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犯罪片《追凶者也》的纪实风格

2017-11-16西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500

电影文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保平老二纪实

雷 婷 岳 堂 (西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曹保平被认为是一位极富创作激情的导演,其创作态度和水准是有目共睹的,他每次出手都能赢得无数的好口碑。有人说他是“获奖专业户,影帝制造机”,从早期的电影《李米的猜想》《狗十三》等在各大电影节频获嘉奖,到《烈日灼心》创造了传奇的“影帝三黄蛋”,再到2016年的《追凶者也》在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获得最佳影片提名,刘烨凭借在这部作品中的出色表现获得最佳男演员的殊荣,印证了曹导出手必不同凡响的说法。也有人说他是“犯罪片老司机”,剧作稳健扎实、精益求精,逻辑思维成熟严密,故事讲述跌宕起伏,把商业片进行风格化的表达,既融入当下电影产业化的大流,又保持自身对艺术风格的追求,极大地拓宽了国产犯罪片的表现视域。

《追凶者也》把犯罪题材与黑色幽默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采用非线性叙事手法把一桩命案的三个不同视角进行多维度展现,巧妙地提高了观影乐趣。从三个人物的三个不同角度,围绕同一起事件讲述正反时间差中的三段故事,随着多维度的细节整合,悬念恰到好处地被解开。宋老二(刘烨饰)被村里人误认为是杀人凶手,舆论压得他抬不起头,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走上了漫漫追凶之路。王友全(段博文饰)贪便宜捡了被害者的摩托车,摩托车上遗留着真正杀手的外套,他一路被宋老二追逮,一路又被真杀手董小凤(张译饰)盯梢。董小凤是全片笑料和讽刺的集中展示,号称“五星级杀手”的他交错连环,笑料百出。从三个角度讲述的这三段故事,层层剥开,到最后谁是凶手却不是最重要的了。当观众看到王友全为了心中的道义逃跑又折返时、看到萍姐对小凤的情感时、看到董小凤讲出自己抢劫杀人的真正原因时,影片主题得到思想性的升华。这部看似荒诞疯狂的黑色犯罪片实际上离现实如此之近,让人边笑边感慨,残忍的现实与黑色幽默的表现方式共同构建起一幅真实带来的期待错位的纪实主义佳作图景。巴赞曾发表过著名电影理论:“人们通过想象去发现各种能增强现实可信性的符号,使生成的影像尽可能地接近现实,这也是人们在影像生成过程中,处理能指的缺陷的一种有效方式。”[1]巴赞理论对中国电影的影响非常深远,本文旨在通过探究《追凶者也》这部作品呈现出的纪实风格,来分析商业化与娱乐化背景下曹保平电影的独特魅力与镜鉴意义。

一、人物塑造:呈现普通人的生命本真

人物塑造被称作电影叙事的核心所在,是一部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电影艺术所能达到的思想高度的重要标志。美国著名剧作理论家罗伯特·麦基曾对人物塑造进行归纳:“人物塑造是所有可观察到的素质的总和,是一个使人物独一无二的综合体:外表特征,加上行为举止、语言和手势风格、性别、年龄、智商、职业、个性、态度、价值观、住在哪、住得怎样。”[2]在进行人物塑造时,所有“素质的总和”呈现得是否周到细腻,“可观察到的素质”能否体现“潜在的”“隐藏性的”“不可观察到的素质”,是电影人物塑造的关键。《追凶者也》这部影片真实而深刻地将镜头对准了这样一批典型的社会底层人物:故乡“边缘人”修车工宋老二,城市“漂泊者”无业青年王友全、餐厅服务员杨淑华,外来“务工人员”夜总会服务员董小凤、舞女萍姐……以这群普通人物的现状为背景,用最真实的镜头语言讲述这样一群生命个体的本真面貌。

影片第一条叙事线索的主人公宋老二是一个修车工,在西南一隅偏远山村的一条盘山公路旁,开着一家破烂不堪的修车铺,穿着邋遢、面庞黝黑,独自一人抚养着上高中的儿子,本该波澜不惊的生活被他的一个老“冤家”猫哥的死给打破了。由于他之前与猫哥有过一些小恩怨,加上猫哥的媳妇一口咬定他曾大言不惭地说过要杀猫哥,他成了警察眼中的重点嫌疑对象,也成了全村人茶余饭后讨论的焦点。曹保平在影片中赋予了他普通的情感,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撇开毫无头绪的派出所警察,开始了踽踽独行的追凶之路。直到影片最后,他才明白这一系列事情的起因是他执意不肯搬迁祖坟影响开发商发展经济造成的,而他不迁祖坟的原因只是想“有一个说话和哭一鼻子的地方”,影片把如此单纯的普通人的情感渲染得淋漓尽致。在他脆弱而丰富的情感世界背后,是他被主流世界抛弃的掠影,他游走在这个山村世界的边缘。通过对宋老二的人物塑造,观众看到了一幅故乡“边缘人”生活的浮世图。

第二条叙事线索的主人公王友全是一个出身农村的无业青年,人还是来自故乡的小人物,但他的故事的发生地点从农村转移到了城市。穷困潦倒的、连车费都掏不起的落魄乡村古惑仔,信奉的人生格言是“出来混的,要有诚信”。开始他逃得火急火燎,但当他从女朋友的电话里得知自己被诬陷为杀人犯的时候,立马从去省城的路上折返回家找宋老二对质,还很仗义地给宋老二提供破案线索,并且信誓旦旦地答应帮宋老二保密。观众发现了这个伪凶手的可爱之处。感受到了导演赋予角色的有血有肉的思想情感。作为城市的“漂泊者”,他虽过得艰辛却有自己内心的追求,贫穷却对未来充满希望。

第三条叙事线索的主人公董小凤是一个来自异地的打工者,操着一口浓重的东北腔调,从后续的故事里我们得知他和女朋友萍姐是为了逃避抢劫金店的法律制裁,才来到异地他乡谋生的。号称“五星级杀手”的他有点偏执有点傻又有点可怜,一出场整部影片的画风就变了:穿白西装杀人,照片都看错的“笨贼”,屡战屡败的杀人过程,自带喜感的动作和眼神,使这位外表文弱、内心凶残的赏金杀手并不招人讨厌,反而成了整部影片的喜剧元素集中点。直到影片结尾他被捕时说的那一段话,观众得知,他勤勤恳恳工作为的是拥有自己的一套房子,犯罪是被房地产奸商逼的,其实他也是受害者。作为最底层人民对于生活的向往和憧憬被层层现实击破,所有人都明白了作为“外来人”的他走的是一条多么不易的寻觅之路。

二、原生态视听元素:展示国产犯罪片的原貌

曹保平导演对云南似乎有着难以磨灭的特殊情结,从《光荣的愤怒》开始,这已经是第二部以云南农村为背景的长篇作品了。云南作为西南地区的一部分常被冠以欠发达的头衔,事实亦是如此,云南人面朝黄土地背朝乱石滩,大部分居民以农业生产为主,相比于其他地区,他们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生活艰苦。正是这样的生活现状造就他们朴实、憨厚的个性。曹导选择云南作为叙事背景,看重的不仅是这片土地上美丽而奇特的自然风景,还有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的人们骨子里透出来的那股厚重的淳朴的情感。

《追凶者也》在风格和气质上与以往的犯罪题材完全不同,它用原生态视听元素讲述了一个源于真实的故事。影片一开场,一名死去的男人横尸于云南边陲的一条水渠旁,随后镜头横扫过他血肉模糊的身体、沾满鲜血与枯草的凌乱的头发,一群正在取证的警察逡巡于这荒凉、粗粝的西南一隅。这种苍凉而粗犷的感觉,瞬间将观众带入原生态式的纪实犯罪电影的观感之中。不仅是故事开端的氛围如此,整部影片都贯穿着这种西南边陲的荒蛮之感。宋老二为了给受害者一点补偿,用蛮横掠夺的方式到王友全老家抢猪的桥段,整个村子被搅得人仰马翻,宋老二抢到猪找到买主,拿着钱送到受害者家里的全过程,西南一隅的偏僻小村庄整体苍凉的气息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董小凤为了兑现给“客户”杀一送一的承诺,不惜冒着暴露自己的危险在村子里跟踪宋老二,沿着弯弯曲曲的石子路,破旧的村社一览无余,紧张的追杀加上强烈的画面颜色对比度,杀戮气息弥漫在其中,浓烈的纪实风格突出。

在听觉元素方面曹导巧妙地将云南方言与东北方言植入其中,用特色方言得天独厚的喜剧优势更加真实化、平民化地讲述整个故事,营造极具纪实风格的传播环境。刘烨在接过曹导的剧本之后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学习云南话,虽然他饰演的宋老二说的云南话并不算完美,但观影时却几乎不受影响。并且正是由于他的这种囫囵不清的表达方式,更加写实地展现了一位不善言辞、憨厚老实的云南修车工的本来面貌。出生于黑龙江的张译一出场就操着一口流利的东北方言,以假乱真的东北腔调把一个凶残却不怎么幸运的憨贼演绎得入木三分,将影片的喜剧性发挥到最大限度的同时,也拉近了与观众的心理距离。

众所周知,电影中出现的各类道具并不只是随意出现的物品,它们是电影创作者根据电影内容、思想情感、情节推动的需要而精心设计的。作为犯罪片,《追凶者也》中所使用的道具也是别具一格。“在警匪片中,现代技术的种种产品是主人公身份的标志,也是某种力量和权力的象征(固定道具:汽车和枪支)。”[3]片中宋老二所使用的经典道具是一辆破旧的深色皮卡车。宋老二驾驶着这辆皮卡车从一路追凶到被真凶追杀,最后车子烂得玻璃全部碎掉、车门关不上、火打不着,这辆皮卡正是宋老二身份的象征,一位仅限于温饱的修车工,却执着地担负起了追查杀人凶手的责任。导演用极具真实感的道具塑造出一位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活现状和精神面貌。杀手董小凤在片中的牛角帽造型也是让观众过目不忘。他抢了一位“杀马特”小孩的摩托车和牛角帽去寻找他丢失的西服,生动有趣的牛角帽很好地呈现出这位杀手荒诞、黑色的气质,烘托出影片搞笑的喜剧氛围,为影片主旨埋下伏笔。另外,作为犯罪片的《追凶者也》没有大火力武器,只有一杆简易的鸟铳似的步枪,就连“五星杀手”也只有一把光秃秃的匕首。铁棒、板凳、绳索、网袋等一系列的作案工具充斥其中,这些接地气的道具设计,用逼真的纪实手法不断引发观众联想,赋予它们道具符号化之外的意象,表现主人公的底层人物身份。

三、固守人文关怀:现实主义主题显现

《追凶者也》的故事表现出曹保平导演对小人物命运的关注和同情,把他们对命运、生存、现实的抗争表现得如此深刻。影片改编自一个真实的事件——“吊水岩杀人追凶案”,曹保平更像一位时代的记录者,把边缘人的生活状态层层剥开展示给观众看。从宋老二不迁祖坟引发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事件开始,观众看到了个别农村人的愚昧和悲哀,城市边缘人的心酸和无奈。宋老二作为警察的怀疑对象被逮捕,提供证据极力说服警察去抓真凶,警察一句“你是警察还是我是警察?”问得他瞠目结舌,社会底层法制化进程缓慢和落后一览无余。董小凤与其说是一位杀手,倒不如说更像一个小丑。从一开始看错照片杀错人,到在车上打盹跟丢盯梢对象王友全,永远找不到自己丢失的西服,心急火燎地一直吃不上一口粉……这个常常犯二出岔子的杀手,弄得自己鼻青脸肿、行若狗彘,活生生地被逼成走投无路的小丑。愚蠢、倒霉、疯狂却不自知的他,最后在警察的重重围堵下色厉内荏地挥着手臂,声嘶力竭地嚷出他的心里话,最后却死在了警察的一发子弹下,卑微的生命戛然而止,不禁让人生出巨大的悲怆感。

曹保平导演之前所有的铺垫,终于有了存在的价值,从逗人发笑到引人慨叹,在憨民、悍匪与笨贼间,用纪实主义风格手法探索出了一条更具人文关怀的路子。

猜你喜欢

保平老二纪实
茶条槭叶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好人范保平
砚边纪实
郑老二
曹保平:拍电影,终极是拍一种氛围
老二为什么比老大精
借钱
CHINAPLAS2016采访纪实
混乱实验室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