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17-11-16马士江

关键词:丹红氯吡缺血性

马士江

(淮安市楚州中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淮安 223200)

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马士江

(淮安市楚州中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淮安 223200)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5月~2017年3月因缺血性脑卒中于我院就诊的82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2例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40例联合丹红注射液,14天一疗程。比较治疗前后Fue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及神经功能(NIHSS评分)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比较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后,患者Fib、D-D等指标降低,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FMA评分升高,NIHSS评分降低,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6.19%(32/42),观察组92.50%(37/40),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丹红注射液;氯吡格雷;缺血性脑卒中;血液流变学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由于脑血管阻塞引起相应供血部分脑组织缺血缺氧,并在短时间内肿胀坏死,最终导致神经功能受损为表现的疾病。本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及致残率,发生率呈逐渐抬高趋势。溶栓与介入等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使其治疗水平大幅提高,但对时间窗要求较高,不少患者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因此通过内科保守治疗仍是临床研究的重点[1]。心脑血管患者多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史,机体存在血液高凝状态,而此是引起发病的重要因素。合并脑梗时更为明显,抗凝是脑梗死的重要治疗手段,及时抗凝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2]。本病隶属于“中风”范畴,痰瘀困阻脑窍,清窍失养是关键病机,其中尤以瘀血更为重要,贯穿疾病全程,我们联合小续命汤效果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5月~2017年3月因缺血性脑卒中于我院就诊的82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数据表法分组。对照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49~75)岁,平均(65.26±7.23)岁。病程(4~11)h,平均(7.95±1.20)h。基础病:糖尿病19例,高血压17例,高脂血症23例。发病类型:局灶型梗死22例,大面积梗死15例,脑干梗死5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9~70)岁,平均(60.01±7.86)岁。病程(3~12)h,平均(9.13±1.34)h。基础病:糖尿病17例,高血压19例,高脂血症23例。发病类型:局灶型梗死22例,大面积梗死14例,脑干梗死4例。两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标准[3]:多有脑动脉硬化病史,静态发病,口眼歪斜,可伴有意识轻度障碍,经MRI或CT发现脑部缺血灶。纳入标准:①确诊缺血性脑卒中,要求内科保守治疗且知情同意者;②经医学伦理会审核。排除标准:①过敏体质者;②凝血功能或肝肾功能障碍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予心电监护,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药物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北京太洋制药,批准文号H11020838)100 mg,1次/天。氯吡格雷(杭州赛诺菲,批准文号H20052059)0.75 mg,1次/d。依达拉奉(国瑞药业,批准文号H20080056)30 mg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配伍静滴,2次/天。瑞舒伐他汀(鲁南制药,批准文号H20080240)10 mg,每晚口服一次。并根据是否存在糖尿病、高血压及其他并发症行相应药物干预,治疗过程中注意能量营养支持,生命体征稳定后,尽早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联合20ml丹红注射液(丹红药业,批准文号Z20026866)与250 mL规格5%葡萄糖配伍静滴,1次/天,两组均14天为一疗程。

1.3 观察指标

比较治疗前后FMA评分及NIHSS评分改善情况,FMA评分依据运动功能积分情况而定:Ⅰ级:<50分;Ⅱ级:50-84分;Ⅲ级:85-95分;Ⅳ级:96-99分;Ⅴ级:正常,运动功能积分100分。NIHSS评分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比较两组Fib、D-D等指标改善情况,用Stago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法国STAGO公司)测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疗效标准:治愈:减少91%以上,未留病残,可维持正常的工作及生活;显效:减少90%以下,但不足46%,病残程度1~3级,部分生活工作可自理;有效:减少45%以下,但不足18%;无效:减少不足17%,甚或病情恶化[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FMA及NIHSS评分情况

治疗前指标具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FMA评分升高,NIHS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更高,NIHS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FMA及NIHSS评分情况(分,x±s)

2.2 血液流变学情况

治疗前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ib、D-D数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ib、D-D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血液流变学情况(±s)

表2 血液流变学情况(±s)

注:a:P<0.05,与治疗前比较

组别nFib(g/L)D-D(μg/m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423.82±0.633.25±0.51a2.87±0.341.94±0.21a观察组403.86±0.642.79±0.32a2.79±0.361.47±0.16a t 0.50323.1820.42026.592 P>0.05<0.05>0.05<0.05

2.3 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13、11、8、10例,总有效率76.19%。观察组分别17、11、9、3例,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5,P<0.05)。见表3。

表3 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 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疾病,病机复杂,患者多为老年人,常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可损伤血管内皮,导致血小板凝集,诱发高凝状态,使血流速度明显降低[5]。此时若机体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血栓脱落堵塞血管即可发病。西医以对症支持为主,抗凝、抗血小板、营养支持、调脂、早期康复训练等联合应用的方案对于促进疾病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良反应大,且部分患者并未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本病隶属于“中风”范畴,患者嗜食肥甘厚味,痰浊蕴结于血管脉络,此时可因情志不畅、寒冷等因素影响脉络舒缩而动风。痰浊困阻则清窍失养,然痰邪日久不去则瘀血亦可内生,加之发病时脑部血流不畅,因此风痰是致病的重要病理因素,瘀血则是必然出现的产物,且伴随疾病全程,因此活血化瘀是本病的重要治疗思路[6]。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而言,发病前积极活血化瘀可促进血液运行,预防梗死发生,发病后则可加速各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研究。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此与中医“瘀血”理论相符合。丹红注射液由现代高科技手段提取红花、丹参而成,红花活血化瘀、调经止痛,丹参散瘀止痛、清心安神,两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功效。研究发现,丹参、红花可改善微循环,加速脑组织血流,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缺血灶血供恢复,还可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及携带氧的能力。氧化应激失衡与炎症反应的关系已得到多项研究证实,丹红注射液还可降低自由基水平,从而促进炎症反应改善[7]。

观察组联合丹红注射液,患者NIHSS及FMA评分均改善更显著。D-二聚体是交联血小板激活及纤维蛋白降解的特征性物质,机体内继发性纤溶活性提高时可明显升高[8]。Fib是常见的凝血功能指标,高凝状态时Fib可显著升高。治疗后患者Fib、D-D等指标降低,高凝状态改善,但观察组方案显示出了较大优势。临床疗效方面,对照组总有效率76.19%,观察组高达92.50%,证实了其显著疗效。综上,我们认为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1] 卫明圣.脑心通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2,5(11B):53-54.

[2] 郑学威,方俊成,王伟军.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疗效及对患者血浆金属蛋白酶-2、8水平影响[J].中国药师,2014,17(3):431-432,440.

[3] 耿介立,俞 羚,孙亚蒙,等.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处理指南: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的健康职业者指南[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3,10(1):33-80.

[4] 贡国付,曹会波.小续命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疗效观察[J].国医论坛,2013,28(3):46-49.

[5] 李淑玲,唐霞珠,熊 佳.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9):109-111.

[6] 朱海霞,郝利霞,张 琰.早期康复训练联合行为学疗法治疗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分析[J].安徽医药,2015,19(3):499-503.

[7] 戚柳杰,裘益仁.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大内皮素1、D-二聚体及血清脂蛋白(a)的影响[J].浙江中医杂志,2016,51(6):464.

[8] 宋 欣,蒋丽萍,李林萌,等.血浆APTT、FIB、D-二聚体和hs-CRP检测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65-67.

R741

B

ISSN.2095-6681.2017.24.100.02

本文编辑:李 豆

猜你喜欢

丹红氯吡缺血性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脑梗塞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丹红注射液就冠心病临床疗效及药物机制研究进展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丹红与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药物经济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