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教育战略联盟的形成动机与特征及构建对策

2017-11-16刘兴凤周天松

职教论坛 2017年27期
关键词:战略联盟构建对策高等职业教育

刘兴凤+周天松

摘 要:教育战略联盟是高等职业院校提质增效的重要发展模式和实践探索。基于资源驱动、竞争战略驱动和学习驱动的理论视角,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战略联盟建立的三个动机及其战略特征,即:第一,作为准盈利性的组织,战略联盟构成主体具有资源集合属性,其联盟协作动机为资源获取与学习两个方面;第二,高职教育具有多链结构的特征,联盟成员为发挥特色优势协同构造竞争优势群,对于避免恶性竞争和突破能力刚性具有积极作用,从而更好地改善了竞争力;第三,作为学习型组织,知识学习贯穿于联盟的整个过程。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高等职业教育战略联盟相应的构建对策。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战略联盟;形成动机;战略特征;构建对策

作者简介:刘兴凤(1980-),女,湖北黄陂人,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科技与教育管理;周天松(1981-),男,广西博白人,武汉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战略联盟。

基金项目: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职业教育战略联盟运行机制与绩效评价研究——以广州市一流高职院校为例”(编号:1201720357),主持人:刘兴凤。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27-0045-05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新政策以来,职业教育在办学、管理、投资、资助、教学科研、实训、招生、就业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各种体制机制改革与协同创新日益深化,尤其是在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方面,高等职业院校不断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格局以及“国务院领导,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作为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下求得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高等职业教育战略联盟无疑是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次实践探索。

一、高等职业教育联盟形成的背景与现状

世界第一个大学联盟——美国大学联合会(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AAU)成立于1900年,后来相继成立了常青藤大学联盟、英国罗素集团、澳大利亚八校联盟等高等教育联盟,这些高等教育联盟在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2009年10月9日,在第七届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上,我国九所首批“985 工程”建设高校成立了“九校联盟”(简称C9)[1]。此后,大学联盟现象的日益增多和泛在化,并发展演绎到高等职业教育联盟,成为其提质增效的重要发展模式[2]。

作为职业教育联盟化发展的产物,职教集团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累计成立职业教育集团1400多个,其办学形式、治理结构、联结纽带等趋于多样化且企业的作用更加明显化。进入21世纪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在提升内涵、拓展外延和走规模发展道路上更是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截止到2015年,与企业合作开设的专业占全校专业总数50%以上的高等职业院校达到886所,聘任企业兼职教师的人数达到16.3万,兼职教师专业课课时占到20%以上的高等职业院校达到563所[3]。这些都表明了教育联盟是教育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

二、高等职业教育战略联盟形成的动机

高等职业教育战略联盟建立的目的何在?建立以后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这些都是联盟成员必须思考的问题。由于驱使高等职业教育建立战略联盟的动机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本文将其从资源驱动、竞争战略驱动和学习驱动这三种理论视角来做一阐述和分析。

(一)资源驱动联盟的構成主体

作为战略联盟形成动机研究中较早的一种观点,资源驱动下的联盟认为时间紧迫或资源短缺会促使战略联盟形成。但无论研究结论如何,战略联盟构成主体的资源属性,决定了资源驱动是联盟建立的关键动机。

1.资源驱动联盟的构成主体。战略联盟的主体实际是内部资源的集合体,其联盟成员的战略能力能够为其创造竞争优势,主要包括资本、知识、组织结构、进程等各种要素。由于资源广泛分布在不同组织之中,各主体所拥有的资源极其有限。此外,由于各主体对特定资源的需求还具有不均衡性特征,完全拥有全部资源对其而言也不是最经济的。由于高等职业院校、企业、政府机构和行业协会等不同主体掌握的资源极其有限且各有优势,且拥有者存在的冗余资源对其来说可能无法有效利用,而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又会偏离核心,给主体造成得不偿失的后果。因此,借助战略联盟优化资源能够帮助主体以尽量少的资源耗费取得尽量多的资源增量,从而以较低的成本有效解决资源冗余的问题,利用资源外取(Outsourcing)的方式来满足需求[4]。

2.模仿与学习资源。联盟成员能否成功都取决于其资源学习的能力,而具有比竞争对手更快的学习能力也是联盟主体实现目标、增强竞争优势的关键。通常情况下,通过战略联盟,各成员能够模仿和学习专属性资源,如知识、产权等这类不可交易的资源等,以此增强自身竞争优势。虽然联盟主体也可以从外部来模仿竞争对手,但是往往面临很大的困难,成本偏高且效果也不佳。通过建立战略联盟,各方主体能够深入沟通、信息也能够充分传递,不同主体能够将模仿从外至内进行,这样不仅降低了模仿的成本,而且极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竞争战略驱动联盟的竞争力提升需求

由于联盟成员希望通过参与战略联盟,提高市场运作效率[5],竞争力的提升便是联盟建立的主要动机。以下将围绕个体和整体竞争力两个方面,分别探讨避免恶性竞争和突破能力刚性对改善个体竞争力的作用,以及发挥特色优势和构造竞争优势群对改善整体竞争力的影响。

1.个体竞争力的提升。一是避免恶性竞争。市场竞争的重点特点就是竞争,良性竞争是市场保持生命活力以及组织进行技术创新的根本。然而,恶性竞争却是打乱正常市场秩序、阻碍组织提升运行效率以及提高产品服务质量水平的绊脚石。当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日益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的竞争愈演愈烈,众多高校为了吸引优质生源,确保产生高素质的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招生领域也出现了恶性竞争,有的高校甚至采取诸如高分奖励、恶语中伤、互相诋毁、虚假宣传、请客送红包等非正常手段,让考生打消报考竞争对手的打算。因此,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内进行战略联盟,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一种良策。endprint

二是打破核心能力刚性。核心能力刚性是指受组织惯例的影响,其核心能力日趋强化,表现在诸如包括组织成员行为模式等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一系列载体上的一种性质。这种性质具有路径依赖性,是组织固有的特征,其主要取决于组织的各种资源特征。这种核心能力刚性如果没有受到来自外力的破坏,将长期存在且无法改变。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战略联盟是其制度安排的必然趋势,成员通过在合作中共享优势资源,以及借助合作伙伴的外力,帮助组织发现并积极打破或“融化”形成的核心能力刚性。

2.整体竞争力的改善。一是发挥行业特色竞争优势。在战略联盟中,专业近似的高等职业院校在资源共享和融合等方面会取得更高的收益,这一点在我国理工类高校战略合作联盟中已经得到显现。由于其在学科设置、治理模式、学术研究、师资队伍、发展定位和社会使命建设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共性,联盟主体往往能够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实现共赢。

二是构造竞争优势群。竞争优势群是指由不同诱因和作用空间竞争优势所构成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系统。对于组织而言,未必有能力构造竞争优势群系统,即使有能力构造也破费时日,有可能因此错失发展良机。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资源分割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其与应用科技大学之间还存在着激烈竞争。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只有通过协议联盟,整体参与教育资源竞争,才有可能构造竞争优势。

(三)學习驱动联盟的学习过程

组织的成长与发展来自于提高和学习,学习速度成为其唯一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研究表明,联盟成员之间通过相互学习知识和技能来增强应变能力是其建立战略联盟的最主要动机之一。在信息不完全的市场做出超前决策时,联盟成员希望借助伙伴的知识学习来完成,同时也反映了战略联盟成员吸收对方诀窍的义务和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战略联盟能够为其成员提供廉价而快速的发展新能力的动态优势。

在联盟组织内部,知识学习贯穿于联盟的整个过程。根据学习的次序,可以把战略联盟的动态学习过程分为知识搜寻、组合、结合和整合四个阶段(Iyer, 2002)。如图1所示,在学习驱动下的高等职业教育战略的组织之间,知识流动的路径具有并行的特征。组织首先将组合后的知识进行开放共享,对更新后的知识进行评估并发现差距,随后即产生学习意愿。整个过程如此循环往复,形成知识流动。

三、高等职业教育战略联盟的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战略联盟的特征与高职院校的准盈利性组织特性、价值供应链形态和学习型组织密不可分。本文探讨的高等职业教育战略联盟的主要特征从资源配置、利用和经营运作的层面来进行分析。

(一)准盈利性的组织特性

依据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是生产要素之一,教育支出形成的教育资本是人力资本的主要部分,高职教育在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走向产业化的进程中,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办学与效益的关系问题。教育机构作为某种形式上的工业部门,虽然不追求利润最大化,但也不能否认其通过得当经营而获得赢利。随着高等教育产业化进程的加快,高校的投资效益日益受到人们重视,而其准赢利性组织特性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征,即:消费的排他性、外在利益性与供给排除性。其资源配置也是混合式的,即市场方式和计划配置并存。当政府提供的经费不足以维持正常运转时,这时高职院校即会采取招标拨款、合同拨款、薪金制、收费制、成本分担制、贷款制、组建教育银行、发行教育券等举措来实行经济核算。这也使得高等职业教育联盟建立公平和效率兼顾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性质更为明显。正如美国著名的高等教育学家克拉克所认为,高等教育系统是生产知识的学术组织,以高深知识为核心是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知识分化和管理纬度构建了高等教育的逻辑体系和高等教育的内容本质特征。

(二)具有价值供应链的形态

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1985)论著中提出价值链理论[6],指出“价值链是一系列由各种纽带连结起来的相互依存的活动,各环节相互联系和影响,任何环节的运行质量直接影响其它环节的成本和效益。建立战略联盟可以使合作各方合用价值链并扩展其有效范围,共同获得竞争优势”。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是组织分析竞争优势的基石,对于高等职业教育供应链而言,既有企业供应链的共性,又具有高等教育本质所决定的功能特殊性。由于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包括供应、采购、制造、销售与客户接受五个节点的供应链,高等职业教育的供应链与此对应包括高职教育需求的群体(供应)、招生与生源选拔(采购)、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培训(制造)、就业(销售)和接受高校毕业生(客户接受)。如图2所示。

此外,高等职业教育链形态具有特殊性,学生的培养同时在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活动中进行。高职院校的产品不仅包括人才,还包括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结果,其提供的“教育”的深度、广度和质量等,构成了“教育包”的综合体,它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决定其在社会认同度和接受度。这些复杂关系如图3: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联盟成员来说,携手联合展开合作,彼此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创造条件,可以求得高职教育供应链中资源优势的最大化,使得联盟管理的本质更加突显,在异质结构上实现学术与管理的帕累托效应。

(三)典型的学习型组织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西方致力于“学校效能”的研究,到了20世纪90年代,逐步兴起学习型高校研究。英国学者Southworth指出“学习型学校”具备以下特征:①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②教师不断学习;③鼓励教师相互合作学习;④学校是学习系统的组织;⑤学校领导领导学习。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联盟是特殊的知识和技能密集型的学习型组织,它如同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站,所有使命围绕知识和技术创新而展开,其任务就是造就创造性技术人才。其在建立共同愿景、分享愿景及学习如何改变方面,比单个高职院校和企业做得更好[7]。按照波兰尼对知识的划分,高等职业院校缔结联盟创建了学习和分享无形资产的有效途径,并使得这些知识或经验在整个联盟体内渗透、扩散、协调和运用,使得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1+1>2的综合绩效,从而有利于保持各方核心竞争力,降低资源消耗和创新的风险。endprint

四、高等职业教育联盟的构建对策

根据以上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联盟形成动机和战略特征的分析,本文主要围绕如何获取资源、构造竞争优势群和学习型组织来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借助系统动力学进行战略联盟主体分工协同,实现资源获取

在高等职业教育战略联盟中,高职院校的优势是掌握大量项目研究信息,拥有图书馆、研究室、先进实验仪器和高素质的科研人员;企业的优势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提高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的针对性以及实现研发成果的经济价值。因此,在具体分工时,高职院校应重点从事联盟中的人才培养、研究开发、技术改进、试生产、研发队伍培养等偏向于知识层面的事务;而联盟中的企业应重点从事实习实训、产品生产、市场信息研究、日常管理等偏向于联盟经营方面的事务。为了保证战略联盟协同分工的有效运行,合作主体在政府和行业组织的协调下,共同组建联盟常设机构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发挥各主体和谐、规范、稳定的长效协同分工的作用。

(二)在发挥特色优势上构造竞争优势群,实现利益共享

在高等职业教育联盟中,各主体通过发挥比较优势构造竞争优势群体,能够避免恶性竞争和突破能力刚性。对于高職院校来说,能够把握最新的市场技术,引进双师型教师,利用企业的设备和场地资源进行实习实训教学,开展定向培养,提升品牌效应。对于企业来说,能够利用资源进行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对职工进行继续教育,提升竞争力。对于行业协会来说,能够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延续产业生命力,有利于行业发展。对于政府来说,能够节约管理成本和提高管理效率,使得原本由政府主导的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模式转变为由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管理模式,见图4。

(三)正确处理高职教育多链结构中的博弈关系,使其处于良性发展

在高职教育联盟及高职教育系统内部,不同主体具有复杂的博弈关系[8]。在此博弈中,企业期望目标明确的职业教育、成熟的产业工人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政府希望价格稳定、行业差距较小的劳动力市场,同时关注文化传承、公众利益和公平;院校为了扩大毕业生就业选择,会培养基础技能扎实的普遍型技能人才,同时处于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考虑,期望能够最大限度地压缩人才培养的成本;行业协会希望职业教育能够保障本行业的利益,维持行业差异和领先地位。因此,高职教育多链结构中节点的博弈结果本身也反映了各主体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诉求,只有更多地教授广泛运用的成熟技术,实现行业技术升级,高等职业教育才有可能获得更多技能型人才并实现可持续发展,见图5。

(四)建立高等职业教育联盟资源共享机制,实现资源流动

战略联盟涵盖的不同主体实际是诸多资源的集合体,其资源可能包括资本、知识、组织结构、进程以及其它可以控制的要素。基于资源观点将高等职业教育战略联盟成员的战略能力视为一种内部资源的集合,它对联盟成员创造竞争优势具有战略上的重要性。通过资源外取,高等职业院校、企业、政府机构和行业协会等主体采取“校中园”和“厂中校”等形式以尽量少的资源耗费取得尽量大的增量资源。大家借助高等职业教育战略联盟这一平台,成立联合创新平台和研发实验中心等,共同完成培训学习和技术研发。这种空间上的“分合”既促使联盟成员集中优势力量创造获利机会,又无形扩大了组织规模的界限和获利空间。

五、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战略联盟是合作伙伴建立的开放型组织,其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和实现优势互补。作为资源驱动、竞争战略驱动以及学习驱动下的各种战略联盟,其实质都是联盟成员依靠合作进行扩张和增强。实力从静态上讲,战略联盟是为了提高组织的生存能力,通过资源优势整合组成一个互惠互利的联合体。从动态上来讲,战略联盟就是联盟成员为了自身目标而采取的一种互相合作的战略安排,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应对市场不确定的需要,进而形成联盟的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周光礼,吴越.从竞争到合作:C9联盟组织场域的建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58-59.

[2]刘艳红,王庆林.大学国际联盟:中国大学国际化战略的新选择[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50-152.

[3]楚旋,张莉.高等职业院校制度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出路——基于30所学校制度体系建设的调查[J].职教论坛,2016(19):47-51

[4]西广明.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原则与策略研究——以效率为视角[J].江苏高教,2009(4):41-43.

[5]骆泽敬,陆林.基于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7):8-10.

[6]Porter M.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M]. New York: Simon &Schuster US,1998.

[7]Williamson O.E.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M]. Beijing: China Social Sciences Publishing House,1985.

[8]刘丽彬.高等职业教育战略联盟形成机制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9):25-29.

责任编辑 蔡久评endprint

猜你喜欢

战略联盟构建对策高等职业教育
绿色环境管理体系视角下的高校档案馆构建研究
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伙伴竞争与合作关系研究
电子商务供应链集成与战略联盟采购模式运行研究
小学六年级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对策分析
战略联盟中环境不确定性与关系风险分析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环境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研究
高校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平台构建研究
中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