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调发展理念视域下农业水利与国民经济耦合关系实证研究

2017-11-16

关键词:国民经济水利基础设施

朱 芬 华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系,安徽 芜湖 241002)

协调发展理念视域下农业水利与国民经济耦合关系实证研究

朱 芬 华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系,安徽 芜湖 241002)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撑。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农业水利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2005—2014年,中国农业水利建设水平逐年提高。回归分析和格兰杰检验结果说明农业水利建设对国民经济具有显著的正向滞后效应,农业水利建设是国民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国民经济增长不是农业水利建设的格兰杰原因。为实现农业水利与国民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提出若干加强农业水利建设和管理的建议。

协调发展理念;水利建设;国民经济;耦合关系

农业水利是指通过改善与调节水利条件提高农作物自然灾害抵御能力,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有效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水利工程兼治洪旱涝渍,还可以改土治水,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的前提[1]。作为农业大国,水利在中国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业水利建设,每年都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修建农业水利工程,这些水利工程设施为农业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加强农业水利建设,能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农村富强繁荣。牛志华和肖勋认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能有效拉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整体,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2]。宋立锋认为农业水利是农业“生产发展”的根本保证、农民“生活宽裕”的强力保障、农村“村容整洁”的重大基石、新农村“管理民主”的有效载体和打造“乡风文明”的重要平台[3]。张宇峰认为重视和管理好水利工程可以造福一方百姓,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更是农业深加工和农民增收的条件[4]。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要促进区域、城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统筹协调发展。在此背景下,对中国农业水利建设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对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国农业水利工程概述

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经济效益不稳定。21世纪以来,中国很多农耕地区每年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反映出中国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当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农业生产受到巨大影响,所产生的损失远远高于前期所需水利建设的资金需求。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出发点,为保证农业生产稳步增长,需要加强建设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尽量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通过水利工程建设推动农业的顺利发展。表1反映了中国2005—2014年农业水利建设的现状。

从表1可知,2005—2014年,中国农业有效灌溉面积逐步扩大。其中,3.3万公顷以上灌区有效灌溉面积缩小了近40%,这主要是受退耕还林及建设用地等因素影响;2.0万~3.3万公顷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呈小幅增长趋势;水灾受灾面积受气候因素影响,每年变动较大,总体上呈缩小趋势;水土流失治理面积逐年小幅增加。

表1 中国2005—2014年农业水利建设现状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2014年版。

目前,中国农业水利建设投入不足,政府水利基建投资大多用于江河治理和防洪等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投入资金较少。多数财政专项资金规定只能用于田间配套工程建设和中小型水利设施,枢纽工程、水源工程和干渠等骨干灌排工程的建设缺乏资金来源渠道[5]。当前,中国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灌水技术落后,水资源浪费现象比较普遍,管理方式较为粗放,管理体制不健全。加上政府财力有限,灌溉水费和管理经费长期不到位,导致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的维护和改造非常艰难。

按照国务院颁布的《水利产业政策》,水利工程建设资金应以地方政府为主,中央政府适当支持。地方政府应将水利基础设施的维护和更新纳入当地水利发展计划,发动农民增加资金和劳务投入,同时加快推广融入先进科技手段的节水和自流灌溉技术。农业是以土为基础、以水资源为前提的生产模式,水是重要的资源,也是短缺的资源,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建设节水、高效和环保的农业水利工程,发展节水和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6],近年来,一些水利工程建设采取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兼顾的水利工程措施,满足了当代社会发展需要。良好的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但能保障农业的正常生产,还能提高农业产出,进而推动国家的农业经济发展[7]。

二、中国农业水利建设现状的实证分析

新中国成立之初,多数江河处于控制程度低的自然状态,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下,农田灌排设施和水利工程残破不全。60多年来,通过开展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初步形成水利工程体系,水利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下文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中国目前农业水利建设现状进行实证研究。

(一)指标体系构建

农业水利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所选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水利建设的某些特征,并且所选指标数据能够实际获取。依据指标选取的系统性、典型性、简明科学性和综合性原则,通过参考《中国统计年鉴》(2005—2014年版),文章选取了8项反映中国农业水利建设现状的重要指标:X1表示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千公顷),X2表示水库数(座),X3表示水库容量(亿立方米),X4表示节水灌溉面积(千公顷),X5表示除涝面积(千公顷),X6表示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千公顷),X7表示堤防长度(万公里),X8表示堤防保护面积(千公顷),以上各项指标值在反映农业水利建设信息的同时会产生一些不便,而且每个变量包含的信息量不尽相同,甚至有些信息是重复的。因此,文章运用SPSS19.0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农业水利建设现状进行综合计算评价。

(二)主成分分析过程及结果

主成分分析又称主分量分析,其原理是将原来众多有相关关系的指标重新组合,形成一组新的无相关关系且尽量少的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有指标。综合指标保留了原有变量的大部分信息,比原有变量具备更优越的性质,更能反映问题的实质。

首先,文章采用KMO和Bartlett检验判定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共线性,结果见表2。

表2 中国农业水利建设的KMO和Bartlett的检验

资料来源:由SPSS19.0软件统计运算而成。

由表2可知,KMO值为0.677,近似卡方值为142,说明各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如果不对各指标进行处理就进行评价,必然导致结果不科学。因此,有必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水利建设现状作出客观评价。

本试验中,预消化蛋白组的巨噬细胞吞噬率均高于对照组,三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且以2.5%组表观更优,李红胜[4]在大豆肽的制备及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中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大豆肽可以提高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与本试验结果表现一致。说明预消化蛋白可以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小鼠自身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由于非特异性免疫力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增强可以促进血液中免疫球蛋白的表达,继而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其次,从表3可知,前3个特征值的累计贡献率已达到95.026%,可以确定主成分个数是2个。

表3 中国农业水利现状的总方差解释

资料来源:由SPSS19.0软件统计运算而成。

以各主成分的贡献率(见表3)为权重,确定综合评价函数F:

将各指标值输入综合评价函数,计算出总得分F,即“中国水利建设现状”,见表4。

表4 2005—2014年中国农业水利建设现状综合得分

资料来源:运用SPSS19.0软件运算整理而成。

从表4可知,2005—2014年,由两个主成分值得分计算出综合得分F,即中国农业水利建设现状综合得分值由小变大逐年增加,这说明中国农业水利建设水平逐年提高。多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要求,把农业水利建设作为优先保障,摆在突出位置,防汛抗旱成效比较显著,水利投入再创新高,政府加速推进各项水利工作,兴水惠民政策效果显现,农业水利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今后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加快水利发展,深化水利改革,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在全社会掀起农业水利建设的新高潮。

农业水利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农业增产。通过兴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改善水利条件,增加农业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一定程度上减少自然灾害导致的农产品损失,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有效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中国农业水利与国民经济耦合关系的回归分析

文章将中国农业水利设为自变量,将GDP设为因变量。因为在协调发展理念下,农业水利与国民经济关系更为密切,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农业作基础保障,农业产量的多少取决于农业水利的建设情况。运用Eviews3.1软件对中国农业水利与国民经济耦合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和表6。

表5 中国农业水利与国民经济关系的回归分析结果

从表5可知,中国农业水利发展水平每提高1个点,就拉动GDP增长147 977元,这说明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能有效刺激经济增长。

表6 中国农业水利与国民经济关系的回归分析检验结果

被解释变量均值被解释变量标准差赤池信息准则施瓦兹信息准则F统计量F统计量的概率301142713256132437511244356275634310000024

资料来源:运用Eviews3.1软件运算而成。

从表6可知检验结果如下:R2达到90.4%,F统计值为75.6,各系数均通过t检验,回归模型较为合理。农业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加快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要求。水利建设综合效益显著,对国民经济、扩大内需和转移剩余劳动力等具有多重拉动作用。

文章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对中国农业水利和国民经济耦合关系进行进一步检验:设中国农业水利建设水平为X,设GDP为Y,结果见表7。

表7 农业水利建设与国民经济增长关系的格兰杰检验结果

资料来源:运用Eviews3.1软件运算而成。

从表7可知,国民经济推动农业水利建设的作用不明显,而农业水利建设是国民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当前,在中国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表现为农业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低,水利工程的防洪除涝能力不高,“重建设轻管理”现象普遍存在,不少水利工程项目在后期维护过程中疏于管理,造成水利设施缺乏合理规范的保养,许多隐患不能及时解决,一旦发生重大故障或遇到洪涝灾害,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由于损毁严重而需重新建设。

“十三五”期间,协调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确定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因此,健全农业水利建设和管理的新机制,实现农业水利与国民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成为当前中国水利部门的重要任务。

四、加强农业水利建设和管理的建议

水利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农田水利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今后一段时间,应深化水利改革,大力发展民生水利,通过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大对水利建设的重视度

中国旱涝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在“十二五”的关键时期,水利在稳经济、促发展和惠民生中起到支撑性作用。必须树立忧患意识,重视农业水利建设,将农业水利建设和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农业水利建设不断创新,推动农业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健全农业水利设施的管理

历史经验证明,要使农业水利设施长期发挥效益,管理比建设更为重要。只有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水利工程才能使农业长久受益,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水利基础设施要划定管理范围,明确管理主体,落实管理任务,划分管理责任,不断完善管理机制。

(三)多渠道筹集水利建设资金

应多渠道筹集农业水利建设资金,保证水利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政府对公益性农业水利建设项目实行贴息贷款,鼓励金融机构对农业水利建设信贷倾斜,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坚持“谁出钱,谁受益”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补充水利建设资金的不足[8]。

(四)加强宣传力度,推广节水灌溉

在群众中树立起水资源有限意识,让农民积极投入到节水灌溉工作中,提高农民群众节水的主动性。健全中国的节水法规制度,加强节水灌溉的管理环节,通过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节水效益,因地制宜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实现农业增产,让农民增收。

农业是中国第一产业,对中国经济具有重要影响。要发展好农业,就要搞好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利工程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确保粮食生产和社会安全的重要基础保障。通过修建农业水利工程和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可为农业经济发展、农业增产以及农民增收提供可靠的保障和动力。

[1] 粱敏艳.生态农业视角下武鸣农业水利建设的思考[J].农家之友,2009(20):155.

[2] 牛志华,肖勋.农业水利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J].农民致富之友,2013(24):224.

[3] 宋立峰,肖勋.农业水利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的作用[J].农民致富之友,2004(2):292.

[4] 陈绍国,熊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要点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06(20):232.

[5] 阎存立.澳大利亚农业水利建设概况及经验[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8(5):40.

[6] 王慧军.论述新形势下建设节约型农业水利工程的意义[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45.

[7] 张世国,高玉春.论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J].科技信息,2013(12):84.

[8] 邓兴球,李海韵.雷州农业水利建设常抓不懈[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3(1):44.

AnEmpiricalStudyontheCouplingofAgriculturalWaterConservancyandNationalEconomyfromthePerspectiveoftheConceptofCoordinatedDevelopment

ZHU Fen-hua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Trade,Anhui Business College,Wuhu,Anhui 241002,China)

Water conservancy is indispensable to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By establishing an index system,the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water conservancy in China by means of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The result shows that from 2005 to 2014,the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water conservancy in our country is getting better and better.The results of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granger test show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water conservancy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lag effect on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water conservancy is the granger reason for the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Finally,some suggestions are made,such as attaching more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water conservancy,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of the facilities of agricultural water conservancy,promoting water-saving irrigation,and raising fund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by various mean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national economy;the coupling

2016-09-01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SK2015A254)

朱芬华(1983-),女,安徽绩溪人,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讲师,政治经济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学。

F 123

A

2095-462X(2017)05-0088-05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70926.1550.040.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7-09-26 15:50

猜你喜欢

国民经济水利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