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革命历史 凝聚中国力量
——关于筹办档案图片展览的思考

2017-11-16郑惠姿王展志罗维央

陕西档案 2017年5期
关键词:长征陕西红军

文/郑惠姿 王展志 罗维央

弘扬革命历史 凝聚中国力量
——关于筹办档案图片展览的思考

文/郑惠姿 王展志 罗维央

认真总结党和国家的历史,更好地发挥历史的鉴今、资政作用,是新形势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迫切需要。习近平同志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其中蕴藏着极其丰厚的精神内涵,陕西革命历史在全国具有特殊意义,对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孕育和光大了延安精神,文化积淀十分深厚。要把这些资源充分挖掘,古为今用,做到以文化人、以史资政,是档案部门不容推卸的重要职责。

近年来,陕西省档案局(馆)深入发掘馆藏资源、弘扬档案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党风廉政教育,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和红军长征80周年之际,先后举办了《红星照耀中国——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黄河在咆哮——抗战中的陕西》《长征长征——红军长征到陕北》大型档案图片展,展现了我党伟大的历史成就和精神财富,深刻表现历史的魅力,有力地配合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充分发挥了我局(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作用,取得了很高的社会关注度、影响力和公信力。几次展览受众达30余万人次,得到中央电视台、新华社、陕西电视台,陕西日报、华商报,凤凰台等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通过这几次展览的筹办,也引发了我们的一些思考。

第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握社会热点、公众关注点和受众的需求点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作为档案部门始终不忘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始终从党和政府的工作全局出发,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保展览贴近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贴近人民群众,有效地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满足社会各界及人民群众的需要,充分发挥展览的社会影响力和档案工作资政育人的作用。

中国革命的历史,蕴含丰富的政治智慧、爱国信仰和道德滋养。通过对中国革命史及优秀代表人物精神和人格力量等资源的发掘、阐释、宣扬来加强爱国与信仰教育,增强人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的艰辛奋斗历程的价值认同,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取得突破。通过参观展览,感悟革命精神,体会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艰巨性,从而自觉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之中。

在展览选题上我们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现实、讲求实效,鼓舞士气、凝心聚力”的原则,不忘“重温革命史、增加正能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2014年配合中央档案馆举办的《红星照耀中国——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真实再现了半个多世纪前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的环境下砥砺奋进的峥嵘历史,通过重温党的革命历史,给广大党员群众以强大的思想震撼和心灵洗礼,成为全省党员干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一课,引起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时任省委书记赵正永参观展览并高度赞扬;2015年的展览《黄河在咆哮——抗战中的陕西》,抓住纪念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契机,又配合了全省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展现陕人、陕军、陕西、陕甘宁边区为抗战胜利做出的巨大牺牲与贡献,这一选题对再现历史和激励后人具有深刻意义;2016年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长征长征——红军长征到陕北》展览配合全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引领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省委书记娄勤俭,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刘小燕等参观展览,给予高度评价。临时展览结束后按照省委要求,制作流动展板,在省委机关大院、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和部分地市进行巡展,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省委书记娄勤俭指示建设永久展馆,并多次过问,时任省委秘书长刘小燕亲自参与会议,并两次到布展现场视察。今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之际,永久展馆落成,巩固了全省红军长征80周年纪念活动成果,宣传了党史研究的新进展,填补了红军长征到陕西有关方面历史研究和宣传教育的空白。

2016年10月9日,省委书记娄勤俭(左二)参观《长征长征——红军长征到陕北》展览

第二,充分利用档案部门资源优势,深入挖掘馆藏资源,提炼历史文化精粹、展示地方特色文化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视察陕西时,给陕西文化的发掘和利用指明了方向,“对历史文化,要注重发掘和利用,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找准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中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治国智慧。”“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黄河在咆哮——抗战中的陕西》展览通过450多件内容涉及陕甘宁边区军民抗日、西安事变、中条山战役等珍贵的档案资料、图片、文件等,为参观者展示了陕西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为全国抗日战争作出的贡献,其中,不少档案图片都是首次展出,用档案说话成为展览的一大特色。值得一提的是一份馆藏的1941年—1943年期间国民政府民政厅在陕西29个县所做的《抗敌伤亡官兵褒恤状况调查表》,在长达一百多页的阵亡表中,抗敌伤亡官兵来自陕西29个县共一千多人。展览期间,华北民航管理局张海飞先生正是在网上看到了这一消息,专程由北京飞来西安参观展览,并查找亲人档案,终于发现了二伯父张丙戌的名字。张先生感慨留言:“贵馆的历史馆藏,于国于家都能找到有温度的历史,本人十分欣慰,十分感激。”

《长征长征——红军长征到陕北》筹备期间我们反复研究、挖掘值得宣传的馆藏,最后展出了一批国民政府在陕北、陕南、甘肃等地围剿各路红军,以及红二十五军在陕南的档案资料,这些具有陕西特色的档案通过展览首次公布,成为展出的亮点,让大家对陕西的历史有了更多认识,也让“沉睡”的档案“活”了起来,架起了档案与观众之间沟通的桥梁,推动了档案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相关领域的历史研究,如查找资料的同时,我们也开始了重点档案、民国档案和抗战文化教育西迁、红军在陕南革命历史档案的整理汇编;论述陕西对红军长征的历史贡献时,除了突出“两点一存”之外,对陕南与红军长征的关系、与“两点一存”的关系以及对红军长征胜利做出的历史贡献,进行了全新概括与表述。“陕西不但是红军长征的接纳地,也是红军抗日的出发转承点”成为关于红军长征在陕西这方面的党史研究和宣传中,具有突破性的一个观点,也是一个亮点。

第三,加强横向交流,注重对外合作,以开放的心态,整合社会资源联合办展

在目前档案部门社会影响力薄弱的情况下,积极发挥档案部门、文博单位、文化研究团体、新闻媒体等在历史文化研究和宣传推广中各自的优势。

《红星照耀中国——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由中央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联合主办,陕西省档案馆积极承办,赴当时已经在展的甘肃省档案馆考察学习,对展出内容重新设计、制作,融入大量陕西元素,开展后,联合省直机关工委在政府部门推广,陕西日报社牵头做新闻宣传,一时间,从省级领导到普通民众都涌入档案馆参观,反响热烈,展期一再延长直至三个多月。为筹办《黄河在咆哮——抗战中的陕西》,我们先后到中央档案馆、解放军档案馆、军事博物馆、山西档案馆、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地搜寻有关陕西的抗战史料;调动全省十个地市的档案馆,历时两个月进行调查、挖掘、走访,整理并报送了相关资料;邀请西北大学教授张恒作历史顾问,为我们提供个人研究成果并联系陕籍烈士后人寻找流落民间的罕见资料;联合省直机关工委发文,组织省直机关干部参观学习;邀请抗战时的第四集团军司令孙蔚如之女——孙存朝参观展览并接受采访;联合新闻传媒广泛宣传报道。《长征长征——红军长征到陕北》展览我们进一步开放合作,初期到湖北、江西等档案馆调研,达成资源共享、联合办展的决定;后期又与省委党史研究室合作,由党史专家为我们把关展览脚本、提供相关研究成果;第一站展出在人流量大的省图书馆,图书馆积极配合宣传,取得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力,后又在省委、高校和地市巡展。为建成永久展馆,多方征集长征实物,与省委党史研究室联合下发《关于征集红军长征档案实物资料的通知》,并争取到省文物局在文物借展、讲解员培训等各方面的支持。

我们的开放办展及取得的成绩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回应,2015年,陕西省政府为筹办历史沿革陈列展,特意发文请省档案局配合,我局由解华波副局长负责,保管处、利用处、编研处配合落实。2016年,《长征长征——红军长征到陕北》展览筹备期间,中央电视台、陕西日报、陕西传媒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华商报、新华社陕西分社等多家媒体主动寻求合作,表示在展出期间大力宣传。2017年,与咸阳市档案局合作,为咸阳市民文化中心筹办专题教育展览;韩城市档案馆为筹办其新馆展览到省馆调研选题、探讨合作。这些事实也表明,只要我们敞开胸怀,迈出合作的第一步,就能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发展进步之路。

第四,严格以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为目标,精益求精,用创新精神打造精品工程

虽然一年一次的展览不算多,但我们每个展览都内容充实、规模宏大、手段多样,并配合展览主题拍摄专题片。《红星照耀中国——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虽然是承办,但也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和精力,尤其是我们创新加入的具有陕西特色的内容,及自己拍摄制作的视频专题片,使展览别具一格、脱颖而出。

长征精神代代相传,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庆祝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全国各地都有相关展览,而陕西作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和延安精神的发祥地,老一辈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上创造了扭转乾坤的红色传奇,光大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铸造了伟大的延安精神,这是陕西人民的光荣。在新长征、新陕西的新征途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我们纪念长征、弘扬长征精神,对陕西而言具有特殊的意义。所以《长征长征——红军长征到陕北》展览重点在创新上下功夫,关注以往长征宣传中的薄弱环节,突出长征与陕西的关系,概括陕西对长征做出的贡献,侧面展示陕西历史和地方文化,力求展出新意。

内容的创新以尊重历史为基础,观点明晰,并保证展览中每个细节真实准确。在展览脚本阶段,我们始终依据权威文献规范政治观点表述,以专业研究成果作为内容依据,拒绝似是而非、语焉不详。其次对时间、地点、称谓、人数、定位、评价、遗缺、领导人排名顺序等等问题,逐一订正和规范。几易其稿后,聘请党史专家再次审阅,保障展览中每张图片、每个信息、每个用词的真实准确。

展览不仅要内容重要,形式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方面。除了我们常见的灯箱、展板、模型等传统展示形式,充分利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烘托、活跃展览的气氛,采用电子书、投影、视频,吸引观众的视觉和听觉,使参观者犹如身临其境。以《黄河在咆哮——抗战中的陕西》为例,展板以知识普及为目的,视频片重在观众的感动与共鸣,观众通过展板和讲解了解到陕西人为抗战做出的牺牲和贡献,再观看视频片时对一些名称和事件已经有了概念,更容易投入其中,十分钟视频吸引很多观众反复观看,尤其看到其中八百勇士投黄河的画面,都忍不住流泪。

第五,局馆领导高度重视,全局上下同心协力,各司其职,保证展览的进度和质量,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支能力较强的办展队伍

历次展览的开展都配合着一定的时间节点,所以整个过程都处于紧张的倒计时状态,尤其是长征主题永久展馆的筹建,面临着时间紧、头绪多等诸多困难和问题,省委领导多次听取汇报并亲临施工现场指导,确保建设质量、进度、安全和配套;档案局领导高度重视,王建领局长逐字逐句审定展览文稿,多次召开办公会议,认真研究各环节工作,解决实际困难;编研处同志把革命先烈艰苦奋斗的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加班加点,改进展览文本、设计方案并深入展厅督促施工。

展览经费对档案部门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为保障经费到位,局领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首先与省委党史研究室共同起草,以省委办公厅名义向省财政厅报送关于筹建《长征长征——红军长征到陕北》落地展项目资金的报告,之后一个多月时间局领导和相关人员反复到财政厅协调推进。与此同时,下发《关于征集红军长征档案实物资料的通知》,并抽调人员前往汉中、宝鸡、延安、甘肃庆阳等地征集落地展所需实物,通过省文物局协调文物借展工作。

筹备展览也是一个学习和探索的过程,我局积极发掘培养展览人才。从调研选题、查找资料、收集图片、攥写大纲,到完成展览中的导语、注解、说明文字、结束语,馆藏文献的选择,照片的使用等,都由80后年轻人承担,他们分工合作、克服困难,保证了展览质量。尤其是为避免因沟通不善或理解偏差而导致时间和精力上的反复,他们全程参与设计和施工,提出建议和意见,协调展出内容与艺术设计之间的矛盾,以及档案安全等问题,保证了筹展过程中档案人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在展览讲解服务方面,局领导数次将讲解的意义提高到启迪灵魂、坚定信仰的高度,目前已经培养了一支知识型、学者型的讲解队伍,他们一边学习专业的讲解方式、接待礼仪;一边在实践中解决接待、讲解和服务中遇到的问题;一边秉承档案人的史家精神,自觉查阅资料、熟悉历史、理解和琢磨展出内容。并针对参观者的不同文化背景和兴趣点,发掘档案背后的故事,调整讲解内容和方式,力图短时间内吸引观众、感染观众,从而达到知识的普及、心灵的震撼、情感的共鸣。

实践证明,展览已经成为档案馆发挥社会服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并在无形中增强了公众的档案意识,扩大了档案部门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挖掘馆藏档案资源,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丰富展览内容、提高展览水平,使档案展览成为传承文明、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课堂,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激发新时期档案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单位:陕西省档案局)

猜你喜欢

长征陕西红军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