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对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影响

2017-11-16张泓

Oct.2017Vol.33No.5

DOI:10.13216/j.cnki.upcjess.2017.05.0019

摘要:通过构建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引入工作幸福感为中介变量,实证研究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对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影响机理,可以看出: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包括包容型领导方式、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激励性管理体制、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等四个维度;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各个维度对工作幸福感和高校青年教师发展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作幸福感在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和高校青年教师发展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高校青年教师发展;工作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647;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17)05010206

高校教师质量是决定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因素,而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高校教师质量的重要环节。《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明确要求:“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要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优化中青年教师成长发展、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45岁以下的专任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08%。可见中国高校教师队伍年轻化态势比较明显,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师队伍的主要力量,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新生力量和骨干力量。因此,如何对高校青年教师发展加以引导,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促进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为宗旨,在阐述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剖析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对青年教师发展的影响机理,为激发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实现青年教师与高校间的依存互赢提供理论支撑。

一、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的内涵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逐渐重视传统“包容”理念对现代组织管理的意义,强调社会组织需要开展包容型创新和实现包容型增长。首先将“包容”思想融入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是美国学者Bennett,他于1994年从员工援助计划角度提出了包容型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1]后續研究中,学者们基于不同理论对包容型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大量研究。Rayner基于管理视角提出包容型领导侧重管理过程中差异性和多样性交互管理模式的构建。[2]Theodorakopoulos基于情景学习理论探讨了组织人力资源发展中的包容性。[3]高宏则对包容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4]

可见,国内外学者把“包容”理念整合到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不仅丰富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知识,还高度概括了人力资源的实践行为,同时这种包容型人才战略的实施也促进了组织整体绩效的提升。方阳春等认为可以从机会提升、能力提升和动机提升

三个方面对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进行概括,并进一步将这三个方面提炼为5个维度:多元化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员工的优势、员工与组织双赢、理性包容员工的创新思想与失败、公平对待员工。[5]73因此,基于以往的研究,本文提出:高校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就是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过程中有机融入包容理念,以最大限度地激发青年教师的工作潜能并实现青年教师与高校间的依存互赢,其构建涉及包容型领导方式、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激励性管理体制、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

(二)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的特征

高校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是一种创新性的理论实践,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强调包容型的领导方式,这种领导方式考虑每个组织成员的差异化需求,并能包容和平等地对待他们的个性化特征,[6]同时包容型的领导还善于倾听和接纳组织成员的建议,并经常与他们进行互动交流,在互动交流过程中表现出开放、有效和可亲近等特性。[7]62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10月

第33卷第5期张泓: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对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影响

第二,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注重实施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体系设置以培养多元化和多层次的人才队伍为目标,培训内容、形式新颖且多样化,能够因材施教,从而有利于发挥每个组织成员自身的优势,让组织共享其教学和科研成果。

第三,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的激励性管理体制主要包括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融入包容理念的评价制度更加侧重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层次的合理化和科学化,而融入包容理念的激励机制则更加强调通过多样化的激励手段来满足组织成员的差异化需求,实现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激励的有机结合,以真正提升组织成员的工作幸福感。

第四,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的学术氛围倡导学术研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鼓励科研工作者打破思维定式,提出新观点;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和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学术氛围,尊重科研工作者个性;破除论资排辈等落后的人才观念,并以更广阔的视野选拔人才,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三)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与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关系

美国教育家Menges等认为高校教师发展是指高校教师个人专业能力的发展。[8]廖咏滔提出高校青年教师发展最基本的要求是培养其创新能力,这会直接影响到高校未来的发展。[9]本文认为高校青年教师发展是以提高青年教师专业能力、教学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一个不断持续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使青年教师自身和组织得到提升和完善。

1.包容型领导方式与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关系

包容型领导方式考虑了青年教师的心理诉求和利益诉求,可以改善青年教师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满意度。王端旭等认为包容型领导的有效性和可亲性是员工利益的一种保障,让员工有渠道获得生活上和工作上的帮助。[7]62方阳春等提出包容型领导方式能包容员工的创新性想法和失败,发挥每个员工的特长,大大激发员工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实现员工和组织的双赢。[5]74此外,包容型领导能友好、公平地对待成员,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积极影响员工的心理并激发员工潜能,促进个人和团队绩效的提升。据此,提出本研究的假设H1。endprint

H1:包容型领导方式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2.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与青年教师发展的关系

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有利于激发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潜能,提升青年教师的综合能力。张爱国等认为多元化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培养体系强调对不同教师群体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模式,依据岗位性质和任务,实现针对性的培养。[10]另外,对青年教师的管理方式、职业规划和專业培训随着其职业生涯所处的不同阶段而变动,可以有效地激发青年教师的潜力。[11]因此,实施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有利于多元化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员工的自身优势。据此,提出本研究的假设H2。

H2: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对高校青年教师发展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3.激励性管理体制与青年教师发展的关系

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下的激励性管理体制兼顾了公平和效率两个标准,是促进青年教师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吴红珊等认为完善的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对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它不仅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为他们的发展提供进步的氛围和良好的环境。[12]多元化教师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把相关的教学和实践成果纳入评价内容,通过多样化的激励手段来满足青年教师的个性化需求,提升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幸福感。据此,提出本研究的假设H3。

H3:激励性管理体制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4.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与青年教师发展的关系

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有利于青年教师科研工作的进行,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科研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对青年教师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赵富强等认为高校学术环境可以直接影响高校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绩效,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学术动机、学术态度、学术行为和学术道德。[13]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对青年教师来说可以不断增加学术知识,拓展研究领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进而实现科研工作的不断创新。[14]据此,提出本研究的假设H4。

H4: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四)工作幸福感的中介作用

Warr首次提出了工作幸福感的概念,将其研究聚焦于工作情境。[15]目前关于工作幸福感的研究主要有主观、心理和整合三个视角,其中整合视角的工作幸福感在经验分析上比较合理,受到较多研究者的支持,因此,本文也从该视角对工作幸福感进行研究。本文将青年教师的工作幸福感定义为青年教师对当前从事的工作的各方面的积极评价和情感体验,既包括物质性体验,也包括精神性体验,具有结果和过程并重、主观和客观结合的特点。[16]

领导坦诚、开放的沟通以及相互的信任关系可提高下属的工作幸福感。此外,苗元江等提出,组织为员工提供学习和发展机会,帮助员工自我成长,可以实现其自我价值,也可提高员工的工作幸福感。[17]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和宽松的学术氛围,使得个体以自主选择的方式追求目标,这会增加工作幸福感。此外,完善的激励体系能满足个体未满足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幸福感。

青年教师工作幸福感的提升将促进青年教师的发展。邹琼等认为员工工作幸福感的增加,会令员工工作更加投入,而工作投入的员工更可能采取工作重塑策略,实现个人的成长。[18]黄亮等认为工作幸福感有利于增加员工的心理资本,提高员工的效能感,增强员工的自信心,从而正向影响员工的创新绩效。[19]因此,青年教师的工作幸福感进一步促进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据此,提出本研究的假设H5、H6。

H5: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H6:工作幸福感在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影响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量表设计

本文设计的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背景、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工作幸福感和青年教师发展这4个部分。其中,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量表参考了Carmeli等人的问卷[20] ,并根据本文对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的界定以及相关的访谈结果而设定。包容型领导方式的测量要素包括沟通、开放性、支持和认可等方面;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的测量要素包括职业规划、培养体系和培训内容等方面;激励性管理体制的测量要素包括评价内容、评价制度、绩效工资、科研经费和协助子女入学等方面;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的测量要素包括科研团队建设、学术活动、学术道德和学术评价等方面。工作幸福感量表借鉴了Porath等人的问卷[21],并参照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设计的《工作幸福指数调查问卷》,再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设计而成,其测量要素包括情绪、职业、社会和认知等方面的幸福感。青年教师发展量表则借鉴了Scott等人的问卷[22],并根据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特点稍作调整,其测量要素包括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本研究除调查对象背景题目外,其余变量均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评分法。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样本主要为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以及福建师范大学等福建省建设高水平大学的三所高校的青年教师,在教师的筛选过程中,严格按照青年教师的条件,以保证调查样本的质量。调查采用现场填写问卷和网络填写问卷相结合的形式,于2016年7—10月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问卷232份,其中有效问卷20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96%。

(三)统计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探索性因子分析、α系数检验、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回归分析。

三、实证分析

(一)信度和效度检验

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量表调查数据的Cronbachs α值大于07,KMO值为0943,且通过了Bartlett球形检验(P=0000),适合进行因子分析。endprint

研究过程提取了包容型领导方式、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激励性管理体制、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等4个因子并进行分析,4个因子分别解释了209%、190%、186%、139%的变异,累计解释变异量为724%,且各维度的因子载荷在053~085之间,因子分析结果与研究设想一致。工作幸福感所有题项生成的一个因子解释的总变异为650%,Cronbachs α值为0813,KMO检验值为0876,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的显著水平为P=0000。青年教师发展所有题项生成的一个因子解释的总变异达到616%,Cronbachs α值为0789,KMO检验值为0812,且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的显著水平为P=0000。因此,本研究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二)描述性统计

描述性分析主要对各变量的平均值进行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各维度平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F1包容型领导方式、F2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F4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F3激励性管理体制。包容型领导方式这一维度的平均分数较高,激励性管理体制这一维度的平均分数最低,可见高校在青年教师人才开发中,应该着重加强激励性管理体制的构建。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幸福感(G)平均得分为375,处于中上水平。高校青年教师发展(C)整体较好,平均分达到411。

(三)相关性分析

表1中的相关系数矩阵反映了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其中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的4个维度不仅都与工作幸福感显著正相关,而且与高校青年教师发展也显著正相关;同时,工作幸福感与高校青年教师发展也是显著正相关。但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的不同维度与工作幸福感、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相关性存在差异。与工作幸福感相关的相关系数从高到低依次是F4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F1包容型领导方式、F2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F3激励性管理体制。与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相关性最强的两项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维度却是F4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和F2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

(四)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验证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工作幸福感和高校青年教师发展这三者之间的具体影响效应,本研究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多层次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为保证回归分析的科学性、有效性,本研究事先验证了回归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序列相关和异方差这三大问题。

本文对中介效应的检验参照段锦云等提出的三步骤法。[23]

第一步,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对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2的第2列数据所示。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各维度和控制变量共同解释了高校青年教师发展571%

的变异(F=40336,P<001)。其中,包容型领导方式对高校青年教师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180,P<001),假设H1得到验证;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对高校青年教师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261,P<001),假设H2得到验证;激励性管理体制对高校青年教师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105,P<005),假设H3得到验证;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对高校青年教师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429,P<001),假设H4得到验证。此外,年龄、学历、职称这三个控制变量对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作用均未表现出显著性,但回归系数都为正,说明年龄、学历、职称对高校青年教师发展虽然会产生正向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是较微弱的。

第二步,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对工作幸福感的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2的第1列数据所示。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各维度和控制变量共同解释了工作幸福感428%的变异(F=24031,P<001)。其中,包容型领导方式(β=0247,P<001)、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β=0193,P<005)、激励性管理体制(β=0124,P<005)、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β=0211,P<001)能显著地解释工作幸福感,假设H5得到验证。

第三步,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工作幸福感对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2的第3列数据所示。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工作幸福感和控制变量共同解释了高校青年教师发展698%的变异(F=35702,P<001)。包容型领导方式(β=0291,P<001)、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β=0207,P<001)、激励性管理体制(β=0132,P<005)、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β=0358,P<001)和工作幸福感(β=0326,P<001)都能显著地解释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结合第一步、第二步的分析结果,可知工作幸福感在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和高校青年教师发展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假设H6得到验证。

四、研究结论

第一,验证了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包括4个维度。通过对调查数据的信度和效度分析,发现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各个维度的α系数都较高,因此,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可以具体体现为包容型领导方式、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激励性管理体制和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4个维度。

第二,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各维度与工作幸福感和高校青年教师发展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问卷数据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都支持前文的研究假设,即研究假设H1、H2、H3、H4、H5均成立,但是不同维度对高校青年教师发展和工作幸福感的影响显著性存在差异,这说明各维度对高校青年教师发展和工作幸福感的正向作用程度不同。其中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和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对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正向作用程度最強,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和包容型领导方式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幸福感正向作用程度最强。

第三,工作幸福感在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和高校青年教师发展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相关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工作幸福感都对高校青年教师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研究假设H6成立。

五、对策建议

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思考其实践意义,并对高校促进青年教师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endprint

第一,高校应当从包容型领导方式、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激励性管理体制、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等四个方面构建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由此提升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幸福感并促进其发展。比如,可以营造鼓励创新、宽松包容、自由开放、奋发向上的学术氛围和环境,并以包容性体制创新、文化建设支撑高校青年教师的知识创新与科技创新,从而实现高校创新驱动、创业发展与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的双赢目标。

第二,高校应当树立“系统实施、分类推进”的理念,各有侧重地深化包容型人才开发工作。首先,在包容型领导方式方面,高校可以举办如包容型领导、包容力提升等专项培训,进一步提高领导的包容性领导力、管理艺术和综合素质。其次,在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方面,高校应当构建衔接有序、分层分类、梯次配备的人才开发培养体系,全方位、有针对性地激发教师的工作潜能。比如,针对目前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项目申报者年龄要求主要集中于35~50周岁的情况,学校可以面向35周岁以下、50周岁以上教师设立人才项目,由此健全人才队伍开发体系,并推进高层次人才滚动培养和良性循环。再次,在激励性管理体制方面,高校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因才施策”的原则,加强顶层设计、实行分类考评、推进高效的精准激励政策。比如,高校可完善考核评价制度,探索设立教学科研并重岗、教学为主岗、科研为主岗、社会服务与技术推广岗、团队教学科研岗,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最后,在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方面,高校可以营造鼓励创新、协同创新、宽容失败、包容失误的文化氛围,搭建交流研讨、访学研修、进修培训等促进教师职业成长、专业发展的学术平台。

第三,高校应当从情绪幸福感、认知幸福感、职业幸福感、社会幸福感等四个方面着手,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幸福感,从而进一步增强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对其发展的促进作用。应该看到,对增强高校青年教师幸福感的投入,不仅可以使青年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得到提高和改善,还可以增强其组织承诺,从而实现青年教师和高校的共同发展。比如,高校可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工作环境,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校园环境,宜居宜业、舒适健康的人文环境,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生活有保障、工作有激情、发展有空间,力争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参考文献:

[1] Bennett N,Blum T C,Roman P M.Presence of Drug Screening and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 Exclusive and Inclusiv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s[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994,15(6):549560.

[2] Rayner S. Educational Diversity and Learning Leadership: a Proposition, Some Principles and a Model of Inclusive Leadership?[J]. Educational Review, 2009, 61(4): 433447.

[3] Theodorakopoulos N. A Management Tool for Develop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rge Purchasing Organisations and Small Ethnic Minority Supplier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 2012,32(1):113126.

[4] 高宏.基于物元模型的包容性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价[J].系统管理学报,2013(1):128132.

[5] 方阳春,贾丹,方邵旭辉.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对高校教师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J].科研管理,2015(5):7279.

[6] 朱瑜,钱姝婷.包容型领导研究前沿探析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理论,2014(2):5564.

[7] 王端旭,李溪.包容型领导风格对员工从错误中学习的影响机制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5(1):6166.

[8] Menges R J,Mathis B C. Key Resources on Teaching, Learning, Curriculumand and Faculty Development: A Guide to the Higher Education Literature[M].San Francisco:Jossey Bass, 1988:254.

[9] 廖咏滔.论高校青年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问题[J].继续教育研究,2016(1):101103.

[10] 张爱国,任武刚.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体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5(9):1718.

[11] 林曦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提升途径[J].教育评论,2015(8):120122.

[12] 吴红珊,张泓.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及其培养机制探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5(4):146148.

[13] 赵富强,陈耘,张光磊.心理资本视角下高校学术氛围对教师科研绩效的影响——基于全国29所高校784名教师的调查[J].高等教育研究,2015(4):5060.

[14] 徐瀅珺.学术氛围对青年教师科研绩效的影响[J].中国高校科技,2015(12):2729.

[15] Warr P B. Work, Unemployment and Mental Health[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1987.endprint

[16] 孙健敏,李秀凤,林丛丛.工作幸福感的概念演进与测量[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6(13):3847.

[17] 苗元江,冯骥,白苏妤.工作幸福感概观[J].经济管理,2009(10):179186.

[18] 邹琼,佐斌,代涛涛.工作幸福感:概念、测量水平与因果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2015(4):669678.

[19] 黄亮,彭璧玉.工作幸福感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一个多层次被调节的中介模型[J]. 南开管理评论,2015(2):1529.

[20] Carmeli A, ReiterPalmon R, Ziv E. Inclusive Leadership and Employee Involvement in Creative Tasks in the Workplace: The Mediating Role of Psychological Safety[J].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2010,22(3):250260.

[21] Porath C, Spreitzer G, Gibson C, et al. Thriving at Work: Toward

Its Measurement, Construct Validation, and Theoretical Refinement[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011,33(2):250275.

[22] Scott S G, Bruce R A. Determinants of Innovative Behavior:A Path Model of Individual Innovation in the Workpla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4(37):580607.

[23] 段錦云,黄彩云.变革型领导对员工建言的影响机制再探: 自我决定的视角[J].南开管理评论, 2014(4):98109.

责任编辑:赵玲

On the Influence of Inclusive Talent Development Model on Young University

Teachers Development——Taking Job Wellbeing as a Mediator Variable

ZHANG Hong

(School of Law,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Fujian 350108, 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nclusive talent development model, job wellbeing is introduced as a mediator variable and an empirical study is conducted about the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inclusive talent development model on young university teachers development. Research results show: inclusive talent development model includes four dimensions, that is, inclusive leadership style, diversified personnel training mechanism, incentive management system, relaxed and inclusive academic atmosphere; all dimensions of inclusive talent development model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influence on job wellbeing and young university teachers development; job wellbeing plays a partial mediating role between the inclusive talent development model and young university teachers development.

Key words: inclusive talent development model; young university teachers development; job wellbeing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