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在习作教学中再“实”一点
2017-11-18张丽娟
张丽娟
【摘 要】 本文针对目前小学生作文缺乏个性的问题,提出在作文教学中应奏响小学习作教学的主打歌——创新,具体而言就是:巧立命题,保护儿童的好奇心理;创设情境,突破思维的惯常定势;组织活动,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感受生活,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提倡想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命题 ;惯常活动;想象
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我们所能看到的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是毫无个性的,是单调乏味的。几近千篇一律的内容,模式化的框架,成人化的语言,矫揉造作的情感。没有发自内心的真话、实话,没有天真烂漫、妙趣横生的奇思怪想,没有能感染人、打动人的可贵童真。只有满篇的套话、假话和一大堆自己都不知所云的华丽词藻。
这样的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在小学课堂上,要大胆地奏响作文教学的主打歌——创新。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巧立命题,保护儿童的好奇心理
兴趣会促使一个人去发现目标、思考问题、引发创新。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好奇心理能成为“成功的胚胎”、“胜利的幼芽”。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好奇心是很稚嫩、很柔弱的,非常容易受到傷害。我们必须珍视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儿童的作文创新的潜能得以激发。所以作文命题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符合学生的心意,使其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创作的欲望。在出题时,要摈弃老面孔,选用富有情感的词语,如《老师,你真好》,《那次,我哭了》,《妈妈,请原谅我》…… 选用迎合学生猎奇、爱质疑心理的词语。如改《家乡的变化》为《回家迷路》,改《同桌》为《你猜他是谁》,改《他变了》为《他熟悉又陌生》…… 命题要揣一颗童心,学生的思维将会活跃起来,打开他们的作文,一股清新怡人的气息会扑面而来,写出了童真、童心、童趣,充满了稚气和纯真。读了《看足球比赛》,一个因申花队输球而急得直哭的小球迷形象跃然纸上;读了《“66”变“99” 》,文中的小马虎让你忍俊不禁;读完《爸爸,我想对你说》,心中涌起一股莫名其妙的苦涩感,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吧。一篇篇小作文犹如山间一道道清澈透明的溪水,令人神往,令人心醉。
二、创设情境,突破思维的惯常定势
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首先会遇到思维的惯常定势。在思维的惯常定势束缚下,教师、学生都习惯用一种固定的思路来考虑问题,就会反对突破惯常定势的新生事物。这样把成功的思路凝固化,把工作经验或书本知识绝对化,恰恰变成了束缚创新的认识心理障碍。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勇于突破惯常教学定势,反其道而行之,为学生创设某种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创造性地学习作文。
如教写留言条时,一位老师事先在黑板上写好了一则留言条:
四(1)班同学:
我有急事出去,如果上课还不来,请大家自学“留言条”(习作训练)一课。
班主任:张老师
5月18日
上课铃响后,学生看到这张留言条,都开始自学。五分钟后,教师进教室,问学生:“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是一张留言条,什么时候需要写留言条?怎样写留言条呢?”此时,学生恍然大悟,老师是有意写一张留言条引出这堂课的。接着,老师让学生自己写留言条。教师突破思维的惯常定势,通过创设“老师不在,学生自学”这么一个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创造性地学懂写留言条,学生觉得很有趣、很新鲜,很快就掌握了留言条的写法,并能在生活中运用。
三、组织活动,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创新总是与活动相伴的。创新在活动中产生,在活动中完成。没有了活动,也就没有了人类的创新;没有了活动,创新教育就失去了中介,失去了灵魂。创新教育自活动起至活动止,活动必须贯彻于创新教育的全过程。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活起来、动起来,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动脚。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有计划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有效手段。在学校生活中,学生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各种各样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率也高,且人人亲自经历,也自然有话可写。经常进行一些活动,如“六一”营火晚会,掰手腕比赛,放风筝比赛,画鼻子游戏,踢毽子比赛等,为学生提供了尽情施展能力,显露个性的机会,写出的作文也必定童趣盎然。如一次在班中做一个“传话接力”的游戏。游戏规则是先请一位同学上来,教师悄悄告诉他传话的内容,让他把这句话悄悄地传给另一个同学,依次类推,最后一个同学把听到的内容说出来。结果与第一个同学的内容大相径庭,学生哄堂大笑,彼此责怪。教师问:“你们想把这件事告诉谁呢?”有一个学生说,“我想把这件事告诉给所有的小朋友听。”“那你怎么去告诉他们呢?”“可以写文章。”“可以写信。”……教师趁着学生的兴头,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所有的小朋友,有写《一堂有趣的语文课》,也有写《传言不可信》,《话说传言》,《传言可靠吗》,体裁各异,各显神通,这种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四、提倡想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对小学生作文一直坚持“小、真、实”的标准,对于能否允许“虚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这无疑将大大地拓展小学生习作的时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承认,儿童是爱想象尤其爱幻想的。小学生作文中的虚构现象早已存在。那些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看图作文,扩写,续写,童话中,很难想象没有虚构的内容。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白,“想象力,这是十分强烈地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要写出有声有色,有血有肉的文章是离不开想象和幻想的。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注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要允许并提倡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反映想象中的事物。
正如,“你可以把一匹马拉到河边,你却不能强迫它喝水”一样,习作是孩子们用自己的心血浇灌出的劳动成果,如果没有他们的主动参与,习作是不可能写好的。因此,如果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要大胆地奏响作文教学的主打歌——创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起学生的创新潜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