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恐怖电影的审美文化

2017-11-16西安外事学院陕西西安710077

电影文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恐怖电影恐惧感吸血鬼

李 敏 (西安外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7)

一、美国恐怖电影发展简述

恐怖电影因其叙事题材及表现方式的限制性一直未能成为美国电影之主流,但几乎伴随着整个美国电影的发展历程。近年来,随着题材的拓展,恐怖电影也成为奥斯卡金像奖及世界重要影视奖项的新宠。早在美国电影产生发展之初,吸血鬼题材的恐怖电影便已进入观众的视野,讲述吸血鬼德古拉故事的影片不断推陈出新,同时与吸血鬼题材并行的还有讲述科学怪人的恐怖影片,这两类题材的影片奏响了美国早期恐怖电影的交响序曲。到20世纪中叶,恐怖电影出现了明显转向。一方面,能够进入院线上映的恐怖心理片凭借其故事的创新性及小成本制作等优势获得了许多美国电影制作者的喜爱;另一方面,随着战后国际政治形势的风云日变,一些隐喻政治、军事或以冷战为背景的恐怖电影开始活跃在影坛之上,这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恐怖电影的叙事题材。[1]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的恐怖电影获得了越来越多电影人的关注,许多好莱坞知名导演及演员均参与其中,随着创制力量的增强,美国恐怖电影也迎来了多元化发展的第一个“春天”。在这一阶段的发展历程中,我们能够看到依托民间传说、真实恶性事件、古老巫术、神话故事等内容进行的恐怖电影创作,也能够看到一些以现实生活为背景所创作的恐怖故事,惊悚、血腥等元素被更好地镶嵌在恐怖电影的创作之中。如果说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多元化发展是美国恐怖电影的第一个“春天”,那么在20世纪末美国恐怖电影无疑迎来了第二个“春天”,这时的恐怖电影在血腥画面和惊悚情节中融入了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其中的批判精神及现实意义更将美国恐怖电影的发展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纵观当今美国影坛的恐怖电影,可以依据不同的视点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题材类型上看,可概要划分为灵异类恐怖电影、科幻类恐怖电影、心理类恐怖电影等;从主角类型上看,又包括以人为主角的恐怖电影、以怪物、鬼怪等超自然力量为主角的恐怖电影;而从风格类型上看,也存在着重视听刺激和重现实批判等不同类型,宽泛的外延本身就彰显了美国恐怖电影的多元化发展和多元化价值,这也是恐怖电影的重要生命力。正因如此,恐怖电影也逐渐融入了世界影坛的主流价值观之中,就享誉世界的奥斯卡金像奖而言,恐怖电影也占据着一席之地,近年来更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巅峰奖项的领奖台之上,如“异形”系列影片、《七宗罪》《沉默的羔羊》《断头谷》《理发师陶德》《黑天鹅》等都曾经荣获奥斯卡金像奖的重要奖项及提名,这无疑彰显了恐怖电影在当今美国影坛上的重要地位。本文将立足美国恐怖电影的品鉴,适当引入美国影坛知名的恐怖影片作为范例,从其审美文化核心、审美文化载体、审美文化价值等方面对美国恐怖电影的审美文化进行研究。

二、美国恐怖电影的审美文化核心

审丑作为审美文化的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常见,但在艺术领域却存在已久。就当代美国电影艺术而言,恐怖电影无疑是审丑的艺术,恐怖电影不仅呈现出感官层面的“丑”,还讲述着精神层面的“丑”通过言“丑”的叙事方式来实现避免审美疲劳、揭露阴暗等独特的艺术价值,而审丑自然也成为美国恐怖电影的审美文化核心。评价一部电影是否为恐怖电影的首要标准就是是否能为观众带来恐惧感,所谓恐惧感是一种由恶心、焦虑、害怕等多元负面情绪所引发的心理状态。在恐怖电影中,创制者通过外化形象上的“丑”和能力层面、内心世界等方面的“丑”为观众带来恐惧感,并通过这种强烈的感官刺激传递着影片的价值观念。[2]

从外化形象层面来看,许多美国恐怖电影中的人或物的形象都令人感到恶心或畏惧,如在影片《变蝇人》中,男主人公布朗多是一个科学家,在实验过程中意外将自己的基因与苍蝇的基因相合,成为一个令人观之作呕的变蝇人。在变蝇的过程中,布朗多作为人类的血肉逐渐融掉,身上长出了苍蝇的硬毛和触角,形象十分可怖。尤其是在布朗多想与自己所爱之人融合时,观众以布朗多女友的视角融入画面,更是体味到恶心与害怕交织而成的恐惧感。在通过人物造型来营造恐惧感的同时,许多恐怖片还通过融入恐怖的元素或恐怖的情节来实现恐惧感的营造。如在“电锯惊魂”系列影片中,幕后黑手以强制的方式邀约普通人进行所谓的“游戏”,这些游戏或是残杀同胞,或是残害自己的身体,通过极端血腥和变态的方式来获得生存的机会,在“游戏”的过程中,相互残杀或自残的画面同样令观众感到恶心和害怕。在通过外化形象来营造恐惧感的同时,许多美国恐怖影片还通过制造非物化层面的“丑”来营造恐惧感,而获得奥斯卡金像奖青睐的影片《沉默的羔羊》和《黑天鹅》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在《沉默的羔羊》中,食人恶魔汉尼拔虽然帮助警官克里斯破获了由野牛比尔制造的连环杀人案,却凭借自己对人性的洞察力及操控人心的能力而成功越狱,成为影片女主人公克里斯在继童年羊叫噩梦之后的又一梦魇。在《黑天鹅》中,女主人公在同台分饰黑天鹅与白天鹅两个迥然不同的角色过程中,被完美主义的期许逼迫至崩溃的边缘,在神志错乱的情况下用碎玻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淋漓的鲜血中完成了白天鹅与黑天鹅的演绎,在获得掌声和赞许的同时也付出了生命。而女主人公在死前却还活在关于完美的臆想之中,可以说女主人公对于完美的畸形追寻已超越了生命。可以说,这些近乎变态或疯狂的银幕形象虽然并不会令观众作呕,却带来了一种更加深刻的恐惧感,更能够触及审丑艺术的本质。

三、美国恐怖电影的审美文化载体

正如上文所述,美国恐怖电影发展至今已具有广泛的外延,这一审丑艺术的表现载体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在早期的美国恐怖电影中,吸血鬼故事无疑是其最为主要的载体,由此引发的关于超自然存在及超自然力量的故事也一直是美国恐怖电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以人为叙事对象的恐怖电影也不胜枚举,这些不同类型的恐怖电影也丰富了美国恐怖电影审美文化的载体。

吸血鬼并不是美国恐怖电影中凭空创造出的恐怖形象,而是深藏于西方文化之中的传统形象。传统文化中的吸血鬼不仅拥有人类难以超越的寿命、速度和力量,还嗜血成性,对人类能够形成致命的打击。[3]在美国早期吸血鬼影片中,吸血鬼的塑造倾向于鬼怪,他们的形象瘦削诡异、幽居阴暗、杀人如麻。而在近年来的吸血鬼影片中,吸血鬼的塑造则更倾向于人,他们拥有着俊朗的外表和优雅的生活,甚至能够通过超能力融入人类社会生活之中,但始终不变的是吸血鬼永生和超能的特性。在吸血鬼影片发展的过程中,讲述鬼怪、僵尸、恶灵、狼人等超自然力量的恐怖电影也不断推陈出新,吸引着许多观众的目光,《暮光之城》、美版《咒怨》等系列影片都成为享誉世界的经典佳作。虽然吸血鬼等鬼怪、恶灵题材的恐怖影片常与惊悚和死亡相伴,却传递出人类生命与美好永存的期望。

在美国恐怖电影中,还有许多以人为视角进行创作的影片,这些恐怖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可大致划分为科学怪人和精神病人两类,他们生活在普通人群中,却拥有着不正常的心理和作为,从而为集体或个体带来恐怖而血腥的灾难。美国早期恐怖电影《弗兰肯斯坦》可谓是科学怪人形象的开山鼻祖,影片主人公弗兰肯斯坦是一位科学家,他曾经费尽心力地创造出了一个拥有人的思想的怪物,但伟大的实验并没有让弗兰肯斯坦感到喜悦,怪物丑陋而怪异的长相令弗兰肯斯坦感到厌恶,于是弗兰肯斯坦便将其遗弃了。在孤独的生活中,怪物渴望与人交流,有人相伴,却因怪异的长相而处处碰壁,悲愤至极的怪物开始残杀教授的亲人,使教授变成了一个同样孤独的人。最终教授在千里追凶的过程中身心衰竭而死,而怪物也饮恨自尽。可以说,这部影片虽然通过制造怪物、怪物复仇等情节制造出了恐惧感,却批判了科技的失控及人类社会的冷漠与疏离,在惊悚之余带给人们沉重的思考。在《弗兰肯斯坦》之后,许多讲述科学怪人故事的恐怖电影均延续了这一叙事内涵。在近年来的美国恐怖电影中,精神病人常常成为叙事的对象,通过他们在常人社会中的非常之行传递一种“咫尺天涯”的恐惧感。在“沉默的羔羊”系列影片中,男主人公汉尼拔之所以会变成一个食人恶魔,其原因在于其令人备感惊悚的童年经历。汉尼拔的童年在二战的硝烟中度过,虽然躲过了屠杀和枪击,但汉尼拔的家人却死在了一队走投无路的士兵手中。饥饿溃败中的士兵不仅丧心病狂地杀害了汉尼拔的父母,还将汉尼拔的妹妹做成肉汤以抵御饥饿和严寒。半昏迷之中的汉尼拔也被好心的士兵灌食了由妹妹血肉熬制的肉汤,这段痛苦的经历虽然几乎被汉尼拔从记忆中抹去,但对其内心造成了难以治愈的伤害,使他成了一个外表如绅士的食人狂魔,令影片中的警员和影片外的观众备感恐惧。

四、美国恐怖电影的审美文化价值

提到恐怖电影,暴力、血腥、虐待,甚至是杀戮自然常伴左右,对此,人类将本能地产生恐惧感,同时这种恐惧感又具有艺术特性,并不具有现实威胁,所以能够在给观众带来短暂恐惧的同时起到释放压力、宣泄情绪的作用。一方面,恐怖电影中暴力而血腥的场面能够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在被这些陌生场面吸引后便会如身临其境,起到一种情绪宣泄的作用;另一方面,恐怖影片中的恐怖事件很少甚至不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相比于现实生活中的困难更令人恐惧与焦虑,当观众从电影世界回归到现实世界后,这种艺术化的恐怖呈现使其产生了一种战胜现实困难的勇气和力量。[4]

在通过感官刺激来宣泄情绪的同时,恐怖电影还具有更深层次的审美文化价值,那就是对于人类社会阴暗面的批判。在许多美国恐怖电影中,我们能够看到对于罪恶的极端惩罚,也能够看到由人类的贪婪、自大、自私、冷漠所导致的恐怖事件。在影片《七宗罪》中,连环杀人狂约翰认为自己是受神的旨意来惩罚罪恶,而这些罪恶虽然尚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并不足以触犯法律,却展现出包括贪婪、懒惰、愤怒、嫉妒等在内的人性之恶。在《异虫咒》中,异虫在人体中寄宿并控制着宿主的思想与行为,而事实上这部影片并没有单纯地借用科幻元素来讲述恐怖故事,而是用异虫隐喻了人性之恶。在异虫泛滥的小镇中,当权者利用特权征收保护费来谋取私利,拒不交费的居民将被诬陷有罪,而异虫正是影片中当权者自私、贪婪内心的外化体现。

众所周知,英雄主义是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电影中常有体现,而美国的恐怖电影自然也不例外,包括末日危机、外星入侵、异形祸乱在内的许多美国恐怖电影都彰显了个人英雄主义精神。在影片《三十极夜》中,艾本并不是具有超能力的英雄,而是在吸血鬼肆虐的威胁下,逐渐承担起了保护家人、保护家园的责任,逐渐成长为勇敢抵御灾难的英雄。

猜你喜欢

恐怖电影恐惧感吸血鬼
“吸血鬼”要开派对
为什么有人喜欢看恐怖片
犯罪恐惧感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学会与恐惧感共舞
“逆转”
邪恶的吸血鬼
学生经常性迟到的问题研究
杀死一只吸血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