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国始封地猜想

2017-11-17李伯谦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临淄太公故城

□李伯谦

齐国始封地猜想

□李伯谦

公元前11世纪,武王灭商,为巩固新兴的姬周政权,开始实行分封制度,将自己的子弟、亲戚、灭商有功臣僚及先圣王之后分封各地为侯,形成上下联动、环环相扣的统治网络。太公吕尚因助武王灭纣立功最巨,是为首封。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中说:“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是以与太公争国。”齐国由太公传至第五代哀公不辰。“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静,是为胡公。胡公徙都薄姑,而当周夷王之时。哀公之同母少弟山怨胡公,乃与其党率营丘人袭攻杀胡公而自立,是为献公。献公元年,尽逐胡公子,因徙薄姑都,治临淄。”

营丘、薄姑、临菑(现临淄),是文献所见齐国历史上的三个都城所在地,史无疑义。然而,除临淄尚有大规模城垣、宫殿、陵墓、手工业作坊等遗迹的发现[1],得以公认外,营丘和薄姑二都究竟在何处,学术界迄无定论。

2009年,山东高青陈庄西周早期城址和随葬有“文祖齐公”“袓甲齐公”铭文及上有长篇铭文的引簋铜器等墓葬的发现,再次激起学术界对齐国始封地讨论的热潮。在随后举行的山东高青陈庄西周遗址笔谈中[2],李学勤先生肯定“营丘不可能在这个地方”,而“这个地方就是薄姑”。王恩田先生、王树明先生则力主此地为营丘。参与笔谈的张学海、李零、方辉、魏成敏等先生则倾向是齐国小宗之一丰氏的封邑,原是周公东征灭掉的“丰伯”故地。我是后一种观点的赞同者,在笔谈中已表明了这种看法。时隔8年之后的今年10月13日至14日,“传承与创新——考古学视野下的齐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临淄召开,会上刘延常、张光明、赵益超、魏成敏、丁燕杰、曹斌等先生提供的论文和发言中也都涉及了这个问题[3]。

营丘是太公望的封地,是齐国最早的都城。要确定营丘的地望,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从文献所记太公望封营丘的大背景考虑

太公封齐是武王灭商后巩固新兴政权采取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太公封齐定都营丘和周公封鲁定都曲阜一样,都是军事殖民活动,都要经历一个过程。太公封齐以前,齐地是夷人的天下,《左传·昭公二十年》中,晏婴叙述齐国立国的过程,说“爽鸠氏始居此地,季荝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而后太公因之”,杜预注云“爽鸠氏,少皞氏之司寇也”“季荝,虞夏诸侯代爽鸠氏者”“逢伯陵,殷诸侯,姜姓”“薄姑氏,殷周之间代逢公者”。这些不同时代的部族首领虽有陵替,但也有传承,时代虽变,他们的族众还存在。因此,太公东来,不会事事一帆风顺,总会有矛盾,甚或战争,最后才能站稳脚跟。爽鸠氏和季荝的继承者,考古上还无线索,但有逢伯陵的居地是有线索可寻的,济阳刘台子发现的逢国墓地[4],许多西周早中期青铜器上铸有“夆”字铭文,“夆”即“锋”字,墓葬虽是西周时期,但其不是有锋伯陵之后裔,也是西周早期封于有逢伯陵氏故地者。西周早期的周公东征鼎铭文有“唯周公于征伐东夷,丰伯、薄姑咸栽”字样[5],丰伯之“丰”或与高青陈庄西周早期城址铜器墓出土的“丰啟”铭文的“丰”氏有关,此地商代晚期或即杜预所云 “殷诸侯”的“丰伯”居地,后为周人所灭,将姬姓之一支封于此,仍以“丰”为氏,“丰啟”即其后。如有关“有锋伯陵”和“丰伯”居地地望推测不误,则据上述文献和“周公东征鼎”铭文行文次序推断,“薄姑”故地距“有锋伯陵”和“丰伯”居地都不很远,但都在齐国最后一个都城临淄之西。由此表明,有锋伯陵也好,丰伯也好,都是太公望定都营丘之前通过武力征服的夷人部族,营丘一定要在这二国之东寻找。

2.从文献所记营丘与莱所在的地理方位考虑

《史记·齐太公世家》中云:“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正义》引《括地志》云:“营丘在青州临淄北百步外城中。”营丘所在,尚在探寻之中,但其距临淄不远应是事实。临淄地望素无异说,齐故城东城墙紧临淄水,西周早期齐向东的势力范围约至弥水一线,再往东即是莱夷地域,与营丘相邻、能与太公争营丘的莱侯自是由东向西进发。

3.从考古学上发现的西周早期考古遗存分布情况考虑

齐文化考古开展甚早,迄今已有七十多年历史。经过多年的调查、发掘,在今昌乐邹家庄,青州赵铺,章丘宁家埠、马安,淄川北沈马,临淄后李,邹平鲍家均发现有西周早期遗存[6],2009年更在高青发现了西周早期始建的城址、祭坛和铜器墓葬[7]。临淄齐故城的考古工作断断续续,但迄今尚未停止,也时有早期遗存的重要发现。不过若要和齐国早期都城,尤其是营丘联系起来,正如郑同修先生所言:“至于营丘地望昌乐河西、营陵、青州臧台、寿光呙宋台等遗址诸说也缺乏考古资料的证据。以山东高青陈庄遗址发掘为契机,近期内我们也对上述遗址进行了详细的考古勘探,均未发现与齐国都营丘时间相符的城址或重要遗迹,基本可以排除上述遗址为营丘所在。”[8]

图一 临淄齐故城东北部东古城、阚家寨、河崖头位置图

将上述三者联系起来考察可以看出,太公封营丘是周文化通过战争、由西向东不断推进的结果。在遍查鲁北地区分布的西周早期文化遗存之后,联系有关文献记载,很自然便会将追寻齐国始封地营丘的目光聚焦于《史记·齐太公世家》正义引《括地志》“营丘在青州临淄北百步外城中”的今齐故城东北东古城、河崖头、阚家寨一带。(图一)据2013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 《临淄齐故城》考古报告披露,在此范围内出土的西周遗迹、遗物有:

1965年北大考古专业学生实习,在阚家寨东面南北冲沟两侧进行发掘,在南、北、西三区探方下部均发现有西周时期文化层,时代可早到西周早期,个别甚至可早到商周之际;发现西周灰坑 H16、H17、H43、H44、H48、H50、H59、H60;这些灰坑出土陶器有西周早中期的绳纹鬲、素面口下折沿盂等。(图二)

1965年在大城东北部的东古城出土一批车马器,计有车軎2、夔龙纹车踵1、饕餮纹车軓饰1、夔龙纹车轸饰6、车门附件1、马衔2。(图三)形制、纹饰与安阳殷墟出土的商晚期同类器相似,时代为商代晚期,最晚也是西周初年。

临淄区文物部门1971年对阚家寨遗址进行发掘,1976年、1981年对河崖头遗址进行发掘,地层堆积和北大考古专业实习队1965年发掘的情况类似,1976年还发掘出带墓道的M7“甲”字形大墓一座、西周灰坑6个。

1981年山东省文物工作队对临淄东古城遗址进行发掘,于西区发掘城垣遗迹时,发现处于当时地势最高处的夯Ⅸ,南部被M11打破,中部被H23打破,北部被H206打破和夯Ⅷ叠压,M11为一竖穴土坑墓,出土陶鬲、豆、罐、簋共5件(图四),时代为西周早中期。

1989年临淄区文物部门对东周大墓M5(怀疑为齐景公墓)和殉马坑进行防水保护,于其下发现M101~M103三座西周早中期竖穴土坑墓,出土有铜鼎、簋、鬲及原始瓷豆,陶罐、罍、鬲等。(图五、图六)

当然,处于这一时段的还有其他一些零星发现。

图二 1965年阚家寨出土西周早中期陶鬲、盂

图三 临淄东古城出土青铜车马器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淄工作站和临淄区文物考古工作者对以上提到的这些发现经过综合分析,在《临淄齐故城》报告结语中提出如下认识:

图四 临淄东古城遗址M11出土器物

图五 河崖头村墓葬出土青铜器

1.齐故城北墙东段第一期城墙被西周中期墓葬M11打破,表明其始建年代不晚于西周早中期,证明齐献公迁临淄以前该城已经存在。

2.在包括傅家庙、阚家寨、河崖头、东古城、田家庄、苏家庙等村庄在内的大城东北部一带,地势较高,堆积丰厚,文化层分期的第一期“为西周初年至西周早期”。以其为中心的该区域,“其北部以田家庄、东古城村北的大城北墙为界,东以淄河西岸葛家庄村北的大城东墙北段为界,西部约以穿过西古城村的东辛公路至晏婴冢以东路段为界,南部约在刘家寨村北、葛家庄以西相对的‘晏婴冢’与小城北墙之间,其东西约2100米、南北约2640米、总面积约554万平方米”的范围,即临淄西周城的范围。

3.东古城出土的镶嵌绿松石的晚商风格的车马器,表明该地在晚商时期的重要地位,太公封于此的营丘、莱人来争的营丘,可能与之有关。

我同意由魏成敏主笔的考古发掘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临淄即营丘。但营丘可能是指大城东北部以“韩信陵”为代表的高地那块地方,是具体的地名;临淄是指毗邻淄水的较大地块的地名。胡公迁到薄姑前沿用太公始封时的地名称营丘,献公杀胡公迁回营丘后改称临淄,营丘、临淄,实为一地两名。

我在齐文化研讨会上获悉,齐故城南墙外又发现一商代晚期城址,面积约3万平方米,有学者怀疑,可能与营丘有关,从而增加了营丘地望选择的范围。这种可能性当然不可排除,但限于资料目前尚未发表,似不能过多地讨论。

图六 河崖头村墓葬出土器物

[1]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淄齐故城》,文物出版社,2013年。

[2]李学勤、刘庆柱等:《山东高青陈庄西周遗址笔谈》,《考古》2011年第2期。

[3]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传承与创新——考古学视野下的齐文化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2017年。

[4]德州行署文化局文物组、济阳县图书馆:《山东济阳刘台子西周早期墓发掘简报》,《文物》1981年第9期;德州地区文化局文物组、济阳县图书馆:《山东济阳刘台子西周墓地第二次发掘》,《文物》1985年第12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济阳刘台子西周六号墓清理报告》,《文物》1996年第12期。

[6]引自曹斌《齐始封地“营丘”的考古学探讨》稿本。

[7]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高青县陈庄西周遗存发掘简报》,《海岱考古》第四辑,科学出版社,2011年。

[8]郑同修:《高青陈庄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及相关问题》,《海岱考古》第四辑,科学出版社,2011年。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 赵建春]

猜你喜欢

临淄太公故城
背影
背影
费县故城勘探报告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Confirms the Ancient Past of Yin County
齐都临淄东周墓葬研究综述
健全机制 优化环境 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富足繁华的第一大都会
郑韩故城北城门遗址航拍图
我的太公
若使梦至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