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上的发言学深悟透 砥砺笃行 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切实做好社会救助工作

2017-11-18刘喜堂

中国民政 2017年21期
关键词:底线救助民生

◎ 刘喜堂

在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上的发言学深悟透 砥砺笃行 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切实做好社会救助工作

◎ 刘喜堂

党的十九大旗帜鲜明、思想深刻,总揽全局、引领未来,极具震撼力、穿透力和感召力,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对于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我们党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提供了行动指南,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前进的定向和指引。十九大报告博大精深、内涵丰富,需要我们仔细研读、用心体会。于个人而言,更要结合民生保障工作,学习十九大精神。

一、十九大报告通篇贯穿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情怀

通读十九大报告,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展现出的浓浓民生情怀。“以人民为中心”是十九大报告的核心理念,也是贯穿通篇的一条主线。十九大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会议主题之一,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时,报告把“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作为重要内容,用事实说明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显著增强。同时,报告也没有回避问题,而是明确指出了当前民生领域存在的不少短板,比如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等。报告在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社会主要矛盾时,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视为主要社会矛盾,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情怀。报告在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时,把“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要求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报告在部署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要任务时,又把“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作为重点工作,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民生保障放在突出位置,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展现了总书记心系民生、思民疾苦的为民情怀。十九大报告将总书记浓浓的民生情怀融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刻回答了我们党为什么奋斗、发展为了什么等问题。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这必将成为鞭策我们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的不竭动力。

二、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民生保障工作提出新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十九大的一个重大判断。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我们党承担了新的历史使命,那就是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在这一新征程中,民生保障责无旁贷。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明确新任务。

关于新时代民生保障的基本原则,十九大报告提出“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我理解,“兜底线”就是要做好兜底性民生保障,确保底线公平;“织密网”就是要建立健全民生保障安全网,使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确保不发生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的事件;“建机制”就是要从制度上为民生保障提供保证。

关于新时代民生保障的基本特征,十九大报告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这既是新时代民生保障的基本遵循,也是指引民生保障工作的努力方向。

关于新时代民生保障的主要内容,十九大报告进行了全面阐述,在社会保障方面明确要求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发展残疾人事业;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以及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等。

关于新时代的基本民生保障,十九大报告要求“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社会救助是民生保障能否坚守底线、突出重点的关键,是确保困难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和美好生活的重要制度安排。

新时代提出新思想,新要求引领新任务。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十九大关于民生保障的重要战略部署,砥砺笃行,切实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

三、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切实做好当前社会救助工作

行百里者半九十。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告诫全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进一步构建功能完善、城乡统筹、务实管用、兜底有力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共奔小康。

一是推进城乡统筹。持续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加强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的有效衔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城乡困难群众在获得最低生活保障、特困救助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方面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待遇公平。

二是加强部门协同。健全完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定期研究解决本地区各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统筹协调各部门救助资源,形成民政一门受理、部门协同办理、资源信息共享的综合救助格局。

三是拓展救助内容。在做好生活保障的同时,注重救助对象的能力提升、社会融入和心理健康,支持引导社工机构开展专业服务,链接救助资源、对接服务项目、衔接相关政策,提高救助水平。

四是创新服务方式。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运用市场机制配置服务资源,提高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加强基层基础,着力解决基层救助服务能力薄弱问题。

五是切实筑牢网底。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不断提高救助水平。完善低保等社会救助制度,实行分层、分类救助。加强制度衔接,形成救助合力,切实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作者系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司长)

猜你喜欢

底线救助民生
坚决守住廉洁底线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水下救助抢险
真相与底线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
救助小猫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