫上”的游戏。

老师:我们现在把两个游戏连起来做一遍,先“看天”,再做“看谁坐得快”。同学们通过两个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前滚翻动作。

教学片段二

教师分析动作的力学原理、把握教材的本质,解决了水平二阶段学生学习前滚翻动作“滚动不圆滑”及“滚翻后半部动力不足”的难点。有些学生前滚翻动作滚动不圆滑,滚动后也不能完成“成蹲撑”动作。教师分析原因后,采用让这部分学生向高度20~30公分或30~340公分的垫上(区别对待,不同的同学采用不同的高度)练习前滚翻动作。学生们经过由低处向高处做前滚翻动作(练习3次,有些学生需要帮助完成)后,再回到平坦的垫上做前滚翻,标准为“滚得正又能成蹲撑”,省时、省力,教学效果好。之后,通过师生问答,同学们明白做前滚翻动作不仅要“团身紧”,还要“用力向前蹬地”。教师在学生运动技能形成的分化阶段.根据教学对象技能掌握中的不同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解决了水平四鱼跃前滚翻教学教学难点。

教学片断三

教师针对学生完成动作情况,按学生技能掌握中的问题将学生分为4组,每组学生的问题基本相同,教师采用不同手段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改进和提高技术动作。

学生分组练习:

1.组做“远撑前滚翻”动作,解决的难点问题是蹬、伸、远撑的协调配合;

2.组在保护与帮助下做“由高处向低处做前滚翻”动作,解决的难点问题是控制身体姿势及缓冲落地动作;

3.組做跃过皮筋做“前滚翻”动作,解决的难点问题是腾空高度不足;

4.组做钻圈“前滚翻”动作。解决的难点问题是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增加难度(腾空高度与远度)。

通过分组练习和教师指导,基本解决了每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体会到了动作的细节,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动作质量,同时通过教师的归纳总结,同学们明白了分组练习不同内容的目的。

二、解决“前滚翻类动作”教学难点的策略分析

几位教师的共同点是既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段特点。对体操动作的原理有深刻分析,又能根据运动技能形成规律采用教学手段。因此能用正确的策略。有针对性、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难点问题。

(一)巧设情境——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段特点解决教学难点

前滚翻是动力性的动作,不仅需要团身,还要蹬地给予动力。但对于水平一的学生来说,如果仅仅用辅助练习、讲解、示范、保护与帮助等教学方法解决难点或进行常规教学,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掌握动作的效率不高。

案例1中的教师针对学生身心特点、认知规律、体能状况,以激发学习兴趣为中心,以学生完成动作为基础.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有趣的教学情境.创造性地解决了“不会蹬伸”的教学难点。教师巧妙的情节设计集中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使枯燥的技术动作学习变得有趣,同时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启发,使动作变得容易;从技术分析的角度看,分腿体前屈动作“看天”就意味着失去重心。诱导练习方法运用得科学、合理、自然,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实现了“玩中学”。

(二)分散难点——结合问题的点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解决教学难点

从教材、学生认知发展的角度看,水平二的学生学习前滚翻动作以掌握运动技能、发展运动能力、提高身体素质为基础,可增加技术环节的教学,提高动作质量。考虑到学生蹬地力量不足,教师采用向高度20~30公分的垫上,做前滚翻动作,这就需要加大蹬地力量。增加动力,以有效解决动力不足造成的“滚动不圆滑”现象。在教学观摩中,遇到“滚动不圆滑”现象,常看到教师让学生做“团身滚动”,给学生讲解动作要点、做法,让学生练习体会或给予助力保护与帮助。实际上“滚动不圆滑”的部分原因是由于蹬地力量不足、没有蹬地或不会蹬地造成。学生向高垫子做前滚翻动作,必须用力蹬地才能完成动作。因此,案例2中的老师采用的教法既切中要害。又发展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把握时机——根据动作技能形成规律选择正确的策略解决教学难点

在体操动作技能形成的泛化阶段。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渐集中。一些不协调和多余的动作逐渐消失,能比较连贯地完成完整动作。但动作细节还需要完善,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同的难点问题,采用针对性、个性化的辅助练习,运用教具、保护与帮助等措施进行指导,强化关键环节技术难点的解决。以提高动作质量。

三、结语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国家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在我们体育学科也同样需要我们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不仅能掌握运动技术,而且还要懂得如何学,从身体动作的掌握到动作的学习思考体悟,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云“教是为了不教”,只有学生学会动手动脑才是培养核心素养培养的体现。endprint

猜你喜欢

团身动作技能
田径教学中本体感觉训练干预学生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的实验研究
峨眉月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中团身后空翻技术的动作分析与教法研究
动作描写要具体
秣马厉兵强技能
团身原地后空翻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