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空间概念在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中的运用
2017-11-17李华谢勇
李华 谢勇
【摘要】目的 运用时间空间概念指导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方法 分别从时间序列、空间序列及以时间换空间等方面进行典型临床病例的中西医结合考量。结果 正确应用时间空间概念对临床疑难复杂病例的诊治往往能执简驭繁、事半功倍。结论 时间空间概念对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时间;空间;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图分类号】R-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17..01
时间与空间都是物质的存在属性,属于哲学范畴[1]。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错综复杂的病例,如能正确运用时间空间概念指导中西医结合临诊,每能执简驭繁、事半功倍[2]。
1 时间序列考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持续性是任何一个物体的运动都要经过一个或长
或短的过程;顺序性是不同事物之间运动过程的出现有一个先后顺序关系。当患者病情呈现漫长、复杂、起伏等特点时,要求我们在同一患者的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治疗方略,若干阶段以西医治疗手段为主,若干阶段以中医治疗手段为主,若干阶段以中西医结合并重,以求取时间序列上的中西医结合。如恶性肿瘤的治疗,一旦确诊,绝大多数患者已然先期接受了手术、化疗(静脉或口服)、靶向治疗、介入治疗、放疗、免疫治療等西医治疗手段,期间部分患者会同时求助于中医治疗。我的体会,这个阶段中医要甘当配角,其主要任务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消除或减轻西医治疗带来的消化道症状、骨髓抑制或皮肤粘膜毛发损伤、内脏毒性等不良反应,顺利过渡到下一疗程的西医治疗。如西医常用的“化疗”,主要是用药物抑制DNA合成,将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从而达到控制病人病情恶化的目的,这也是西医静脉化疗疗程多数定为3~4周的依据。随着化疗疗程的增加,患者的免疫力越来越弱,消化道症状及骨髓抑制等副反应越来越大,恢复间期明显延迟。此时如若再用大量抗肿瘤甚至带有毒性的中草药,恐怕会加重其毒副反应,阻滞其走出低谷。当其完成西医疗程或因各种原因无法坚持而终止或退出西医疗程时,中医应走向前台,勇于担当主角,发挥其扶正、抗癌、防复发的优势。某患者,女性,78岁,2012年7月29日在上海某三甲医院诊断为左侧大脑胶质瘤,并确定了口服(替莫唑胺)化疗方案,四周为一个疗程,共8个疗程。2012年09月19日入住我科中西医结合病区(住院号:049216),我科实施方略为,化疗期间以西医手段为主,每次化疗结束,针对其出现的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心脏毒性频繁插入性早搏等毒副反应,结合其体质状况,因时制宜,给予中药治疗。整个化疗疗程结束,以扶正固本、散结抑瘤的中草药为主要治疗手段,辅以西药对症处理。患者生活质量良好,影像学检查提示原有病灶曾两度消失,生存期达两年余(大脑胶质瘤中位数生存期为8个月)。
2 空间序列考量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是客观事物具有的一定长度、宽度和高度,也就是物质所具有的上下、前后、左右伸张的性质。多数住院患者具备两个或以上的诊断,或虽一个诊断,但病情较重或病情复杂或预后不良。单一的中医治疗或西医治疗往往力显单薄或顾此失彼。我们常常采用不同的中医、西医治疗手段,知人善任,分头并进,各司其职,以求取空间序列上的中西医结合。某患者,女性,42岁,因反复尿路感染、阴道感染、严重失眠10年而于2013年01月13日入住我科中西医结合病区(住院号:056460)。该患者发作上述感染时,初期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有效,但疗程结束后很快复发。久而久之,对许多抗生素渐不敏感,发作间期越来越短。加之严重失眠,体质益弱,感染与失眠相互影响,患者苦不堪言。我们采用清热利湿、益肾护正之中药治疗尿路感染、阴道感染,并用西药栓剂纳入阴道,西药镇静剂治疗神经衰弱。获效后采用中药较长疗程巩固治疗,终获显著疗效。该患者目前如同常人。某患者,女性,40岁,于某三甲医院诊断为格林巴利氏综合症(周围型),渡过危险期后于2012年07月23日转入我科住院(住院号:049183)治疗。入院时患者四肢远端肌力≤2级,四肢肌肉广泛性严重萎缩,呈猿型手,生活不能自理。我们采用中药(健脾补肾、强筋生肌之汤药,活血通络之针剂)、西药(神经营养、对症支持)、康复(针灸、推拿、中频、空气压力波等)综合治疗,患者逐渐见效,半年后全部康复,并已正常上班。
3 时间换空间考量
在任何环境中,时间与空间并不仅是所耗时间、所谓地点。时间换空间也可理解为,
用耗费掉的时间,赢得所达到的结果。有些患者病情本重,在接受西医系列治疗过程中出现某些严重毒副反应或并发症,病情凶险,改用中医治疗后,有些患者竞能柳暗花明,为下阶段西医治疗空间的展开,赢得了宝贵的
时间。
参考文献
[1] 刘文娜,王玉来,傅国兵,等.脉的时间与空间位置探讨,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4):17-19.
[2] 李 华.小柴胡汤治高热.四川中医:1991,9(4):26.
本文编辑: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