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痤疮食疗法探析

2017-11-16张成张斌

科技视界 2017年18期
关键词:清肺食疗痤疮

张成 张斌

【摘 要】痤疮是一类以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为主的常见皮肤疾病,发病率高,多见于青春期男女[1]。中医药治疗痤疮具有副作用小、标本兼治、复发性低的优势,其中食疗更加健康自然,人们容易接受,可长期运用,对于慢性病的调理尤为适宜。本文梳理总结了有关痤疮的食疗理论与具体方法,以期为医者和患者提供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痤疮;食疗法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率为 70%~87%,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超过了哮喘和癫痫[2]。目前国内医师治疗痤疮的方法多样,差异性大,但部分疗效不确定,缺乏循证依据[2]。虽然我国痤疮治疗指南专家组在2015年修订并发布了最新的《中国痤疮治疗指南》,但随着新的循证依据和新药研发,这项指南还会不断更新,该指南中明确提出了现行的某些痤疮治疗药物会加重对皮肤屏障的破坏[2]。与之相比,中医的中药、针灸、拔罐等的综合疗法具有副作用不明显、标本兼治、患者依从性高的优势,其中食疗法更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利用自身与药物相通的四气五味原理调整人体阴阳盛衰偏颇,使阴阳平衡,气血调和,从体质着手,对痤疮的病程进展进行有效的干预。

中医有“疱、酒鼓、鼓、粉刺、面粉渣、肺风粉刺”的称谓。但痤疮的病因病机所论不多,仅以外邪、湿聚、血热立论。如《素问 . 生气通天论》云:“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又云:“汗出见湿,乃生痤痱。”指出本病由于寒邪、热邪、风邪,湿邪郁于肌表,闭阻经络,脂凝邪聚而成痤[3]。专业指南中将其辨证分为:肺经风热证、脾胃湿热证、痰瘀凝结证、冲任不调证。现按此分型总结其食疗法如下:

1 肺经风热证

皮损以红色或肤色丘疹、粉刺为主,或有痒痛,小便黄,大便秘结,口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相当于痤疮分级中的Ⅰ、Ⅱ级,应疏风宣肺,清热散结[2]。

此证食疗方中多为有清肺热功效的药物如:枇杷叶、桑叶、菊花等。食用方法上选择煮粥和代茶饮。据文献论述[4]针对肺热型痤疮,可用白茅根30g,枇杷叶10g,淡竹叶10g,生槐花10g,菊花5g,嫩桑叶5g,代茶饮常服,口味上加上枇杷果同煮或适量白糖,则酸甜适口,口感更佳。此食疗方以甘寒清热生津润肺的白茅根为君,一众清肺润燥,解毒散结之药为臣佐,共奏清肺、生津、解毒之效。需要注意的是该文献中虽未指出食疗禁忌,但因多用寒凉药,且药性下行,故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及经期妇女禁用。

张秀芬[5]治疗此证结合食疗,用枇杷薏米粥:生薏苡仁100g、鲜枇杷60g(去皮核)、枇杷叶10g,每日一剂,每日服两次。方中薏苡仁能清肺热、健脾利湿、解毒散结,加上枇杷叶收清热润肺,解毒散结之效。

2 脾胃湿热证

皮损以红色丘疹、脓疱为主,有疼痛,面部、胸背部皮肤油腻;可伴口臭、口苦,纳呆,便溏或粘滞不爽或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或弦,相当于痤疮分级中的Ⅱ、Ⅲ级。治法应清热利湿,通腑解毒[2]。

有学者通过分析现有研究数据发现,患者脾胃湿热证型居多,达36.76%[1]。这与当前年轻人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喜好熬夜,内耗阴血,饮食不节,嗜食生冷辛辣刺激食物,致脾胃虚弱,无力运化水湿,水谷郁结生热,湿热内蕴,循经上熏肌肤乃生痤。

翟健宇[7]提出此证的食疗可用凉拌三菜:石花菜30g,嫩鱼腥草、芹菜各100g,盐、醋、白糖、芝麻油各适量。芹菜味甘苦性凉,能祛风祛湿,清肠利便,鱼腥草、石花菜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针对丘疹、脓疱对症治疗。另有一凉拌三菜方[5]:鲜苋菜 100g、鲜冬苋菜100g、鲜马齿苋 100g。此方特殊之处在于苋菜能促进排毒,防止便秘,富含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以及矿物质。其所含的蛋白质比牛奶更能被人体充分吸收,所含萝卜素比茄果类还高,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因此在民间有“长寿菜”之称。此外还可用兼甘平补中益气生津之效的粥食:大米100g,薏米50g,芡实40g,山药300g,健脾祛湿、益气生津,祛邪与补虚兼顾,辨体与辨证相结合,此证型患者多属后天所致湿热体质伴脾胃虚弱,故从健脾祛湿立法,体现了调体质、对症治疗的思想。

3 痰瘀凝结证

皮损以结节及囊肿为主,颜色暗红,也可见脓疱,日久不愈;可有纳呆、便溏,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脉沉涩,相当于痤疮分级中的Ⅳ级。治法应活血化瘀,化痰散结[2]。

痤疮出现此证表明病程已久,各种病理产物与无形之邪凝结瘀阻经络,外现于皮肤呈暗红囊肿之象。此证型还需具体辨证,如瘀血患者以活血化瘀为主,方用黑大豆150克,益母草30克,桃仁10克,苏木15克,粳米250克,红糖适量。黑豆味甘性平,健脾补血,活血解毒,益母草清热解毒,活血调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还有抗细菌和真菌的效果。苏木甘咸平,可用于治疗痈疽肿毒。若有明显痰凝症状,在辨(下转第3页)(上接第22页)清寒热之后,再进行加减,痰热应清、化、散,可加适量贝母,贝母有川贝浙贝之分,二者都能清肺化痰,前者功效偏补,擅养阴润肺,后者偏散,功擅解毒散结,临床上还需结合辨症具体运用。

4 冲任不调证

皮损好发于额、眉间或两颊,在月经前增多加重,月经后减少减轻,伴有月经不调,经前心烦易怒,乳房胀痛,平素性情急躁;舌质淡红苔薄,脉沉弦或脉涩,相当于有高雄激素水平表现的女性痤疮。治法应调和冲任、理气活血[2]。

此证與女性雄激素分泌异常相关,冲任二脉同起于胞宫,与女子月经、孕育功能密切相关,任脉为“阴经之海”,调理阴经气血,冲脉为“十二经之海”。对于女子气郁体质相关,女子多思,易气郁且耗伤气血,使冲任失养,子宫与卵巢功能失调,导致激素异常分泌。关于该证的食疗方目前尚未有文献报道,从理论角度分析应选用富含异黄酮类雌激素的药食同源之品,如大豆等,少年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妇科肿瘤患者及有妇科肿瘤家族病史者禁用。

5 结语

食疗作为中医养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历史,学者和大众普遍将其作为防未病的重要调理手段,但中医治未病的另一个重要内涵就是防已病传变,对于痤疮的治疗,其发病与体质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治疗方法虽多,但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调节体质,疗效就不能持续,所以在治疗过程中要注重饮食调理,以食为方,合理配伍,标本兼治,才能提高治疗效果。

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文献来看,对于痤疮的食疗研究仍然不多,尚未有科学设计的食疗相关临床报告,具体效果不明,多是直接立方,缺少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比研究。此外立方依据不明,缺少理论支持。食疗虽好,但不论是对于大众自我调理还是医者提高疗效,都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中医特色食疗数据库,要有临床应用疗效作为支撑。不仅是痤疮,对于其他疾病的食疗法仍有待我们去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詹炜稀,赵涛忱,陈柯村,等.基于文献研究的痤疮中医临床诊治规律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04):1215-1217.

[2]项蕾红.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5(01):52-57.

[3]黄云,李丽琼.痤疮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06):83-86.

[4]佚名.痤疮患者的食忌与食疗[J].微创医学,1991(5):69-70.

[5]张秀芬.寻常性痤疮的治疗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2):1654-1655.

[6]翟健宇.试论胃火旺引起痤疮中医治疗与预后[J].中医临床研究,2011(18):74-76.endprint

猜你喜欢

清肺食疗痤疮
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思考
清肺排毒汤为什么要配大米汤
消化不良 食疗帮忙
耳鸣的中医治疗与食疗
食疗助你远离感冒
冬清肺火用橄榄
三子汤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病150例
消风清热散治疗面部痤疮69例
痤疮的中医药治疗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