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与识别

2017-11-18韩术华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21期
关键词:赤眼蜂玉米螟蚜虫

韩术华

一、玉米螟

玉米螟又名玉米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

1 玉米螟的形态特征

玉米螟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幼虫、蛹、成虫、卵。

1.1 幼虫

共5龄,末龄幼虫体长20-30mm,黄白色,体背有3条褐色的纵线。

1.2 蛹

体长12-14mm,红褐色,腹部第1-7节背面有横皱,第5-7各节前缘有突边板,臀黑褐色。上有钩刺5-8个。

1.3 成虫

体长10-15mm,翅展20-40mm。雄:前翅黄褐色,有两条褐色的横线,两线间有2个暗斑,近外缘有一褐色横带。雌:前翅淡黄褐色,后翅线纹模糊或消失。

2 危害特征

玉米螟以第一代幼虫蛀茎危害为主,幼虫为害盛期在7月中旬的玉米大喇叭口期,初龄幼虫在玉米心叶期取食叶肉,叶片展开后可见一排排的取食孔,形成“花叶”3龄以后蛀入茎杆,造成孔洞,使受害植株的养分和水份疏导受阻,雌穗发育不良造成空瘪粒而减产,遇上风雨天气,穗下茎杆被折断,产量损失更大,幼虫也可在穗期直接蛀食雌穗,造成嫩粒缺损,霉粒影响品质。

3 生活习性和生活史

3.1生活习性

成虫昼伏夜出,飞翔能力强,有趋光性,成虫羽化后即可交尾,大部分当天即可产卵,通常产卵于叶片背面中脉两面三刀侧,20-30粒排成鱼鳞状卵块。1头雌虫一生能产卵300-600粒,成虫产卵对环境,玉米发育状态以及株高等都表现一定选择性。成虫喜爱在播期早,株高50cm以上,生长浓绿,小气候阴郁潮湿的低洼地玉米上产卵。

4 防治方法

4.1 农业防治

4.1.1 选择抗虫品种

4.1.2减少越冬虫源 通过秋翻地进行机械灭茬,秸秆还田,加工饲料,合理轮作,降低越冬虫源。

4.1.3 加强田间管理 增施有机肥,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植株抗性。

4.2 物理防治

利用高压汞灯、性诱剂防治成虫,减少成虫产卵量。

4.3 化学防治

4.3.1 喷雾防治 在玉米心叶期进行田间喷雾。常用药剂有:50%敌敌畏乳油(高粱田禁用),50%辛硫磷乳油等1000~1500倍液, 2.5%敌杀死乳油等2000~3000倍液。

4.3.2 颗粒剂防治 6月下旬至7月初,在玉米螟成虫产卵前或幼虫蛀茎前在玉米大喇叭口末期,向玉米心中投撒颗粒剂,用5%的辛硫磷乳油按1:100比例配成毒土,每株心叶施入2g。

4.4 生物防治

4.4.1赤眼蜂防螟原理 赤眼蜂是一种微小的寄生蜂,属膜翅目,卵蜂科,赤眼蜂属昆虫,赤眼蜂体型很小,成蜂体长0.5mm,赤眼蜂外型十分美丽,翅膀闪着蓝紫色的荧光,体色金黄,头黑褐色,上面有一对复眼和三只排成三角形的单眼,复眼和单眼都是红色,因此叫“赤眼蜂”。赤眼蜂的最长寿命可达7天,一般为3-5天,赤眼蜂有效飞行半径为15-20m,多数赤眼蜂在羽化后的第一天就开始产卵,将卵产在玉米的卵里,卵期为3-5天。

二、玉米蚜虫

玉米蚜虫的危害较大,一般年份減产6%,严重者可以达到15%以上。

1、蚜虫特征

主要特征是:孤雌胎生雌蚜,长卵形,体长1.8-2.2毫米,黑绿色,小蚜有黄褐色;触角6节,第6节端部为基部的5倍;腹管圆筒形,长与触角第三节相近,近末端缢缩,形成帽状,靠近端部色深;腹管基部周围有锈色斑。

2、为害状

蚜虫以成、若蚜吸玉米汁液进行危害,轻者造成玉米生长不良,重者植株生长停滞,甚至死苗;玉米孕穗期,成、若蚜聚结在雄花花萼及穗梗上、雌穗包叶、花丝及棒三叶上危害。蚜量大时,蚜虫分泌“蜜露”下滴,感染霉菌,形成“黑穗,”使玉米雄花不能发育成熟,难以散粉、授粉,造成玉米雌穗出现少行、缺粒和秃尖。同时蚜虫吸取汁液,造成玉米养分、水分失调,影响玉米正常生长,粒重下降,重者造成空杆。此外,蚜虫还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

3、发生规律

玉米蚜一年10-20代,主要以成虫在小麦或者禾本科杂草的心叶里越冬。第二年产生有翅蚜,迁飞到玉米心叶内危害。雄穗抽出后,转移到雄穗上危害。

4、防治方法

首先是选择抗蚜玉米品种。其次是药物防治:在玉米缢管蚜点片发生期,用10%蚍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用40%乐果乳油1两加2.5%敌杀死乳油1000倍液或者50%的抗蚜威2000倍液进行防治。再次是清除田间地头的杂草。

三、玉米大斑病

1、症状:玉米大斑病也叫条斑病,本病以浸染叶片为主,也浸染叶鞘和苞叶。发病初期,叶上出现水浸状青色病斑,以后逐渐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褐色的梭形大斑,大的可达15~20厘米,温度高时,病斑在叶正反两面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能结合连片,使植株早期枯死。

2、防治方法:①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耕深翻,压埋病原;②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玉米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③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喷1~2次。

四、玉米小斑病

1、症状:玉米小斑病从幼苗到成株期均可造成较大的损失。病斑主要集中在叶片上,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蔓延。病斑初呈水浸状,后变为黄褐色或红褐色,边缘色泽较深,病斑呈椭圆形、近圆形或长圆形,大小为10~15毫米,有时病斑可见2~3个同心轮纹。

2、防治方法:①加强栽培管理,在拔节及抽穗期追施复合肥,促进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病力;②清洁田园,将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发病来源;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每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五、玉米灰斑病

1、症状:玉米灰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熟期的叶片、叶鞘及苞叶上。发病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斑点以后逐渐扩展为浅褐色条纹或不规则的灰色到褐色长条斑,这些褐斑与叶脉平行延伸,病斑中间灰色,病斑后期在叶片两面(尤其在背面)均可产生灰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2、防治方法:①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玉米秸秆等病残体,减少田间初浸染来源。②推广种植抗病品种;③合理浇水施肥,促使健状生长,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④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每7~10天喷1次,连续喷1~2次。

(作者单位:166400黑龙江省肇州县兴城镇政府)endprint

猜你喜欢

赤眼蜂玉米螟蚜虫
5种赤眼蜂品系对米蛾卵和梨小食心虫卵的选择偏好研究
蚜虫婆婆
四种赤眼蜂对槐尺蠖卵的寄生能力及适应性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爱吃蚜虫的“花大姐”
应用3种赤眼蜂防治油松毛虫试验
临河地区玉米螟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