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2017-11-18陕西省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唐颖鸿
陕西省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 唐颖鸿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陕西省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 唐颖鸿
“微课”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微课程”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教学。其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主体教育理论和多元教学理论。
“微课”的核心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微课一词的提出对于教育模式的改革有着重要作用。微课教学对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在促进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激发数学学习兴趣、更新数学学习方式等方面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微课教学是学生深度学习的有力手段,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一个挑战,是教师适应信息时代,提高专业素质的有力举措。
微课是微时代的必然产物,今天的微课已成为新时期下教育教学工作者们对教育教学的思考、探索和运用的表现形式,成为“微时代”下教育界的创新。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利用微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相对于传统课堂,微课这种教学形式,问题聚集、主题突出、内容精简、指向明确、形式新颖,更吸引学生,学生更易接受,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如在讲椭圆的概念时,以“神州六号”升空的微视频引入本节课,呈现方式新颖,激情引趣,揭示课题。通过微课介绍生活中的椭圆,让学生对椭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感知,了解椭圆在天文学和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指出研究椭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对探索的目标、意义、途径和方法认识明确,并从内心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未知,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主动、科学地去探究新知。而且,通过观看录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和民族自豪感,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的应用功能,为后面的教学奠定基础。
二、课前运用微视频,预习新课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课成为学生们预习的得力助手。教师可以把即将要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分解为几个小片段,分别录制下来,发到网上,发到学生的QQ群里,让学生收看和学习。这样的预习,让学生逐渐学会如何预习,并逐渐学会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学习内容,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课前将要学习的内容基本掌握,并学会在预习过程中质疑、积累经验、品尝学习的快乐。
如教学必修一《函数的单调性》前,教师在全面把握这节课重难点的基础上,将主要内容分为:情境法引出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如何证明函数单调性;证明函数的单调性的基本步骤;函数单调性的练习巩固等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教师进行简明扼要地讲解,每一个小部分讲解的时间在5~8分钟,录制为视频公布给学生,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并对难点和重点反复观看,直至学会为止。
这样的自学方式,改变了看书、做题的单一性,丰富了学习的渠道,实现和凸显了教学重心的前移、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逐渐从学会到会学、从会学到乐学。
三、教学中运用微课,优化课堂教学
1.利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备受教师们青睐。微课展示情境比教师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用语言创设情境更逼真、更有效。如学习《指数函数》时,用微视频展示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2.运用微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高中阶段数学知识抽象、难以理解,这些难点成为学生构建知识的障碍,因此数学的学习有一定难度。学生不仅要掌握课本知识,还需拓展许多课外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上精讲例题,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重难点的突破,利用微课教学正符合这一教学特点。
如学习椭圆的概念时,借助于PPT和FLASH动画,制作成微课,展示椭圆的形成过程,揭示在不同条件下点的不同轨迹,使静态的函数图像变成动态的生成,使抽象的图像变成直观、形象的演示,再通过观察和引导使学生发现、探究椭圆的定义,使枯燥的知识生动有趣,使学生乐于、易于构建知识并突破重难点。高中数学中还有很多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如函数的奇偶性及周期性、函数的图像、三角函数的性质、数列的递推关系、等比数列、数列的求和、分步与分类计数原理、概率与统计等专题,如果老师把这些专题做成微课,让学生反复观看,仔细琢磨与推敲,这样学生自己既能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也减轻了老师就同一内容对不同学生重复辅导的负担。
四、课后运用微课,指导学生巩固提高
一节课45分钟,教师不可能使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掌握,教师也不可能对某一个重点和难点反复讲解。为使课后复习有的放矢,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疑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成微课,将重要的典型例题制作成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去选择不同的微课学习,这些微课既可以在平时学习中使用,也可以在复习的时候再次观看巩固,既节省了课时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可谓是一劳永逸;同样微课也可以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在做作业碰到不会做的题目时,可以及时利用微信、QQ等方式提问。老师只需要一部手机、一支笔、一张纸就可以将这道题的思路以一边讲解一边书写的方式录下来,然后发到微信群或者QQ群中,方便学生随时观看、反复观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方法,此时的微课是对教学的补充。
五、利用微课,有利于满足个性化学习
微课的特点是教学目标清楚,教学内容明晰,针对性强,或针对重点教学,或针对难点突破,或针对课前导入,或针对拓展延伸,择其一点进行微课录制。学生可借助微课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新知的学习或者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补漏,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是微课的开发者,也是专业发展的最终受益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微课,让微课成为数学教学的必要补充。但是“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微课也不是万能的,课堂教学不能被微课所取代。微课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不应成为教学的主流和主体,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总之,教师只有将微课和数学教学巧妙结合,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和有效,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
唐颖鸿,女,教育硕士,中学数学高级教师、数学奥林匹克优秀教练员,西安市数学学会会员,“陕西省高中新课程骨干教师省级研修项目”培训专家,先后被授予“全国科研型骨干教师”“陕西省学科带头人”“陕西省教学能手”“西安市学术技术带头人”“西安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学科建设和教育管理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