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动画电影的东方美学呈现

2017-11-16

电影文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麦兜动画电影诗意

何 帅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广东 东莞 523419)

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在画面制作与选材方面都有显著的变化。许多优秀的动画影片既有强烈的商业诉求,在艺术性方面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如,《麦兜》系列、《捉妖记》(2015)、《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5)、《大鱼海棠》(2016)等。国产动画影片在追求画面美感与冲击力的同时,更加注重题材的选取与叙事艺术。这是许多动画影片能够赢得票房和口碑的主要原因。并且,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很多电影创作者开始关注在动画电影中注入独特的东方美学元素,使得影片更富可观性与独特性。这是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从这一角度对国产动画电影的审美特质进行探讨,不啻为一个有益的方向。本文从诗意性、意象性与神秘性三方面出发,探讨国产动画电影中的东方美学呈现。

一、诗意性

诗意性是东方美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如果说西方美学及其研究方式思想充满了概念、范式与逻辑形式等理性色彩,东方美学则是感性主义至上的。东方美学强调个体从自己的内心情感出发体察周围事物,其表现形式与感知是主观的、印象式的和多义性的,有着鲜明的“诗兴思维”。中国的很多艺术形式中这种“诗性思维”的存在是极为鲜明的。电影作为一种大众艺术,既反映了电影创作者的艺术观,也是一个民族审美文化的体现。动画影片同样如此,很多成功的动画作品,恰恰在于很好地运用了东方美学的诗意性,使其影片更具吸引力和生命力。

对于动画电影来说,诗意性首先体现在画面风格上。电影与绘画都属于视觉艺术,二者的相关性很高。中国传统绘画可以说是一座宝库,如,战国的帛画、唐代的人物画、宋代花鸟画以及明清时期的水墨山水画等。国产动画电影借鉴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创作的《猪八戒吃西瓜》《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等,其人物线条的修饰、画面美感的传达,都透出一种东方的柔美。在对绘画的借鉴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山水画。山水画是国画的典范,是古典绘画艺术的结晶,玄妙的诗意自然而然就从画面中流露出来。以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1960)为例,影片以小蝌蚪寻找妈妈的过程,带给观众充满诗意的空间。池塘中荷叶、水草,都用水墨的笔法勾勒,只注重诗情画意而非在意细节。而虾公公、金鱼、螃蟹等则取材于国画大师齐白石的笔法,令观者耳目一新。同样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牧笛》(1963),也是水墨与动画结合的典范。影片中的场景重峦叠嶂、暮云霭霭,具有无穷的诗意。影片开场,镜头由水面拉向水边的垂柳,在柳树林中,缓缓出现了牛与牧童。骑在牛背上的牧童吹着笛子,悠然自得。牧童骑牛在柳树下穿梭,并走进水边让牛饮水。开场这一段,无论是场景的选取,还是场景变化以及色调的润色,都尽显水墨风情。而清澈的水中可见三块大小不一的石头散漫地横卧水底,几条小鱼游进画面之中,平添了几分生气,这些都是画面中“实”的部分。水中的大面积留白,则深得水墨画“尚虚”的真谛。这种虚中带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诗般意境,充分展现出动画电影的传统文化底蕴,这也是《牧笛》能够获得1963年丹麦欧登塞童话电影节金奖的重要原因。《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富有水墨风情的动画取得的巨大成功,对我国动画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国产动画影片在叙事上也体现出鲜明的诗意性。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动画电影,往往节奏快捷,情节推进迅速,如《埃及王子》(1998)、《勇敢传说》(2012)等。而国产动画则反其道而行之,将叙事节奏慢下来。以谢立文执导的《麦兜我和我妈妈》(2014)为例,影片开头以探长的梦境开始,激烈的打斗同时充满了幽默的氛围,颇有几分好莱坞大片的风范。而到了主角神探波比(麦兜)出场,影片的叙事风格则发生了变化,麦兜并没有展示出超强的技能,而是向他面前的小朋友们讲述了自己和妈妈的故事。影片叙事的节奏颇为缓慢,却在平凡中蕴含着诗意。小时候的麦兜是一头普通的小猪,甚至比普通小猪还要笨拙。在单亲家庭中,母亲麦太成了全家的顶梁柱。他们一家生活在只有一两万人的海边小镇,小镇生活节奏缓慢,麦太是镇上电视台的主持人,而电视台一共才三个人。影片就在这样的节奏中徐徐展开。影片最富诗意的地方,就是麦太一家的浓浓深情。麦太生病住院了,她害怕麦兜担心,就编了个谎话,和他说自己参加了一个太空计划,要离开一段时间。而麦兜则被她交给了大表伯。大表伯的职业是卖面,而他摆摊的地方,是几乎没人去的地方。在麦兜烦闷的时候,大表伯会给他煮一碗面,在妈妈不在的这段时间,话语不多的大表伯给了麦兜家庭的温暖。片中,麦兜和大表伯在人迹罕至的山野露宿,一起看星星,一起聆听大山的声音,一起在海边的路上骑着货车兜风,这些镜头透出浓浓的诗意,影片的叙事也在缓慢的节奏中带给观众一种温暖。这种诗意性并非张扬和华丽,而是具有东方的质朴和内敛气质。

二、意象性

意象性也是东方美学的一个核心特征。意象本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概念,指诗人用客观事物来寄托自己的主观情意。后来意象的范围拓展,成为一种美学范畴。这一美学取向不仅在中国,在很多东方国家和民族那里也是由来已久。意象表现了东方美学“以曲为美”的艺术思维。艺术家们避开对审美对象直观、细致的描述,而是充分发挥其艺术想象,通过某种相似性,在自然界的不同事物、人与物之间,巧妙地建立起联系,借物喻人,以物寄情,婉约而又准确地将审美对象给予呈现。其象征性、含蓄性与神秘性, 不仅增添了所述事物的美感,也为接收者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再创作空间。在很多国产电影中,都能发现这一东方民族的审美思维。

首先,国产动画电影“善假于物”,善于将情感寄予在某种物品或情境中,从而使观者产生移情效果。以王川执导的《魁拔之十万火急》(2011)为例,片中有一个贯穿始终的重要意象,那就是纹耀。在《魁拔》的世界观设定中,纹耀是一个重要的系统。纹耀象征着身份地位,象征着光荣与成就,从低级到高级依次为平民纹耀、妖侠纹耀、将纹耀、王族纹耀,而纹耀是从父母那里继承的,具有血缘的传承。而影片的主角蛮吉因为没有父母,所以没有纹耀。同样的,孤儿出身的“蛮大人”蛮小满,也没有纹耀。蛮吉和蛮大人为了获得纹耀刻苦修炼,但没有纹耀他们无法参军,连住店也要受到店家的欺侮。蛮大人为了带给蛮吉安全感并给他鼓励,用木头片自制了一个纹耀,而这一道具也成了二人父子亲情的见证。在蛮小满与卡拉肖克·潘的战斗中,蛮吉为了不让蛮大人的纹耀蒙尘,飞身扑救。原来蛮吉一直都知道真相,但他仍珍惜蛮大人的纹耀,并以获得这种纹耀为荣。二人的父子亲情得以彰显,而观众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影片传达的温情。

其次,意象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含蓄性。通过意象之物来含蓄地表达情感,是东方美学的集中展现。以田晓鹏执导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5)为例,影片中孙悟空虽然被江流儿解开了封印,但在其右手上的锁环无法去除,这个锁链既封住了他的法力,也象征着他自由散漫、缺乏责任感的内心。在护送江流儿回长安的途中,山妖捉走了傻丫头,而孙悟空则因没有法力而无能为力。悟空也曾几次尝试解开锁环的封印,但都以失败告终。影片最后,江流儿被现出原形的山妖打死,而孙悟空在流下伤心的眼泪后彻底醒悟,他再次尝试后解开了封印,并击毙了山妖,为江流儿报了仇。片中悟空手上的锁环,在外表上是对其法力的封印,实际上则是对其具有妖性的内心的看管。当悟空因江流儿的死而具有伸张正义的责任感后,他的内心自由了,而身体的束缚也随之解除,这就是大圣归来的真正内涵。通过锁环意象,影片将孙悟空内心的束缚含蓄地传达给观众,展现出创作者的东方式审美。

三、神秘性

中国动画电影在东方美学的呈现上,往往还利用神秘色彩进行营造。中国有众多的古典传说和神话故事,这正是一座亟待挖掘的素材宝藏。以《年兽大作战》(2016)为例,影片的核心就是年兽。在中国的传说中,年兽生活于太古时期,生性凶残,相貌狰狞,令人们“谈年色变”,且每隔365日便会前去人类聚居处作恶,导致人们封门闭户,熄火净灶,合家团圆吃饭,晚上亦不敢入睡,以闲聊壮胆。包括人们放鞭炮、敲锣打鼓、在门上贴红纸等习俗,都是源于年兽怕红色、怕响声的传说。而年兽最终为天上的紫薇神仙用火球击倒,于是人们互相拜访祝福,从此“过年”“拜年”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而在影片中,则将神秘的年兽塑造为浑身火红的独角怪形象。而且,影片改变了年兽作恶的本性,将其变成了性情善良的老师。影片在继承年兽神秘性的同时,又采用了大胆的创新方式,使《年兽大作战》成为一部老少咸宜的贺岁档影片。

此外,国产动画电影还以东方文化中的玄奥之处来构建与西方动画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以《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2014)为例,影片处处展示出东方美学中的神秘色彩。影片一开始,就以旁白形式讲述了黄帝战蚩尤的古代传说,有“战争之神”之称的蚩尤荼毒生灵,黄帝在九天玄女的帮助下,借助神龙之力,打败蚩尤。而蚩尤的武器兵魔神被九天玄女封印,世代为楼兰子民看守。故事的背景就充满了神秘感。而影片在最后的大战处也揭开了所有悬念,小貔貅是神龙的后代,而女主角小黎并非蚩尤一族,她是九天玄女的女神之泪,正是为拯救苍生而存在的。这些具有明显东方背景的故事,使影片增加了一层神秘感。此外,影片中盖聂与卫庄的大战,也展现出东方式美感。两个剑客在开阔的大殿中上下翻飞,像蝴蝶一样你来我往,其轻盈灵动具有一种东方式的美感。这与崇尚力量的欧美电影完全不同,在好莱坞影片中,英雄通常都有强力健美的身体,如美国队长、蝎子王等,而其勇力也是无人能挡的。而《秦时明月》中的盖聂与卫庄作为顶尖的剑客,都不是以力量取胜,他们依靠的是速度、招式以及“气”,尤其是充满玄秘感的“气”,使影片神秘感更增一层。

综上所述,东方学早在16、17世纪便已出现,东方美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目前所发现的材料,只能综合地理学、文化学、政治学和文学艺术美学的通常用法,把东方美学看作是与西方美学相对立的另一个系统的美学,是东方各民族和国家的审美意识与美学、文艺学、技术学的综合美学。动画电影既是一种大众文化,也是一种艺术形式,虽然现代审美文化趋向共通和共融,但这一取向又是建立在差异性基础上的。如何保留并呈现自身的艺术独特性,又能创造出跨越文化限制的、符合普世审美标准的动画作品,是每一个创作者需要正视的问题。

猜你喜欢

麦兜动画电影诗意
诗意地栖居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电影
麦兜这泰迪
麦兜我和我妈妈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被耽搁的诗意
单纯快乐的麦兜妈妈
麦兜王子VS公主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