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动画电影的成长主题

2017-11-16

电影文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历险葫芦动画电影

何 芬

(武昌首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0)

成长是人类艺术中永恒的主题。对于少年儿童来说,成长更是一个涉及日常生活、精神突围与自我言说的重要话题。因此,在迪士尼、皮克斯等西方动画工场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动画人们对成长主题始终不离不弃。自中国动画电影肇始以来,成长主题也一直贯穿其发展过程,在中国特有的语境下,形成了自己的模式与风貌。

一、个体意识萌发式成长主题

益智类的动画电影是国产动画电影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观众主要为低幼儿,其内容以科普故事为主,目的便是对观众进行知识的传授。在这一类动画电影中,主人公的成长往往是个体意识萌发式的成长。主人公在知识范畴或是行为规范上存在一定的欠缺,犯下了错误,然而却得到了周围如长者、老师等人的指点或教导,于是掌握了知识点或行为规范,产生了明显的进步。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主人公需要他人的帮助,但是其成长依然是个体意识的萌发,成长是由主人公的自我醒悟和自我习得成就的。

就主人公在知识范畴上的成长而言,最为典型的便是中国第一部科普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1961)。这部电影尽管只有15分钟,但却荣获了第一届中国电影百花奖中的最佳美术片奖,是我国动画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观众在电影中感受到的除了小蝌蚪对母爱的执着向往以外,还有小蝌蚪的自我建构过程。小蝌蚪在寻找自己真正母亲的过程中,先后问了好几种动物,先是遇到小鸡和母鸡,知道了母子关系的存在,找到了母亲也就找到了对自己的定位;于是小蝌蚪找到了虾公公,在“大眼睛”的线索下找到了金鱼;又在金鱼“白肚皮”的提示下找到了螃蟹;最后在乌龟和小乌龟那里得到一个“妈妈跟孩子总是一个样嘛”的信息后又找到了鲶鱼,直到青蛙母亲找到鲶鱼,蝌蚪与青蛙才母子相认。从科普意义上来说,幼儿接受到的知识包括“青蛙有着大眼睛与白肚皮”“妈妈和孩子不一定一个样”“蝌蚪长大会变成青蛙”等。在整个过程中,小蝌蚪们也逐渐意识到了“我”是谁,“我”为什么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我”将来长大以后又会是什么样,渴望认识自己,渴望着长大,这是幼儿的一种普遍的心理倾向,电影便将这种典型的个体意识的萌发以妙趣横生的方式表现了出来。

就主人公在行为规范上的成长而言,国产动画电影则有如同样由上影出品、持永只仁(方明)执导的黑白动画片《小猫钓鱼》(1952)。在《小猫钓鱼》中,小猫妙妙与弟弟咪咪性情相反,姐姐勤劳听话,早上妈妈一叫就起床,而咪咪却贪玩懒散,早上赖床,洗脸的时候吹泡泡等。母子仨来到河边以后,妙妙就在妈妈身边专心钓鱼,咪咪却三心二意,投下钓饵以后就去玩耍,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连水底的青蛙都用破草鞋来嘲笑他。最后,妈妈与妙妙满载而归,咪咪却两手空空。晚上吃饭时,妙妙与咪咪发生了争吵。在妈妈的教育中,咪咪感到很惭愧,下次钓鱼时,他就专心地盯着浮标,最后成功钓到了大鱼。电影中的咪咪调皮而不顽劣,听话明理,妈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教育。姐姐这个“好孩子”的榜样固然重要,但咪咪本人从无鱼可吃,到获得大鱼这一奖励的转变,是他自己的主动改变。单纯就“钓鱼”这一行为来看,钓鱼既可以是休闲娱乐,也可以锻炼身体,然而在《小猫钓鱼》中,“钓鱼”却被设定为生产劳动,这是与20世纪50年代号召建设新中国这一背景分不开的。整部电影要传达的便是在生产劳动中务必要专心致志,知错能改,这样才能获得丰硕的劳动成果。动画片的主题歌、脍炙人口的音乐教材所阐明的也是这一道理。

表现个体意识萌发式成长的国产动画电影一般都显得情节简单、篇幅短小,形象设计与情节构造也简繁得当、生动有趣。另外,从目的性来看,这一类动画电影劝谕和说教的气息也较浓,只是作品本身高超的艺术性使得这种说教并不生硬。

二、社会启蒙式成长主题

与个体意识的萌发、完善相对的则是社会的启蒙。通常情况下,成长这一行为也拥有一个社会化进程。在经历了童稚时期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人开始走向独立个体后,无论此时人是否脱离家庭,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如与同学、老师的交往,参与读书、工作等活动。这一过程人未必有清晰的引领与教导,但是受到的启蒙却又是无处不在、潜移默化的。这一类成长主题可以归结为社会启蒙式的成长主题。这一类型的动画电影显然针对的是年纪稍大、处于少年时期的观众群体。在强调政治话语的年代,国产动画电影中曾经出现过一批“小英雄/好孩子成长史”类型的电影,如主人公是小战士的《东海小哨兵》(1973)、《小八路》(1973),或主人公开始考虑个人利益、家庭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的《长在屋里的芦笋》(1976)等。在艺术上,这类动画电影或采用剪纸,或采用木偶剧形式,均可圈可点。然而在思想上,这一批影片中“成长”被简单与“先进”的政治意识觉悟画上了等号,社会启蒙也被狭隘地理解为战争的洗礼和党的教育,因此并不能成为社会启蒙式成长主题的代表作。

而《宝葫芦的秘密》(2007)则不一样,这部由朱家欣、钟智行执导的电影改编自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的同名小说。早在1963年与1990年,该小说就曾被搬上大银幕,其中1963年版为真人电影;1990版的同样由朱家欣执导,并尝试了水墨动画的表达方式。而在2007年版中,朱家欣为电影加入了许多新时代的元素,并且在特效上与迪士尼实现了空前默契的合作,但是其成长主题却是没有改变的。在电影中,王葆是一个普通的男孩子,他有着和其他人一样的理想,如考试考高分,成为兴趣小组中出类拔萃的人,赢得游泳比赛等,然而由于个人能力的限制,王葆总是不能如愿。一次意外他得到了一个号称能给他所有想要的东西的宝葫芦。一开始王葆感受到了“心想事成”的感觉,然而他很快就发现了不对劲,因为宝葫芦总是简单直接地将东西瞬间转移给他,如王葆下棋时想“吃”对方一个“马”,棋子就直接往他嘴里塞,把整个玩具店的玩具都搬来送给王葆等,宝葫芦导致王葆身边的世界陷入了混乱中,两人终于翻脸。

在电影中,实现成长的不仅仅是王葆,还有宝葫芦。在前两版电影中,宝葫芦是一个拟人化的“神器”,被塑造为一个反面的老年人形象,当王葆终于狠下心来扔掉宝葫芦时,观众是为王葆感到高兴的。而在2007版电影中,宝葫芦成了一个更活生生的角色,他一心一意地帮助自己的小主人,可惜因为不谙世事而总是好心办坏事。当他因为自焚而灰头土脸,说“小主人不要我了”的时候,观众会为他感到惋惜难过。无疑,两个人实际上是一对年少懵懂的好朋友,这一次相遇让他们都明白了社会有着一套他们之前没有意识到的规则。王葆的成长主要是终于明白了“不能不劳而获”,而宝葫芦则是理解了帮助他人不能只凭借满腔热情,不能只单纯满足他人的需要,而更要从长远来为他人考虑。

相比有着前一类成长主题的电影而言,在社会启蒙中实现成长的主人公往往拥有更为丰满的形象,主人公的变化是历时性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种变化本身就有着情节意义。正如俄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巴赫金在《小说理论》中针对“成长小说”时指出的,时间已经进入到了角色的内部,时间与人物形象本身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宝葫芦的故事》中,王葆的成长就是在看似平静的学习生活过程中,不断与老师、同学、父母、售货员甚至社会青年等打交道而完成的,是一个随着宝葫芦对其欲望满足程度不断提高的渐变过程。

三、历险战斗式成长主题

莫迪凯·马科斯曾经在讨论成长小说时将其定义为:“成长小说展示的是年轻主人公经历了某种切肤之痛的事件之后,或改变了原有的世界观,或改变了自己的性格,或两者兼有;这种改变使他摆脱了童年的天真,并最终把他引向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成人世界。”其蜕变之路往往是“天真—诱惑—出走—迷惘—考验—失真—顿悟—认识人生和自我”。这一观点也是可以用于电影批评的。以历险、战斗为成长主题的动画电影中,叙事的重点便是在对主人公有着关键影响的“切肤之痛的事件”,其中历险、战斗对应的便是蜕变之路中的“出走”“迷惘”“考验”等。这些重大事件可以视作主人公人生中的仪式,经历过此仪式后,主人公才能够完成多方面的成长。此外,成长主题的叙事一般是封闭性的,而“出走”之后的历险与战斗无疑可以为电影增添矛盾冲突,如暴力、死亡等,从而使电影有必要的铺垫—高潮—尾声。主人公经历了一个时间与空间上的双重旅程,其中的见闻和经历对于观众也是极具吸引力的。相对于社会启蒙式而言,这一成长主题更为激烈,也更具有可看性。

例如,在常光希执导,讲述沉香“劈山救母”故事的《宝莲灯》(1999)中,沉香失去母亲三圣母,被舅舅二郎神软禁便是他的“切肤之痛的事件”。在知道自己的身世之后,沉香带着土地爷在他手心写下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八个字逃离天庭,在小伙伴的陪伴之下踏上了救母之路。如果说在二郎神身上沉香看到了天庭的冷漠,那么当沉香从霹雳大法师手中夺回小猴时,他见识了人间的险恶。其后沉香带着不再能亮起的宝莲灯与小猴相依为命,共同穿越千山万水,终于成为一个健壮的少年,拜谒了孙悟空,再一次得到了孙悟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谆谆教诲,最后沉香在岩浆中寻找到了神斧,并击败了二郎神,与母亲团聚。在《宝莲灯》中,沉香的历险是电影的主体,沉香也是在前途未知的旅程中长大成人的。沉香以幼小的身躯经历过漆黑山洞、漫漫黄沙、滔天巨浪、烈烈旭日等之后,就成了长身玉立的少年,而后来与二郎神的打斗过程则并非重点。

与之相反的则是田晓鹏的《大圣归来》(2015),电影讲述的是孙悟空的成长。齐天大圣的神仙属性使其并不会具有明显的生理意义上的变化,他的成长是体现在心理上的。魔的杀性、佛的智慧与人的温情共存于孙悟空的身躯中,只是这些都在大闹天宫之后被强行封印了。电影伊始,孙悟空因为长久被镇压于五行山下失去了法力而心如死灰,在结识了江流儿之后,孙悟空被迫护送江流儿回长安,并于途中结识了猪八戒与白龙马。但是孙悟空并不是在历险中成长的,促使他成长为曾经的“大圣”的是他与妖王的决斗。大圣的责任感和战斗豪情被江流儿的死彻底激发,于是他决心杀死妖王为江流儿复仇。战斗成为大圣成长的关键点。

成长主题并非只是主体从低龄走向高龄,它是复杂的,包括人对自我的认识、对生命意识的萌生,也包括对外部世界、他人的生存境遇的认识。对外部世界的想象与接受与对理想自我的追求,既可以出现在存身于社会的平凡的每一天中,也可以出现在不同寻常的、惊心动魄的历险、战斗中。成长主题动画电影是一个帮助青少年儿童加强上述认识,提供一种理想成长范式的工具。成长主题对受众的引导与启迪作用使其必然成为动画电影的惯用主题。国产动画电影在成长主题的表现类型、表现方法上面是较为全面的,如未来在内容与主题上进一步丰富,必然能够继续拓展受众群体,更好地挖掘“成长”的内涵与外延。

猜你喜欢

历险葫芦动画电影
“葫芦镇”上喜事多
写意葫芦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电影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我的“历险”记
我的“历险”记
我的“历险”记
我的“历险”记
宝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