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话的孩子
2017-11-18鲁兆周
鲁兆周
贾迎春“肌肤微丰,身材合中,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她是个美丽的女孩子,木讷寡言,性格懦弱,与世无争。在群芳争艳的大观园,她就是一朵蒲公英,不起眼,不招摇,缺乏才情,只求自保。迎春的命运十分悲惨,童年丧母,又缺少父爱,后来在大观园“过了几年净心日子”,偏又嫁给了“中山狼”,可怜“侯门艳质同蒲柳”,受尽蹂躏,“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读《红楼梦》,我总觉得最可怜的人儿就是迎春了,她不像黛玉那样拥有一段凄美绝伦的爱情,也不像晴雯那样义无反顾地去迎接死亡,更不像惜春那样选择逃离,甚至连自己的丫鬟司棋都不如——为了爱情,刚烈的司棋撞墙而死,用青春的热血为自己短暂的生命画上悲壮的休止符。迎春就像蜗牛,只求安安静静地走完一生,但命运还是和她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难道这就是听话的孩子的宿命?
在学校,哪个教师不喜欢听话的孩子呢?我们从小教育孩子要听话,听父母的话,听老师的话,听“书本”的话。听话与学习成绩一样,成了判断孩子优劣的条形码!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吗?听话的孩子走出校门后怎么办?找谁的话来听?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吗?他们说的话是自己的心声吗?
在《红楼梦》中,迎春是个着墨不多的人物,人送绰号“二木头”,用小厮兴儿的话来说,就是“戳一针也不知嗳吆一声”。迎春的性格形成与她的生活环境有关。《红楼梦》第七十三回《痴丫头误拾绣春囊,懦小姐不问累金凤》,是为迎春立传。
奉茶毕,邢夫人因说道:“你这么大了,你那奶妈子行此事,你也不说说他;如今别人都好好的,偏咱们的人做出这事来(指迎春乳母聚众赌博),什么意思。”迎春低头弄衣带,半晌答道:“我说过他两次,他不听,也叫我无法儿。况且他是妈妈,只有他说我的,没有我说他的。”邢夫人道:“胡说!你不好了,他原该说;如今他犯了法,你就该拿出姑娘的身份来……再者,放头儿,还只怕他巧语花言的和你借贷些簪环衣服做本钱。你这心活面软,未必不周济他些。若被他骗了去,我是一个钱没有的,看你明日怎么过节。”迎春不语,只低着头。邢夫人见他这般,因冷笑道:“你是大老爷跟前的人养的,这里探丫头是二老爷跟前的人养的,出身一样,你娘比赵姨娘强十分,你也该比探丫头强才是。怎么你反不及他一半!倒是我无儿女的一生干净,也不惹人笑话。”
邢夫人训斥迎春,是由于迎春的乳母不争气,让她在二老爷家的人面前丢了面子。迎春真可怜,不但缺少母爱和父爱,还在荣国府两股势力的缠斗中求生存。更可怕的是,她不但生活在父母的阴影里,还生活在妹妹探春的阴影里。“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黛玉的悲鸣,更是迎春的宿命。她的听话,不是良好品质的表现,而是自信心丧失的体现。
在学校,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总体来说是呈橄榄状的,橄榄的两端分别指向优秀和顽劣的学生,中间则代表着普通的学生。普通学生往往都是些听话的孩子,也是教师最容易忽视的群体。这些听话的孩子的共同的特征是安分守己、安于现状,个性不突出,在班上少有话语权,缺乏自信,更缺乏質疑和挑战精神。教师喜欢给他们的操行评语上贴上“良好”或“合格”的标签。在很长的时间里,有的教师甚至叫不出他们的名字。
为什么会这样?细究起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难辞其咎。
先说学校教育。当教师要同时面对几十个儿童时,儿童在有些教师眼里成了一个个符号,他们没有能力去仔细观察与描述一个一个的儿童,也没有兴趣去把每一个儿童的成长过程理解成一个个浪漫的教育故事。于是,在这些教师心目中成功的教育目标不是灵魂、品格和能力,而是知识、分数和升学率。现在的一些教师培训只是围绕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打转转,不能帮助教师提升研究儿童的能力。在一些学校,被反复强调的是成绩、速度、规模、效益,而决定教育成为其自身的“儿童性”却常常被搁置与遮蔽。在这样的教育语境下,儿童的个性自然就会丧失殆尽。有些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成绩,迷信“纪律是成绩的保障”,“天性顽劣”成了个性张扬的代名词。过于强调整齐划一的班级与学校管理容易成为造就“听话的孩子”的摇篮。
再说说家庭教育。在社会转型期,很多家长过多地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寄托在学校身上,缺乏教育孩子的耐心,他们又不懂得如何去和孩子沟通,询问孩子成绩时,将孩子与其他孩子作比较,声泪俱下,痛心疾首,恨铁不成钢……这样的家长很少去关注孩子生命成长的状态。迎春在邢夫人面前“低头弄衣带”“不语,只低着头”,不就是很多孩子在家长面前的常态吗?很难想象这样的家庭走出来的孩子是自信满满的,是充满阳光的。孩子表面上的顺从,实际上是为自己打造了金属的外壳,像蜗牛的壳一样,是为了保护自己。
迎春是个温婉、敦厚、柔顺的美丽女子,她貌似听话的外表下,掩盖着的是对生活、未来和自己的极大的不自信。这样的孩子才真让人揪心。大观园里的文化活动,迎春也参加,但基本上充当的还是跑龙套的角色。元妃省亲,迎春奉命写了一首诗,写诗本不是她的特长,“只得勉强随众塞责而已”,自然名落孙山。元宵节到了,元妃送来了灯谜让众人猜,猜着了有奖,“独迎春贾环二人未得,迎春自以为玩笑小事,并不介意,贾环便觉得没趣”。迎春的大丫鬟名叫司棋,从《红楼梦》总体设计来看,迎春应该是个下棋高手。这一点,连作者似乎都忽视了,只在书中第七回通过周瑞家的眼睛看到了迎春和探春在下棋。诗词歌赋是大观园的“大学科”,擅长围棋的迎春没有崭露头角的机会,她被冷落,自信心就这样一点点丧失,继而荡然无存。
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主阵地。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做到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和孩子讨论,读什么样的书,买什么样的玩具,选择什么样的书包,事无巨细都要和孩子商量。这种方式会带来三大益处:一是让孩子独立思考,发展了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二是建立了可贵的信心,让孩子从小就勇于发出自己的声音;三是从小练就了说服别人的本领,提高了表达能力。完美人格的培养不需要花大把的钞票去读贵族学校,去参加各种补习班,只需要正确的教育观念和充满爱的心灵,慢慢地,孩子生命中的精神部分就会被唤醒,继而逐渐舒展、丰盈。endprint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教师得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摒弃“抓两头放中间”的错误观念。每一位教师,都要带着自己的思想、情感、记忆、经验、判断、预设,“走近”同样带着自己的成长背景、感觉系统、情绪性格、个性体验的一个个儿童。教育是一朵艳丽的花,学习成绩只是其中的一片花瓣。教育必然丰富多姿、复杂多变,意外丛生且困难重重。教育的核心是“育人”,所以研究儿童是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必然内在地包含了一些共同的基本元素,诸如理解、尊重、关怀、信赖、激励、包容、期待、分享、沟通等。
有了正确的儿童观,才会有真正的儿童教育,我们就会知道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都有闪光点。教师的作用是呵护和放大这些闪光点,让它们成为一颗颗晶莹的露珠,折射出一个个灼热的小太阳,温暖孩子的内心,照亮他们成长的道路。
在大观园,迎春应该是最听话的孩子,从未见她表达过自己的诉求,这个老实得近乎麻木的孩子,严重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面对生活中常见的纷争,她也束手无策,进而听之任之,正应了那句话——听话是无用的代名词。《红楼梦》第七十三回,迎春心中明知乳母偷了金凤,竟然装聋作哑,想息事宁人。丫鬟绣橘实在看不下去,提出要到“二奶奶房里,将此事回了”。“迎春忙道:‘罢,罢,罢!省些事好。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事。”迎春乳母的儿媳玉柱儿媳妇来求她为婆婆讨情,居然敢提出无理要求:金凤可以赎回来,条件是迎春必须到老太太那儿求情,放出她的婆婆。聪明的绣橘一针见血地指出:“赎金凤是一件事,说情是一件事,别绞在一处。难道姑娘不去说情,你就不赔了不成?嫂子且取了金凤来再说。”绣橘的泼辣干练,更衬托出迎春的软弱糊涂。玉柱儿媳妇恼羞成怒,大放厥词,居然说迎春占了她们的便宜,花了她们的银子,还把邢夫人牵扯进来。此时的迎春完全失去了原则,为了平息事态,居然说金凤是自己丢了,不要了,“自拿了一本《太上感应篇》去看”。还是黛玉说得好:“真是‘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
不要让孩子的听话、顺从、附和,成为障碍人生的镣铐。当你看到人才市场上那一双双彷徨无助的眼睛,看到一个个大学生成为骗子的猎物,就知道这副镣铐是多么沉重了。
说心里话,我并不以欣赏的眼光看待这些“听话的孩子”,而是以反思的眼光去审视他们的成长轨迹。我想根子还在于没有把握好教育中权威与民主的关系,有些教师只考虑如何把儿童纳入自己的教育世界之中,并让儿童服服帖帖地接受自己的教育和教导。在教育实践中,我喜欢反其道而行之。孩子在一起,磕磕绊绊,打打闹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孩子之间有了纷争,我决不当“法官”,而是让他们商量着解决问题。如果还是化解不了矛盾,不妨在伙伴们的帮助下解决。我甚至认为孩子不蹭破点皮、不流点血的童年是不完整的。谁不怀想那像野花一样生长的童年?教育的精神不是要教孩子很多东西,而是要让他从中形成有用的观念、独立的判断。多给孩子以真正的自由,让他们自己多动手,少要别人替他们做事。做教师的,时时要提醒自己:孩子们在自由的行动中接受到的教育不一定就少于我们给他们的教育。
还有,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变“强干弱枝”为“弱干强枝”。教师在课堂上学会“示弱”,不要和学生争夺话语权,摒弃满堂灌和死记硬背,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提问和讨论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融入到课堂中去。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对话性和互动性,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培养他们的品格和社会能力,让他们自主地提升理解力、分析力、感受力和表达力。
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会变坏了。他要强使一种土地滋生另一种土地上的东西,强使一种树木结出另一种树木的果实。他不愿意事物天然的那个样子,甚至对人也是如此,必须把人像练马场的马那样加以训练;必须把人像花园中的树木那样,照他喜欢的样子弄得歪歪扭扭。”我们确实有必要重新审视“听话的孩子”。
“迎春又独在花阴下,拿着花针儿穿茉莉花。”这是《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中的一句话。四周喧闹之声不绝于耳,而迎春就像一朵不起眼的茉莉花,让人几乎忘记了她的存在。迎春不像黛玉那样葬花,也不像宝钗那样扑蝶,更不像湘云那样醉卧花丛,她只会穿花,要把美好的春光留住。我们可以对“迎春穿花”视而不见,但不可忽视任何一个生命的存在,哪怕它再渺小,再脆弱。在学校,越是这样柔弱的生命,越是需要教师更多的关切。当我们面对一个个听话的孩子的时候,不妨想想“迎春穿花”这幅画面,或许会得到些许反省。当然,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试着去拥有这样一份情怀,珍惜和善待我们身边每一个像迎春一样的学生。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团结街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