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与高职创新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建设关联分析
2017-11-16王悠
摘 要:作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产业紧密对接的高职院校,需要以教育思想的解放、教育观念的变革和教育体制机制的突破,明确协同创新与创新型人才联合培养的关联,提升高职院校自主创新的能力和人才培养的水平,推动高职教育内涵发展。
关键词:协同创新;智能交通;创新型人才;联合培养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创新”与“智变”的时代,创新作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培育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营建适合创新型人才成长的环境和培养机制成为现阶段高校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育基地,应从自身特色和优势出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科学合理地确定协同创新的方式和路径,充分汇聚和利用多元主体优质资源,实现创新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的改革和组织管理的创新。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强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2012年5月,“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科教工程启动,它是一项以“协同创新中心”为表现形式、以“协同创新理念”为行动指引的国家战略,也为现行高校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改革与深化提出了新要求。2016年3月,《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着眼破除束缚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提出“改进人才培养支持机制”,“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企业和职业院校成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双主体”。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发布与实施,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为正在进行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创新开辟了新思路,
二、联合培养是协同创新环境下实现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第一、随着社会生产水平提高及高职教育的深入发展,高职不再局限于为传统制造业培养操作型技能人才,更要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端知识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并满足终身教育与学习的需求。“联合培养”是高职教育“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这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发展核心问题的具体体现,深度契合了协同创新战略需求,是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必要模式。它基于多元主体各自或共同的目标需求指向进行信息、知识、资源及行为合作活动,并整合优质资源,通过深彻、科学的机制设计整合多主体资源参与创新型人才联合培养的有效机制,为破解多元主体间独立的体制机制壁垒、实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找到重要突破口。
第二、新形势下探求创新型人才培养服务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为高职人才培养提供指导和借鉴,为高职内涵式发展开创有力局面。现代产业的发展依赖于技术的推广应用,技术创新成为了产业创新发展的动力源。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高职院校要实现服务和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能,首先就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各级各类人才。现时期社会发展和新型产业建设迫切需要人才培养整体质量与创新素养的提升,需要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复合应用型人才支撑,不仅限于本科层次院校培养的学术型人才,同时还需要大量懂技术、会管理、具有较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工程技能型创新人才,具有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潜质。因此,认识新形势下高职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所担负的社会责任,找准高职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及人才、技术支持,成为当下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它为形成学校改革发展内外合力,破解行业性高职创新及内涵发展的关键瓶颈,形成以人才培养为导向、合乎学校与现代企业利益要求的人才培养格局,推进行业性高职人才培养范式的创新及行业产业的发展提供可能,实现了多元主体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第三、从高职教育实践来看,高职院校无法占据创新型人才培养所必需的智力、环境、技术资源,迫切需要借助外部资源来推进和提升高职院校自身的人才培养能力与水平,需要通过有效利用和促进高职院校自身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其他技术创新资源的主体实现合作来推动学校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从高职院校的角度来讲,高职院校与其他多元主体,如企业等,因利益主体的不同所追求的目标是不尽相同的。高职院校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为根本目的,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企业则追求经济利益的极大化。如何实现联合培养中教育资源的扩展,突破多元主体间的利益壁垒,解决多元主体参与及协同程度较低、优势资源开发汇聚利用率不足等问题,是高职院校面临的现实难题。协同创新是一种开放式创新,联合培养机制的创新就是要在创新理念的指导下和协同创新的大环境中,实现从单一的“行政推动”向发挥多元主体参与“机制牵引”的内生动力转变,解决好联合培养的权益与动力机制问题,激发多元组织的参与度与热情,释放创新要素活力,实现多元主体深度合作、协同科技创新和联合人才培养等多重协同创新目标。因此,以高职与其他多元主体联合培养机制研究为核心,探索与完善一套多主体协同的高职联合人才培养机制,对于进一步充实和完善高职人才培养理论体系同样具备重要价值。
实施协同创新战略和“2011创新计划”,不是研究型大学、本科以上层次大学才有实力和有必要开展的工作,对于现代高职教育来说,它既是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中实现创新与内涵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突破制约实现内涵和品牌发展中诸多瓶颈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手段。高职应该而且有能力成为国家协同创新战略实施的重要生力军。
参考文献:
[1]李建求,卿中全.协同创新与高职教育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
作者简介:
王悠(1981— )女,湖南长沙人,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教管理与文化研究。
注:本研究系2017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协同创新环境下智能交通创新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研究”(17C0614)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