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动物园灵长动物检索图的设计与应用

2017-11-17程翊欣王爱善林明贞

野生动物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猕猴动物园尾巴

程翊欣 王爱善 林明贞 钟 妙

(上海动物园,上海,200035)

上海动物园灵长动物检索图的设计与应用

程翊欣 王爱善*林明贞 钟 妙

(上海动物园,上海,200035)

上海动物园共饲养了42种9科27属灵长动物,为了促使公众游客体验从走马观花式的游览改变为以主动观察为主导,促进公众以自我观察学习的方式深化对灵长动物的了解,本研究开发了一套以成年灵长动物外观特征为主要依据、适合普通公众在上海动物园使用的灵长动物检索图。本检索图在遵循传统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典型稳定的毛色和外部结构特征进行设计,适合于非专业人士,填补了动物园保护教育的空白。使用访问显示多数游客认为本检索图简单明了,能够根据提示结合观察快速找到答案。该反馈表明,本检索图在动物园的使用能够提高普通公众对灵长动物的了解,做到寓教于乐。未来可以此为基础,开发更多适合于非专业人士和保护教育的动物检索图。

动物园;上海;灵长动物;检索教具;游客体验;保护教育

1 设计目的

1.1 提供“观察学习型”游客体验

绝大多数普通公众并不了解动物分类的方法,对于不同灵长动物种类间的区别,通常也仅仅停留在体型、颜色等几个简单的视觉元素上。上海动物园目前饲养共42种300余只灵长动物,来自全世界各地,是中国灵长动物饲养展出种类最多、同时拥有4大类人猿的城市动物园。虽然每个展区都有相应的动物名称说明牌,但仔细阅读的游客往往并不多。游客体验是指个人在游览公园时所有的认知、感受和反映[1-2]。目前,传统的走马观花式动物园游览方式仍占主导,然而这仅给游客带来猎奇、看热闹、流于表面、认识模糊的游客体验。开发本检索图的目的正是为了鼓励游客能够更仔细地观察每一种灵长动物,并根据检索图的检索特征逐层递进来发现它们各自的不同点,最终认识所检索的动物。这种游览方式以游客的主动观察为主导,不仅深化了对灵长动物的了解,同时可以使游客通过自我观察学习的方式,获得体验和知识,相比于传统的游览方式能够为游客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1.2 提升保护教育活动的内涵

生肖文化节是上海动物园的传统大型科普活动,距今已举办9届。2016年适逢生肖猴年,为了加强普通公众对灵长动物的关注和认识,从而提升活动内涵,本研究基于上海动物园内饲养的42种灵长动物,开发了一套适合普通公众在动物园使用的灵长动物检索图(图1)。

图1 上海动物园灵长动物检索图Fig.1 Identification key for the primates of Shanghai Zoo

2 设计原则与方法

2.1 注重传统分类方法

上海动物园的42种灵长动物,分属9科27属[3]。检索图以动物的外观特征为主要依据,遵循传统分类方法。首先将灵长动物分为无尾的猿(Ape)和有尾的猴(Monkey)2大类,然后根据鼻型差异将猴分为狭鼻猴与阔鼻猴2类(图2)。传统的分类依据往往建立在对动物标本的研究上,但由于头骨特征、颊囊、前后肢长度等辨识难度大,导致之后的检索层很难直接运用传统的分类方法。但仍以科这一级别的分类阶元为单位,将42种灵长动物分为除人科(Hominidae)和长臂猿科(Hylobatidae)以外的7类,并进一步寻找它们的异同之处。

2.2 突出外观视觉特征

由于检索图针对的是普通公众,因此检索特征以动物最明显的外观特征为主要检索依据。在7种无尾的猿中,首先依据它们的体型大小分为2类。对于大型类人猿,根据毛发颜色,可以马上将婆罗洲猩猩(Pongopygmaeus)划分出来。而毛发同为黑色的黑猩猩(Pantroglodytes)和西部大猩猩(Gorillagorilla)可以进一步根据体型大小进行区别。而对于体型相对较小的长臂猿,可以根据雌雄是否异色分成2类,其中雌雄同色的为合趾猿(Symphalangussyndactylus),而对于剩下3种长臂猿,则可以细分雌性的毛色,以及根据脸部更为明显的细节特征进行区分(图3)。

图2 上海动物园灵长动物检索图的整体框架Fig.2 The overall framework of primate identification key of Shanghai Zoo

图3 7种猿的检索架构图Fig.3 The identification framework of 7 Apes

在13种阔鼻猴类中(图4),懒猴科(Lorisidae)的蜂猴(Nycticebusbengalensis)和倭蜂猴(Nycticebuspygmaeus),以及鼠狐猴科(Cheirogaleidae)的鼠狐猴(Cheirogaleusmajor)同为夜行性,而狐猴科(Lemuridae)、狨科(Callitrichidae)、卷尾猴科(Cebidae)和蜘蛛猴科(Atelidae)的动物均为日行性。两者在动物园内的行为有明显区别,前者白天几乎不活动,以睡觉为主,而后者则白天活跃。这一区别虽然是行为学范畴,却是游客能清晰可辨的,因此成为本检索图中划分阔鼻猴的第一层检索条件。

对于夜行性的3种动物,依据尾巴长短分成2类,又依据体型大小进行下一层分类。对于日行性的10种阔鼻猴,以吻部形状为特征分为2类。其中,吻部较长的为狐猴科,可根据尾巴颜色,快速分辨出环尾狐猴(Lemurcatta)和领狐猴(Vareciavariegata)。而对于吻部较短的8种猴,依据尾巴是否卷曲这一特征分成2类。其中容易混淆的是松鼠猴(Saimirisciureus),松鼠猴虽然在分类上属于卷尾猴科,但是只有幼体才具有卷曲的尾巴,起抓握作用,成体尾巴下垂,不卷曲,并且动物园饲养的松鼠猴绝大部分为成体。因此,从以外观特征为主的原则出发,将松鼠猴同狨科一同划分至尾巴不明显卷曲类。之后,依据毛色这一最明显的外观特征为第四层检索条件。对于狨科的4种猴,由于整体毛色的区分并不明显,因此先将第四层检索条件设定为全身毛色为其他颜色,然后根据不同种类各自极具特色的四肢掌部红色、头顶有白色长毛等特征进行最后的划分(图4)。

对于狭鼻猴类,为了突出容易被普通游客识别的动物外形特征,本检索图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原有的分类体系,以尾巴长短作为第一层鉴别依据,将尾长分为明显超过体长、接近于体长和明显短于体长3类。

对于尾长明显超过体长(图5)和接近于体长(图6)这2类,第二层鉴别依据为整体毛色,第三层为个体脸部及吻部等最为明显的特征。尾长明显短于体长(图7)的猴包含园内大多数猕猴属(Macaca)、狒狒属(Papio)和山魈属(Mandrillus)。由于狒狒和山魈都具有突出的吻部,而猕猴类吻部不突出,因此以吻部是否突出作为第二层鉴别依据。猕猴类大多毛发颜色类似,以黄褐色为基色,作深浅变化。而狮尾猴(Macacasilenus)全身黑色,根据这一特点,很容易将其与其他猕猴区分开。因此检索图的第三层以毛发颜色为鉴别依据。至于体色为褐色的6种猕猴,则根据尾巴长短进一步分成尾巴极短(<10 cm)和尾巴相对较长(约20 cm)2类,然后再进一步根据各自毛色深浅、头顶有无凹陷黑斑、体型等特征继续向下划分。

图4 13种阔鼻猴的检索架构图Fig.4 The identification framework of 13 platyrrhine species

图5 尾长明显超过体长的7种狭鼻猴检索架构图Fig.5 The identification framework of 7 catarrhine species

图6 尾长接近于体长的5种狭鼻猴检索架构图Fig.6 The identification framework of 5 catarrhine species(Tail length similar to body length)

图7 尾长明显小于体长的10种狭鼻猴检索架构图Fig.7 The identification framework of 10 catarrhine species(Tails length visibly shorter than body length)

3 使用方法与示例

以猕猴为例。游客在不知晓猕猴(Macacamulatta)名称的前提下,应首先观察目标动物是否长有尾巴,答案是肯定的。第二步,观察目标动物的鼻孔,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动物的鼻孔是开口向下的,因此属于狭鼻猴类。第三步,观察目标动物尾巴和身体的长短比例,猕猴的体长在50 cm左右,而尾长仅20 cm左右,因此尾长是明显小于体长的。第四步,观察目标动物吻部的形状,这种动物吻部较为平坦,不突出。第五步,观察目标动物整体毛色,是典型的黄褐色毛发。上海动物园共有4种黄褐色毛发的猕猴属动物,因此第六步要继续根据尾巴的长短,进行分类。其中,日本猴(Macacafuscata)尾巴极短,可首先排除。豚尾猴(Macaanemestrina)头部具有明显的黑色下凹,与目标动物外部特征不符,可排除。最后只剩下2种猴了,可以根据外观体型特征进行最后的判断,熊猴的体型略大于猕猴,且看上去更加强壮、肥胖;而猕猴则相对瘦小,因此,通过层层检索,最终目标动物为猕猴。

4 讨论

4.1 创新点

目前,现有的灵长动物检索书籍一般仅针对某一国家或区域[4],而针对全世界灵长动物的检索书籍也多为图鉴形式[3,5]。传统的检索表涉及大量专业名词与解剖特征,要求使用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检索图鉴则对动物种类的覆盖面大,以科学绘画或照片的形式进行展示,缺乏对细节的描述或引导,也不适合非专业人士使用。

本检索图基于上海动物园的灵长动物,不包括骨骼、齿式等所有需要解剖才能看到的内部特征,也不包括颊囊、足等需要近距离观察才能看清的细节特征,使用动物典型和稳定的毛色、尾巴等外部结构特征,首次编制了适合于非专业人士学习和使用的灵长动物检索图,使普通游客能快速鉴别。因此,从保护教育角度而言,本教具的开发也填补了一定空白。

4.2 使用反馈

对活动期间使用了检索图的游客(成年人与亲子家庭)进行采访,结果显示多数游客认为该检索图简单明了,能够根据提示,结合对形态特征的观察,快速做出排除,从而找到答案。结果还显示检索图帮助多数游客记住了灵长动物的基本特征,学会了观察和分辨不同种灵长动物的方法。反馈表明,该检索图能够提高普通公众对灵长动物的了解,做到了寓教于乐。同时,也有一些游客提出了改进意见,如针对儿童,希望对“鼻孔”、“吻部”等较为专业的词汇提供更为详细的示意图和解释,以及提供更为详细的使用说明等。

4.3 不足

本检索图仅针对上海动物园目前所饲养的42种灵长动物,就动物种类和使用范围而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仅如此,随着动物种类的增加或减少,本检索图所遵循的检索架构、对各类外部特征的选择等也有可能需要做相应调整,故而无法覆盖全世界所有种类的灵长动物。

4.4 展望

未来,计划进一步加大灵长动物检索图的使用范围,除了在动物园内使用外,并推广在园外课堂、多媒体等平台进行使用。开展对检索图使用满意度的问卷调查,从定量角度评估检索图的适用性,从而继续完善检索图。陆续开发两爬类、鸟类、食草类等其他动物的检索图,帮助公众从外形特征、栖息生境、食物选择等多个角度了解动物。

致谢:感谢何鑫对本研究给予的帮助,感谢志愿者陈鸣、黄麒通、俞吟俊、杨众宏、刘宁等对本检索图提出的宝贵意见。

[1] National Park Service.VERP:the visitor experience and resource protection(VERP)framework-A handbook for planners and managers[Z].1997.

[2] 程翊欣,刘群秀,涂荣秀.“游客体验” 在动物园保护教育中的作用——以丰容体验活动为例[J].野生动物学报,2014,35(增刊):6-9.

[3] Mittermeier R A,Rylands A B,Wilson D E.Handbook of the mammals of the world.Vol.3.primates[M].Barcelona:Lynx Edicions,2013:1-951.

[4] Smith A T,解焱.中国兽类野外手册[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9-30.

[5] Petter J J,Desbordes F,Martin R D.Primates of the world :an illustrated guide[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13.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an Identification Key for Primates in Shanghai Zoo Cheng Yixin Wang Aishan*

Lin Mingzhen Zhong Miao

(Shanghai Zoo,Shanghai,200335,China)

There are 42 primate species of 9 families and 27 genera enclosed in Shanghai Zoo.In order to change the visitor experience from casting only a passing glance at animals to initiative observation,and to promote the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primate animals by self-learning,we designed a primate identification for the public based mainly on the appearance characteristics of adult primates in Shanghai Zoo.Following the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 method,the identification key was designed by typical and stable hair color and external structure traits,aiming to suit non-professionals.Thus,it filled the vacancy of conservation education in zoos.Interviews showed that most visitors regarded the identification key as simple and clear.With observation,they could quickly find the answers according to the hint.The feedback also showed that the identification key was not only educational and enjoyable but also increased the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primates.In the future,based on this study,we could design more animal identification keys for conservation education of non-professionals.

Zoo;Shanghai;Primate;Identification key teaching aid;Visitor experience;Conservation education

稿件运行过程

2016-10-11

修回日期:2017-02-03

发表日期:2017-08-10

Q95-339

A

2310-1490(2017)03-504-06

程翊欣,女,30岁,工程师;主要从事保护生物学与保护教育方面的研究。E-mail:619529965@qq.com

*通讯作者:王爱善,E-mail:781132822@qq.com

猜你喜欢

猕猴动物园尾巴
小猕猴征集令
住在动物园里的“闪电”
小猕猴学习画刊
摆摊后,一个喷嚏两个亿
你的新年flag是什么?
小猕猴侦探社
小猕猴侦探社
谁的尾巴最奇妙
比尾巴
我家的动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