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二情书》:人生的迷茫与传统的回归

2017-11-16陈富志

电影文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赌债西雅图情书

陈富志

(平顶山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2016年4月,薛晓路携原班人马推出《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以下简称《不二情书》),对全球化时代多元文化融合与碰撞过程中现代人的痛点予以探讨,影片上映仅仅六天票房就突破5亿。从票房来讲,其狂飙突进之势已超过《北京遇上西雅图》;从主题来讲,其关注点从“海外生子”“小三”等社会话题转向现代人的精神层面,呼唤迷失的现代人向传统文化回归,展示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一、人生的困窘与迷茫

《不二情书》中女主人公焦姣小时候安分守己,15岁随父亲澳门移民谋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以澳门赌场公关身份陪客户赌钱为营生,人送绰号“姣爷”。男主人公罗大牛14岁只身闯荡美国,父母离异,机灵圆滑的他成为加州房地产经纪人。两个原本生活在正常生活轨道上的年轻人,却因各自的家庭不幸被早早地抛到复杂的社会上,独自面对来自社会各方的压力和人生困惑,进而在追梦过程中陷入困窘,人生迷失了方向。

影片开场有一段“姣爷”做噩梦的场景:梦境中,“姣爷”骑着摩托车被一群手持刀枪棍棒的壮汉围攻,她左右突击与一群凶神恶煞般的壮汉拼命厮杀,最后与敌人一起坠下高楼。噩梦惊醒,醒来的现实是房东催缴房租的斥骂声,并随之被房东驱赶猪狗一样赶出出租屋,随身的衣物被房东扔得满街都是。随后画面一转就是一身靓丽冷艳的姣爷出入于奢华赌场陪赌客豪赌赚取不菲的小费。黑色的噩梦、破旧的出租屋、金碧辉煌的赌场三个色彩、场景、意蕴反差极大的画面对比中,导演薛晓路暗示出两个因素:一是姣爷孤身奋斗于复杂的社会中,面临各种困窘,霸气外表下难掩内心的脆弱与人生的迷茫;二是姣爷骨子里“女汉子”的个性色彩,不屈服于生活重压。而远在美国洛杉矶的罗大牛作为房地产经纪人,靠忽悠客户赚取生活费用。虽说事业一帆风顺,但世事的艰辛与生活的苦涩让他很早就学会了戴着面具待人接物,犹如蜗牛一般将内心世界严实地包裹在厚厚的外壳里。一个偶然的机会,一本《查令十字街84号》的书让两个生活在不同空间、不同文化语境、毫无生活交集与纠葛的人走到了一起。在互通书信的过程中,两人由最初相互的对敌、调侃、交流到敞开心扉进行心灵对话并最终互为灵魂伴侣。

姣爷混迹赌场耳濡目染,赌徒情结在游戏人生中处处凸显:年少时期为替父亲还赌债,豪赌解救父亲。但她也明了偿还赌债背后的无奈,发誓不再欠债。偶遇昔日崇拜的学霸郑义,赌徒心理促使姣爷又下豪赌百万,结果一败涂地,高额赌债让姣爷再次坠入深渊。走投无路之下,姣爷选择和邓先生去了拉斯维加斯。陪着富豪去拉斯维加斯跨年背后的潜在含义,一向精明的姣爷心知肚明,但她还抱着仅有的一丝幻想。如果说一赌暴富的赌徒心理促使姣爷迷失人生,被抛入非正常生活轨道,那么她与邓先生之间还是有些暧昧、微妙复杂的情感的。一方面邓先生的儒雅、深不见底的神秘感、雄厚的财富背景深深地吸引着姣爷,对他欲拒还迎;另一方面,她很明白跟着邓先生这样的“大款”,百万赌债可以轻松偿还;更主要的是,内心孤独而迷茫、自小缺少关爱的姣爷在邓先生那里找到了久违的“被人心疼”的感觉。姣爷在给罗大牛写回信之时,回头柔情地望着床上熟睡的邓先生的眼神,能看出她对邓先生动了真感情。但邓先生开出的偿还赌债的支票,彻底粉碎了姣爷的幻想,使她明白与邓先生之间存在的根本就不是她渴望的真感情,而是赤裸裸的金钱与肉体的买卖关系。姣爷一怒之下“向死而生”,凭借着胆大和好运气再次豪赌一场还清赌债,并潇洒地离开了邓先生。而姣爷与诗人之间的偶然相遇,是那种文艺青年对文学的单纯热爱,但现实的功利世界不存在真正的文艺青年。

与姣爷相隔万里的罗大牛在同华裔老夫妻林平生和唐秀懿的交往中,可谓颇费心机。他张罗着为老夫妻修房子,陪老夫妻度假,给老夫妻补办浪漫的婚礼仪式、准备温馨的晚餐等,让人感觉到罗大牛更加虚伪和市侩。他在老夫妻身上花费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所有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达到他最终的目的——购买他们夫妻的房产,获取更多的利益。在取得爷爷林平生的信任后,蒙骗爷爷稀里糊涂地签署了“放弃房产权的声明”,为达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铺平道路。在这一过程中,功利性目的和利益最大化是罗大牛追求的唯一目标。

影片向观众展示了姣爷与罗大牛追梦过程中的人生迷茫、海外漂泊犹如飞蓬一般无根可依的孤独感、无助感,华丽光鲜的外表下面难掩一颗脆弱的心灵。姣爷与罗大牛成为当代社会中功利角色的代表,用“虚伪+势利”概括并不为过。他们象征着现代人在喧嚣浮躁的社会中面临的共同功利性诱惑与人生困窘,并逐渐偏离了传统道德观念的轨道。

二、自觉的理性回归

如果影片一直照着这样的思路走下去,毋庸讳言是失败的。薛晓路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影片中一直隐藏着主人公由人生迷惘向传统文化回归的伏笔——中国古典诗词恰到好处的大量引用。笔者细数一下共有20处之多,涉及作家从春秋时代的孔子到清代张之洞等13位经典大家。影片中,古典诗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与象征,蕴含着薛晓路的人生态度与文化寻根。委婉含蓄的古诗词,寥寥数语就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现得淋漓尽致,传达出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着罗大牛和姣爷穿过人生的迷雾向着传统文化回归。

爷爷林平生用“勿惮劳,勿恃贵”,教育孙子做人要踏实本分、不怕操劳、不贪财。虽然是教育孙子的,但对代写书信的罗大牛来讲,不也是一场传统文化教育吗?“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是爷爷住院后写给罗大牛的字条,他用陆机《猛虎行》中的经典之语告诫罗大牛,男子汉做人要光明磊落,有职业道德,能自觉抵制住金钱、荣誉等各种来自社会的诱惑。优美的古典诗词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彰显出爷爷对罗大牛的爱之深、责之切。对于爷爷而言,最大的伤害并不在于罗大牛被金钱与功利蒙蔽的企图之心,而是在于他将不可告人的目的藏在了一个替老人圆梦的光鲜华丽的外衣之下,是不可饶恕的欺骗。这让罗大牛陷入了深深的反思,“我活成了一棵仙人掌,以为伤害了别人,却发现最痛的是自己”,恰恰印证了罗大牛内心的真诚忏悔与反思。受爷爷的感召,他诚心诚意地找爷爷道歉;真心帮助来美国求学买房的母子二人。送爷爷魂归故里之际,奶奶与罗大牛的对话中运用了三个经典之语:“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心安即吾乡”“父母在,不远游”。爷爷一生倔强刚强逞能,从不愿意低头认输,就算和奶奶表白都是透着那股倔劲儿。他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根底,酷爱自己的文化,古文诗词信手拈来,写一手方方正正的中国字,家国观念融入灵魂深处。爷爷少小“居蛮夷之地,与魑魅为群”,离世魂归故里,实则是暗示着海外游子向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受爷爷、奶奶的教诲,罗大牛阔别家乡将近20年后首次回归故里,在机场和亲生父母紧紧拥抱。孝道文化传承至今,血浓于水的情结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不断变化中正渐渐变淡,罗大牛与父母的深情拥抱,可以说是海外游子对传统文化的拥抱和对“家”“国”故土的眷恋。而爷爷、奶奶70年的爱情长跑路上相濡以沫,在无情岁月的沉淀之下成为金不换的爱情代言。他们感人的爱情与“家”“国”情结宛如一盏明灯照亮罗大牛的灵魂。爷爷、奶奶也成为他的人生导师,引导着罗大牛对人生和爱情的思考,使他的人生观和爱情观悄然发生着变化,曾经忘掉的初心渐渐找回,进而完成了罗大牛从人生的迷惘向着传统的回归。

而姣爷从人生迷惘到传统的回归是在与“教授”罗大牛的不断引导、臆想中与“教授”交流辩驳、有效沟通探讨之下发生的。影片中姣爷共有三次人生改写的扭转关口,除了“持刀救父”“豪赌百万”之外,就是偷拿邓先生的百万筹码还赌债。在这个即将突破做人道德底线的关键点,姣爷与“教授”罗大牛展开了臆想中的辩驳。“教授”再三劝导告诫姣爷若“不悬崖勒马”必将万劫不复,若想“绝处逢生”必先“悬崖勒马”。最终姣爷听从了“教授”的劝告回归理性的思考,止住了迈向深渊的步伐。罗大牛把从爷爷、奶奶那里接受的儒家文化的教诲与心得,在信中分享给万里之外的姣爷,与姣爷在人生观与价值观上产生共鸣,进而达到心理情感的高度契合,使得姣爷也得到传统文化的洗礼。因而,罗大牛与姣爷书信沟通的过程,就是一种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过程,并影响着两人未来人生道路的选择。在经历过世事的风雨和与罗大牛的人生探讨后,姣爷以“向死而生”的决绝勇气直面人生,其正确的符合传统文化主旨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婚姻观得以树立,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其灵魂进行洗涤,进而拉开了她重获新生开始美好生活的序幕。

三、迷途知返的根源

姣爷和罗大牛之所以能够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拨开人生迷雾回归传统文化,关键在于两人灵魂深处都有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向往和追求。少年时代姣爷和罗大牛都受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两人彼此的想象中,“教授”与“女学生”形象实际上折射出两人理想中的人生目标:一位是饱读诗书,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教授;一位是贤淑聪慧、求知若渴的好学生。无论是“好教授”还是“好学生”,在传统文化中都是人们向往的正面人物和追寻的目标,代表着传统文化的正确方向,有着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对古典传统爱情的坚守和向往。不难想象,如果不是双方后来发生的家庭变故,罗大牛有可能就是一位大学教授,姣爷也有可能就是另外的淑女也未可知。

此外,姣爷和罗大牛能够迷途知返还在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深刻内涵、无穷魅力与文化感染力,彰显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2016年5月和6月,习近平连续两次对“文化自信”加以强调,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①。由此可见,“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的前提和根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精神境界与人格得以升华,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来讲是最佳的精神食粮。文化多元与全球化背景下,现代人忙于追梦的过程中由于面临着各种诱惑和压力,前行的步伐太过于匆忙,走得太远,渐渐忘记了出发的初衷和本心,丢掉了灵魂,迷失了人生。姣爷与罗大牛在迷失的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并不断探索,最终回归正常的人生轨迹,向着传统文化回归,彰显出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文化自信”。不难发现,导演不正是以艺术的形式诠释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②的命题吗?影片《不二情书》的社会价值就在于其以鲜活丰满的艺术形象,恰到好处地宣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无穷魅力,告诉世人中国的“文化自信”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坚实厚重的文化积淀与代代的薪火相传。

毋庸置疑,《不二情书》比起《北京遇上西雅图》的确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仍有一些缺憾。例如《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就片名来讲就是一个败笔,对看过《北京遇上西雅图》的观众来讲是一个蓄意的误导,骗取观众的心理预期,有愚弄观众之嫌。《不二情书》与《北京遇上西雅图》无论是故事主题、主人公、情节发展,还是故事地点,两者都没有任何相关性,颇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按照薛晓路的解释是,“从制片方和发行宣传的角度来说,《北京遇上西雅图》这个名字对市场更加有吸引力”③。由此可见,她想借助《北京遇上西雅图》在观众心中尚存余温的影响力,达到自己的商业目的。纵观影片整体取得的成功,一些不足之处就显得瑕不掩瑜、无伤大雅了。

注释:

①② 陈振凯、雷龚鸣、何美桦:《习近平谈文化自信》,《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7月13日,第12版。

③ 薛晓路、潘若简:《邂逅浪漫爱情片——〈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对谈》,《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

猜你喜欢

赌债西雅图情书
丈夫欠下赌债,妻子无需偿还
我该不该管弟弟欠下的赌债?
NBA重回西雅图?
一封情书
夫妻共同债务的承担问题
我该不该替儿子还赌债
暖暖的等
遇见西雅图
情书
从西雅图到热那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