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专题复习

2017-11-16葛鑫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17年10期
关键词:北坡山地海拔

葛鑫

【知识总结】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含义

自然地理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

①概念

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②性质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③形成过程

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

(2)平衡功能

①概念

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②性质

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平衡功能。

③形成过程

例如,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CO2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生成碳酸钙沉淀。这是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主要途径。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①举例

②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2)某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①举例

②意义

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生产、生活实践。

二、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现象

1.北半球自然带与气候类型关系图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①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②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③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④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⑤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⑥典型景观变化例证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①主导因素

水分。

②成因总结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

③延伸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④更替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⑤典型地区

中纬度地区。

⑥典型景观变化例证

3.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

受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響,地球表面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现象。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如下表。

因素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地带性分布

(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布

(现实状况)成因海陆分布南半球

中高纬度地区苔原带、针叶林带无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地形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处于背风坡科迪勒拉山系西侧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南北延伸,呈长条状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东非高原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地势高,气温较低,对流弱,降水少洋流南半球副热带

地区的大陆西岸森林带或草原带荒漠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水分昆仑山麓温带荒漠带绿洲冰雪融水和

地下水丰富三、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分布特征及规律

(1)主导因素

水热条件。

(2)延伸方向

大致沿等高线。

(3)更替方向

从山麓到山顶。

(4)规律

①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谱,与从当地向高纬方向的水平自然带谱相似。

②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2.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判读

(1)以基带确定温度带

所谓基带,就是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以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带谱的复杂程度受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高的山体,垂直带谱越复杂。

(3)以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差异

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4)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可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可判断南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的高度高于北坡。

(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习题巩固】

读我国30°N附近甲山坡聚落数量和植被随海拔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甲山坡在海拔约2 200~3 000米地段聚落数量多的原因是()

A.气温高endprint

B.坡度较小

C.气温低

D.靠近河流

2.甲山坡出现地方性分异(非地带性)规律的植被是()

A.常绿林

B.高山草甸

C.针叶林

D.干旱灌木

在曾经的西双版纳,橡胶林在低于海拔800米的低山、丘陵地带随处可见。下图为当时因植被破坏而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现今的西双版纳,山地、丘陵上层种植乔木树种,中间种植茶树、咖啡等喜光的灌木植物,底层种植药材、草果等喜阴的地被植物,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时期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体现了()

A.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生产功能

B.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平衡功能

C.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D.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4.现今的西双版纳农业生产类型属于()

A.雨林生态农业

B.热带种植园农业

C.基塘农业

D.河谷农业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读图,完成5题。

5.图中序号①②对应的自然带分别是()

A.山地落叶阔叶林、灌丛草甸

B.针叶林、草原

C.灌丛草甸、针叶林

D.草原、山地落叶阔叶林

读部分陆地沿某方向的自然植被依次分布状况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完成6~7题。

6.甲植被最可能是()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温带草原

7.形成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

A.地形

B.水分

C.土壤

D.热量

干旱河谷上游地区的小叶灌丛与落叶阔叶林的混合交错带被称为林树下线。图甲是某河流上游河谷林树下线海拔与坡向的关系及变化示意图,图乙是该河流上游河谷聚落区、非聚落区坡度与林树下线最大海拔关系图。读图,回答8~10题。

8.该地水分条件最好的坡向是()

A.东南坡

B.东北坡

C.西南坡

D.西北坡

9.该地林树下线的海拔()

A.随坡度增加而降低

B.随坡度增加而升高

C.聚落区较低

D.非聚落区较低

10.1999—2009年,该地林树下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过度樵采

B.毁林开荒

C.修建梯田

D.封山育林

读下面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图中①~⑧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带,R为地面年辐射差额(即地面热量年净收入),K为地面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读图,完成11~12题。

11.与①所示的自然景观相一致的地区是()

A.亚马孙平原

B.东非高原

C.江南丘陵

D.西西伯利亚平原

12.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海拔从低到高的自然带分异规律

B.①—②—③—④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C.③—⑥—⑦—⑧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

D.③—⑥—⑦—⑧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分异规律

13.下图为天山垂直自然带带谱图。读图,回答问题。

分析天山南、北坡垂直自然带带谱分布的差异及原因。

參考答案

1.B2.D3.C4.A5.A6.C7.D8.D9.C10.D11.A12.D

13.差异:北坡自然带种类丰富,有山地针叶林带,南坡缺失山地针叶林带;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南坡高于北坡;北坡的雪线较南坡低。

原因:天山北坡为迎风坡,有来自北冰洋的水汽,降水较多,自然带种类比南坡丰富,且雪线较南坡低;南坡为向阳坡,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于北坡。endprint

猜你喜欢

北坡山地海拔
世界海拔最高县西藏双湖县纳入国家电网主网覆盖
关于山地建筑设计要点的分析
南美三大高海拔球场
中天山北坡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与其气象要素的关系
孩子的潜力无限,这样的“狼爸”可以多一些
浅析山地别墅的景观设计及施工特点
陈北坡的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