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她为何年龄越大胆量越小?

2017-11-18晓林

现代家长 2017年11期
关键词:小惠恐惧症异性

晓林

性格突变为哪般

小惠今年17岁,高二刚开学就被迫休学了,原因居然是胆量太小,无法适应住校生活。小惠的妈妈何女士在预约电话里告诉我,小惠从小性格开朗,学习成绩优异,初中阶段一直担任班长。两年前参加中考,小惠以优异成绩考入现在就读的高中,开始了住校生活。

“可是谁也没有料到,小惠在高一时性格突变,原来活泼开朗的外向性格一下子变成了羞于见人的内向性格。”何女士语速极快地说,“我仔细调查过了,她在高一没有早恋,也没有遇到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完全是她自己的问题。勉强上完高一,小惠就坚持不住了,死活不肯去学校。没办法,我只好给她办了休学一年的手续。我想,她一定是得了什么心理疾病!”

第二天上午,何女士带着小惠如约来到了我的心理咨询室。何女士介绍情况的时候,我仔细观察小惠。她是一个高高瘦瘦、皮肤白皙的女孩,一头浓密的黑发半遮脸庞,衣着得体。正如何女士所描述的,小惠目光羞怯,神态紧张,肩膀不自觉地靠向妈妈,两只手使劲揪自己的衣角。

我对小惠说:“你想自己讲述一下吗?”

小惠身体一震,向妈妈身上靠了靠,为难地摇摇头。她不肯与我对视。何女士爱怜地摸摸女儿的头,苦笑了一下。

根据何女士的讲述,我将小惠的经历总结如下:身体健康,没有患过大病,小学和初中阶段都曾在学校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从小爱学习,成绩优异,小升初和中考都顺利考入心仪的学校;小学和初中阶段人际关系较好,获得同学和老师的高度评价,初中阶段担任班长,被老师信任,受同学拥戴;从小到大没有离开过父母,家庭教育中规中矩,没有不良嗜好;家境良好,有自购房产和汽车,父亲是公务员,业余爱好书法,热衷国学,母亲是国有企业的会计,大致算中产阶层。

“问题就出在高一。不知道什么原因,小惠越来越羞于见人。她上课不主动发言,不得不站起来时,就脸红心跳,语无伦次。她课间刻意躲避同学,吃饭总是一个人去食堂,打了饭躲到角落里孤独地进食,晚上则蒙在被子里假装睡着。同学们都说她是隐形人,除了学习成绩比较好,同学和老师都对她沒有什么特别的印象。”何女士转向女儿,说,“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别怕,妈妈就在这儿,这里也没有别人,你大胆对阿姨说。”

小惠还是摇头,好不容易挤出一句:“您说的都对。”

为了不刺激小惠,我只好放弃单独与她交谈的想法。

我问小惠:“你觉得高中和初中有什么不一样?”

在妈妈的一再鼓励下,小惠小声回答:“陌生。老师、同学都不认识。压力大,考试多,竞争激烈。男生很贫。”然后乖乖闭上嘴巴,迅速瞟我一眼,意思是“就这样吧”。

我追问:“男生很贫是什么意思?”

何女士替女儿回答:“就是贫嘴,开玩笑。我向小惠的班主任了解过了,好像没有男生特别针对小惠,不过是开玩笑而已。”

“是这样吗?”我故意引导小惠多说话,因为她的自述能透露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小惠点点头,补充道:“但还是很贫。”

我问:“你讨厌男生跟你贫,是吗?”

小惠扭捏了一下,说:“班里有女生喜欢,但我不喜欢。”

我追问:“为什么你不喜欢?”

“因为他们不正经。”这次,小惠回答得很爽快。

我和何女士都笑了。

何女士轻轻拍了一下女儿的腿,温柔地说:“上了高中就是大姑娘了,男女同学坐在一个教室里上课,接触是必然的。只要注重礼貌和保持适当距离,就应该大方地来往。谁告诉你男生贫嘴是不正经?”

“爸爸说的。”小惠不自觉提高了嗓门。

何女士尴尬地笑了笑,对我说:“小惠的爸爸思想保守,怕女儿早恋,经常在家唠叨‘男女授受不亲之类的古训。”

看小惠的神情逐渐轻松起来,我请她描述羞于与人交往的具体情况。

小惠告诉我:“高一开学报到时,我挺兴奋的,毕竟一切都是新的,新同学、新老师、新校服、新教室、新课程……军训没有学习压力,我觉得挺好玩的。军训时,我看一名男生动作笨拙,就笑了一下,被教官看到,罚我出列,然后让全班同学受罚,每人做100个俯卧撑。我不懂为什么我犯错了不受罚,偏偏要罚别人。教官告诉我,这是在训练团队精神。我感觉愧对同学,就哭。教官训斥大家,说男生动作笨拙是故意搞怪,就是要吸引女生的注意,有的女生不检点,等等。我羞愧难当,可又不敢跑开,就站在那里哭个不停。”

何女士生气地说:“这件事你以前为什么不告诉我?我要投诉这个教官!”

小惠抽泣着说:“军训就是这样,别的女生也被这样罚过。都过去了。”

我问小惠:“从那以后,你就不敢与同学交往了吗?”

“好像也不单单是因为那件事。”小惠迷惑地说,“有一天课间,我跟几个女生在走廊里说笑,突然感觉脸发烫,心怦怦直跳。我赶快跑到卫生间,看到镜子里的自己脸通红。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脸红,也没什么可害羞的啊!用凉水洗了好几遍,脸上的红潮才退去。从那以后,脸红的情况发生得越来越频繁,我越来越害怕。为了避免尴尬,尤其是和男生说话时的尴尬,我就刻意躲避同学。”

社交恐惧像牢笼

征得何女士同意,我给小惠做了SCL-90自评量表测验。结果显示,她的恐惧、人际关系、焦虑、抑郁、强迫指数都超过正常范围,其中恐惧指数最高,其次是人际关系、焦虑、抑郁、强迫指数。综合交谈观察结果,我诊断她患有神经症性质的社交恐惧症。

“小惠患的真的不是某种精神病?”诊断结果没有出乎何女士的预料,但她依然再三求证,唯恐误诊。

我说:“根据正常与异常心理学的三项原则,小惠的知、情、意是统一、协调的,她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能力,有配合家长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何女士问:“那会不会是焦虑症?毕竟她的焦虑指数很高。”endprint

我说:“焦虑症和恐惧症都以焦虑为核心症状,但两者是不同的。形成恐惧症的焦虑是由特定的物体或处境所产生的,患者为了减轻焦虑会有回避行为,而焦虑症的焦虑是没有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小惠的焦虑针对的是人,尤其是陌生人,环境也是特定的公开场合,即人多的地方,因此可以排除焦虑症。”

“那会不会是强迫症?”何女士还是不放心。

我耐心地解释:“强迫症是对来自自身的某种思想、观念或行为无法克制地去想、去做;恐惧症所害怕的客体和环境是来自外界的。所以,可以排除强迫症。”

何女士松了一口气,问:“社交恐惧症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心理疾病?”

我说:“社交恐惧症又称社交焦虑障碍、适应性困难症,多在17~30岁发病,男女发病率相当。患者通常无明显诱因突然发病,核心症状包括害怕在集体中被人审视,一旦发现别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不敢抬头、不敢与人对视,甚至觉得无地自容,不敢在公共场合演讲,集会时不敢坐在前面,回避社交,在极端情形下可导致与社会隔离。患者常见的恐惧对象是异性、严厉的上司和未婚夫(妻)的父母等。”

“不错,小惠完全符合这些核心症状。”何女士说,“我不明白,为什么小惠会得这种病?”

我告诉何女士,患社交恐惧症的人不少,致病因无非生理因素、社会因素、心理与行为问题的认知因素三方面。小惠身体健康,除了与人交往时出现心跳过速、脸红、身体发抖等症状外,无其他躯体疾病,因此可以排除生理病变。

“社会因素和心理与行为问题的认知因素对小惠的影响较大,而且是两者联合发挥作用。”我解释道,“小惠的父亲思想较保守,家教较严厉,曾教育小惠不要与男生过多交往,使小惠对异性有错误认知,反感男生跟她开玩笑。军训时被教官惩罚,起因只是不守纪律,但在小惠看来,真正的原因是她与男生的关系‘暧昧。这就出现了两个结果:第一,教官的惩罚强化了父亲‘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第二,来自长辈和权威的严厉教导和苛刻评价,使小惠的人际关系观念出现紊乱,形成错误的认知,促使她变得格外敏感。小惠正处于青春期,特别在意别人,尤其是异性、长辈、老师对她的评价,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上述负面影响。另外,升入高中后,人际关系陌生,学习压力增大,也会使小惠出现精神紧张,进一步激活她的恐惧感。”

认知偏差须校正

何女士同意我的上述分析,要求我尽快对小惠实施心理干预。她说:“小惠被迫休学一年,对她来说是个不小的损失,如果一年内治不好她的社交恐惧症,后果不堪设想。”

我和何女士共同制订了心理干预方案。短期目标是纠正小惠在人际交往,特别是同异性交往方面的错误认知,缓解她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解除青春期困惑,克服人际交往障碍,逐步改善人际关系。长期目标是帮助小惠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模式,学习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培养生活自理能力,适应学校的集体住宿生活,完善自己的个性。

我对小惠的心理辅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纠正小惠的偏差观念。偏差观念包括男女授受不亲、与异性说笑是不检点等。这些偏差观念使小惠形成了错误的“羞耻感道德意识”,是她出现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心理原因。经过5次心理辅导,在小惠潜意识中长期存在的偏差观念基本消除。

2.正确认识异性交往。我开诚布公地告诉小惠:“你已经长大了,对异性产生好感是自然规律,与异性正常交往对身心发展大有益处,不必克制。”我详细解答了小惠对异性交往的诸多困惑,对她小时候以及军训时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表示同情,并鼓励她摆脱困扰,走出心理阴影,以阳光的心态迎接新生活。

3.克服“想象观众”观念。我要求小惠通过QQ和微信等不见面的方式,联系原来班里关系较好的女同学,询问对方是否注意到了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异常反应,如脸红、出汗、发抖、目光躲闪等。几位女同学的回复惊人的一致:没有注意到,只是觉得你清高,不愿与我们交往。小惠大惑不解,同时又如释重负:“为什么她们都没在意呢?不过,没在意實在是太好了!看来,我在她们面前的表现没有我想象的那么不自然。”这项调查一下子颠覆了小惠头脑中的“想象观众”观念,即想象所有人都在关注她。有了这样的改变,小惠就像突然变了一个人,与我聊天显得随意了许多。

4.放松训练。在我的咨询室里,我让小惠舒服地躺下,进行渐进性放松练习,达到全身深度放松状态,使情绪和全身肌肉产生由紧张到松弛的反应。然后引导她在想象中与那些容易使她恐惧的人见面。这些人包括父亲、军训教官、某位男同学或男老师。想象见面的顺序是依据自己对这些人的恐惧程度,从轻到重地排列。在想象的过程中,我要求小惠体察自己的情绪反应。通过反复训练,小惠逐渐能够在想象中与上述男性自如地交谈。

5.自省训练。我要求小惠坚持每天写观察日记,仔细观察周围人的举止言谈,从中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

6.实际训练。我带小惠逛商场、参加聚会,实际考验她的人际交往能力。每次结束后,我都会对小惠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指出她的进步和不足。对她的进步我给予充分肯定,而不足之处将是下一次训练的重点。

通过四个多月的心理辅导训练,小惠的人际交往障碍完全消除,成为与人交往落落大方的女孩子。休学期满,小惠迫不及待地重返校园。出乎我意料,她没有留级,而是回到了她原来的班级。原来,在接受我训练的间隙,她在家刻苦自学,又参加了两个校外辅导班,加上基本功扎实,她居然没有落下功课。对此,何女士大喜过望。

前不久,小惠在电话里告诉我,她参加了学校举办的英语演讲比赛,获得了二等奖。看来,她的社交恐惧症真的治好了。

【编辑:陈彤】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惠恐惧症异性
您的脸像水蜜桃
异性齿轮大赏
脸盲
小惠的心事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我有开学恐惧症
被盯恐惧症
别笑,这些都是认证过的
诠释证件照心态度 从此克服“证件照恐惧症”!
你有让异性心动的本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