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地方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策略与方法

2017-11-16谭绍清杨洋

报刊荟萃(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公共危机管理

谭绍清+杨洋

摘 要:社会转型期在许多方面是不确定的,就危机管理而言,认清公共危机的特征,加强危机管理,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公共环境,对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在地方政府危机管理中,应着重提高领导干部的危机应对能力。

关键词:公共危机;管理;应对能力

一、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的定义及作用

1.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的定义

地方政府危机管理指的是:为应对突发的公共危机事件,地方政府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过程,包括及时且有效地处置各类突发危机事件,最大程度地降低突发事件引起的负面影响,恢复社会正常秩序,保护居民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地方稳定与发展。包括对当地局部性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和全国性公共危机中需要地方政府配合上级政府,服从上级统一部署和指挥对辖区内的危机事务进行处理。

2.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的作用

一是能够有效防止危机事件的发展与扩散。地方政府作为危机事件发生后的首个管理部门,掌握着处理危机的有利先机,而地方政府危机管理是否及时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突发危机事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二是危机管理成败的关键。地方政府既是公共危机管理的指挥者又是执行者,能否准确及时且有效的执行并落实上级政府的应对对策,直接影响公共危机管理的成败。三是政府公信力与形象的体现。地方政府直接管理地方政治、经济和事务等,直面广大人民群众,它既是危机的管理者、决策者,同时又是老百姓的服务者。当危机事件发生时,一个以人为本、效率优先、以防为主,依法行政的政府,不但能有效地采取恰当措施控制事态,降低危害,还能安抚住群众的恐慌心理。

二、地方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1.危机管理缺乏常态意识

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对公共安全问题重视不够,面对公共危机事件,基本上采取的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触发式”的危机管理模式,这显然是“治标不治本”的。在突发危机事件的管理理念上,我国政府仍将其看作应急管理的一种方式,认为危机的发生是偶然的,抱有可能影响不会太大的侥幸心理,还没有树立“常态性管理”的理念,由此造成对危机的破坏性、威胁性和急迫性认识不够。

2.预警管理的前瞻性较弱

危机管理的核心在预防,而不在危机出现后的力挽狂澜。由于公共危机意识淡薄,在危机发生之后,政府和公众往往会存在侥幸的观望心理,从而丧失最佳的应对时间。危机管理的过程涵盖预警、应急和善后三个环节。其中,预警环节尤为重要,以期“防微杜渐”。然而,由于地方政府管理意识不够完善,很难在危机事件发生前的潜伏期内,发现危机事件的外部表征。当危机爆发后,政府匆忙应对,应接不暇,被动反应,造成政府部门忙的晕头转向而收效甚微,严重影响危机管理的效果。

3.与媒体的沟通能力不佳

在大数据时代下,危机事件的影响已不再是地方政府局部的小范围事件。危机发生后,如何运用新闻媒体有效引导舆论方向,使危机事件朝着良性发展,对于重塑政府正面形象尤为重要。目前,地方政府仍存在与新闻媒体深层次交流能力不强,对信息舆论的敏感性不足,从第一手信息中有效分析公众需要并制定科学适当的危机公关策略能力的欠缺的问题。

4.联动协调不足

危机事件发生后往往需要各个地区,不同部门相互配合来应对。尽管我国各地基本上成立了由政府、消防、公安、武警和医疗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组织,但缺乏日常的多部门之间的演练,大大降低了实战能力。当危机事件真正发生时,信息沟通和协调行动的渠道并不畅通,真正应对危机时,其实效大打折扣。

三、提升地方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策略与方法

1.树立正确的危机管理常态意识,提升危机预警和识别能力

加强地方政府危机管理机制建设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危机管理意识,从内部管理变成外部风险沟通、从事后处理变成常态化监管,从被动应急变成主动防范。危机就像艾滋病毒,预防与控制永远是最简便且成本最低的方法,但却常被忽略,从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地方政府必须具备捕捉和准确判断各类危机预兆信息的能力,对各种倾向性、苗头性、全局性的因素进行监测并收集信息,见微知著,做到未雨绸缪,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2.提升危机情态下的决策处置能力

面对公共危机的紧急时刻,领导者的决策必须是相对集中的,必须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有限信息,依赖少数参谋人员的意见和自己的经验、智慧,权衡利弊,全局运筹,进行迅速决策。因为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协商,否则就将贻误良机。地方政府在科学决策时需持续关注危机现场相关利益群体尤其是当事人的行为和心理,提前做好防范措施,预防危机恶化,主动规避引发连锁反应的风险。

3.完善危机预警机制

地方政府受当地经济、政治、人才资源的限制,在提升自身危机预警能力时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总结地方危机爆发的规律性特征并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工作,重视事前防范;二是广泛布点,对当地场所可能存在的潜在的风险进行定期排查,前移危机应对工作关口,有针对性地开展危机防范,重视危机监测工作;三是制定应急预案,力求在紧急情况发生时,高效有序的展开危机应对,有效地降低危机事件对人、财产和环境的危害。编制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组织专家学者评估预案,组织有关部门对预案进行演练,提高各环节各部门的配合度,提升实战水平。

4.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沟通机制

面对突发事件,当明确的官方消息没有公布时,人们主要通过人际傳播来获取信息,这种口口相传的方式必将加速谣言的传播,从而引起社会公众恐慌,加大危机管理的难度。地方政府对公共危机的管理需要及时准确的获得信息,同时也需要及时的将信息传递和发布。实现政府各部门间的及时沟通,可以增加危机应对效率,快速控制局面;政府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可以发挥媒体的积极作用,正面引导公众心理,使危机态势朝有利方向发展。

5.确立应急联动体系和社会参与机制

危机事件的发生与处置过程中涉及多个部门,多个方面,因此各职能机构部门的整合、资源的整合和行动的整合是十分必要的,以形成地方政府各职能机构的应急联动体系。政府作为单一管理主体已不适应现阶段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要求,力求建立在政府主导下,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通过行业协会、专家、公众等多主体合理发挥作用,才能有效填补以往的“危机管理缝隙”,以多主体参与的危机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利用已有的应急力量和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资产闲置。

猜你喜欢

公共危机管理
管理漫画
浅议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网络社会背景下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和解决策略
关于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公共管理效能探析
研究分析非政府组织(NGO)参与公共危机治理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
公共管理怎样用好非政府组织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