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波兰斯基影片中的欲望书写

2017-11-16张文娟

电影文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斯基托马斯奥斯卡

张文娟

(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内蒙古 满洲里 021400)

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导演波兰斯基是一位世界级的电影大师,如今已年逾80的他依旧没有停止创作,并在影片中不断对一些关乎人性的基本主题进行探讨。波兰斯基在他六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获得了很多荣誉,他的电影涉及过很多不同的题材,如涉及真实历史与犹太民族命运的《钢琴师》,改编自经典莎剧的《麦克白》等。但在波兰斯基丰富的创作序列之中,有一部分电影的模式和主题十分相似,即在封闭空间情境中对性别、身份主题的探讨,包括《水中刀》《苦月亮》《不道德的审判》《杀戮》《穿裘皮的维纳斯》等。

在这一序列的影片中,波兰斯基试图探讨人性中某些基本主题,他从不忌惮在自己的电影中将欲望推至极限,封闭空间将背景环境和人物原本的社会关系都最大限度地去除了。在相对隔绝的处境之下,人物之间的关系开始发生转变,流动的欲望主宰了人物的情绪和行动。波兰斯基对欲望的展示往往通过两性之间的角力展开,他一方面在构建不同的性别主体,一方面又在不断寻找这种构建之中的裂缝,并在叙事的进程之中不断扩大裂隙,实现反常规的突破。在这种丝丝入扣的深入过程中,一切都显得匪夷所思却又合情合理。波兰斯基似乎很享受这种打破观众心理期待和心理底线的过程,在封闭空间的隔绝之下,他试图摒弃既有的社会构建,直接深入到人性最深处探索其本质,而欲望这一无法被穷尽的话题即为导演的着力点。

一、欲望的产生:性的压抑与释放

波兰斯基影片中的欲望书写往往有一个完整的过程,影片中出现的人物原本有着正常的社会背景和固定的社会关系,然而随着情节的推进,人物与社会的关联逐渐被遗忘,人物之间的关系开始松动、变质,原本在社会身份下被抑制的东西被不经意间释放。在《水中刀》中,原本只是一对夫妇与一位青年男子的普通出游,最后却产生了丈夫与男子的争斗;《苦月亮》中的瘫痪作家和性感娇妻咪咪之间维持着一种畸形的关系,当二人之间的虐恋关系被揭示出来之后只会令人感到毛骨悚然;《穿裘皮的维纳斯》更是走到了极致,一位男导演和一位女演员在排演戏剧的过程中不断颠覆既有的权力与性别关系。在波兰斯基的影片中,人物在不断地走向自己的反面,突破既有的身份限制,挑战人性的底线,而支撑着人物做出种种反常举动的核心动力即为欲望。

“欲望”在波兰斯基影片中的呈现从不脱离性与权力。在《水中刀》这部充满寓言和批判色彩的影片中,“水”与“刀”的隐喻契合了欲望的本质,它包裹在温和柔情的外壳之下,内里却是锋利冷酷的。一对中产阶级夫妇和一个青年学生之间存在着身份、阶级等多种差别,他们原本在各自的世界中以不同的社会身份生活着,但这次旅程却在撬动他们原本稳固的根基。中年夫妻虽生活优渥却感情淡漠,丈夫因身份、地位的优越感而凌驾于青年之上,对他的态度十分强硬,青年只能极力维护自己的尊严。当他们上船之后,丈夫与青年之间的争吵和冲突实际上是男人之间的权力之争,这一权力之争内在隐含着性的争夺,因为妻子终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来反抗丈夫,在两个男人的争斗之间她选择偏袒青年。当青年窥探到船舱中妻子裸露的背时这种性吸引力更加强烈了,丈夫的察觉令二人之间的角力真正转到了性的层面上。

影片中真正的冲突爆发在丈夫将青年的刀子扔进水中,青年下水去找的时候夫妻之间爆发了争吵,当丈夫下水去找青年的时候青年却回到船上吻了妻子,性的压抑得到了释放,青年也间接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水中刀》的核心冲突产生在两个男人之间,从社会地位的差距到性的争夺都隐含着权力秩序,而妻子作为欲望的客体,则具有暧昧不明的含混气息。她以女性的方式来表达对既有婚姻状况的不满,但这种不满又只能通过另一个男性得到释放。女性主体的权力表达无法得到清晰有效的彰显,妻子只能在婚姻关系中处于从属地位,虽然借助青年的出现释放了心中压抑的欲望,但回到岸边之后仍旧要继续维持和丈夫的婚姻生活,走回压抑之中。

《水中刀》中充满了波兰斯基式的怀疑,但他的处理方式同时是冷静而克制的,黑白影像的冷酷和诗意透露出隐含在阴影之下的欲望,人物之间的对抗和情绪流动具有十分丰富的层次,三角关系的形成与失衡不仅体现了欲望的压抑与释放,同时也揭示出既有社会秩序的僵化,具有很强的批判色彩。

二、欲望的错位:身份的转换

波兰斯基在《水中刀》里对既有的权力秩序提出了怀疑,欲望的压抑与释放挑战了原有的人物关系,但人与人之间的对抗和欲望尚且处于可控的范围之内,回归现实之后的无限可能性有待观众自己去思考。到了《穿裘皮的维纳斯》,欲望早已不止于激起一点涟漪,而是要引发一场狂风暴雨。影片同样将场景锁定在一封闭空间之内,男导演托马斯和前来试镜的女演员旺达之间的权力关系和性别关系在扭结中对抗,最终实现了彻底的颠覆。二人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因“戏中戏”的设置而加倍,两个人物在现实中和戏剧中切换身份,他们实际上承担着四种身份,戏剧与现实之间的裂缝被不断弥合,并渗透到人物身上,最终达到统一。观众可以发现,无论现实如何一步步滑向戏剧,人物原有的社会身份如何逐步失效,还是虚拟的戏剧如何取代了现实并最终实现了彻底的颠覆,其核心都在于欲望的推动。

《穿裘皮的维纳斯》开头所设置的人物对立相当明确,托马斯作为导演以一位成功男性的身份主导影片的拍摄,而前来试镜的女演员旺达则在狼狈不堪的状况下请求导演给她试镜的机会,在现实中托马斯明显凌驾于旺达之上。从现实的层面来看,旺达对于托马斯毫无吸引力可言,但在戏剧的排演过程中旺达却迅速激起了托马斯的兴趣。在这部戏剧中,女性与男性构成了一种虐恋关系,女性作为施虐者是在男性的主导之下去施虐,实际上还是为了满足男性的想象和受虐的需求。旺达希望颠覆这一男性主导之下的性别想象,她不断引领托马斯去领会受虐一方的心理状态,将男性隐藏的欲望全部激发出来。在影片的结尾处,托马斯戴上了颈圈,披上了裘皮,涂上了口红,穿上了高跟鞋,被旺达用长袜绑在了象征男性的石柱上。旺达则化身为酒神巴库斯,在狂欢化的表演中成为精神上的主导力量。旺达利用自己精湛的演技和强大的控制能力颠覆了既有的性别关系与权力关系,而托马斯则任由自己的欲望呈现出真实的面目,戏剧中的男性角色渴望旺达的爱,渴望一种永久性的支配,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之下,受虐本身是一种享受,带来无尽的快感。

然而托马斯在任由欲望逐渐流露出来的过程中,却没有意识到欲望已经从戏剧中渗透到了现实中,这种欲望的错位最终为他带来了无可挽回的后果。旺达始终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在演戏,托马斯却在现实与戏剧的切换之间迷失了自己,原本他只是在戏剧中听从旺达的指令,后来在现实中也无法不遵从她的意志。托马斯妻子的电话始终提醒他外面还有一个现实世界,旺达则命令他告诉妻子今晚不回家了,并扔掉了他的手机彻底切断了现实的羁绊。托马斯逐渐抛弃了原有的性别构建与权力构建,被支配的欲望统摄了这个意识主体,他最终也不得不为自己放纵欲望而付出代价。

托马斯将自己的欲望诉求错置于现实之中,在戏剧中他所饰演的角色只是在性的层面上享受受虐的快感,在现实中他则在精神层面上将旺达视为缪斯女神而顶礼膜拜,因此他享受被支配、被奴役的生理状态和精神状态,通过对既有身份构建的解构而实现欲望的表达。旺达准确地抓住了托马斯错位的欲望,成功地实现了身份的反转,打破了原有的身份构建,将男性虚伪的一面彻底揭露出来。波兰斯基不断地挖掘男性心中最隐秘的部分,呈现最原始的欲望,其目的仍旧是探讨人性中的黑暗之处。

三、欲望的悲剧:死亡与毁灭

不可控的欲望到底会走向何方?波兰斯基1992年的作品《苦月亮》给了我们一个极为残酷的答案。这部影片依旧是波兰斯基拿手的封闭空间设定,故事发生在一艘游轮上,正遭遇婚姻瓶颈期的奈杰尔和菲奥娜遇到了瘫痪的作家奥斯卡和他美艳的妻子咪咪。奈杰尔和妻子本想通过这次旅行来改善婚姻状况,但他一遇到咪咪就被她的性感美艳所吸引,奈杰尔的欲望被奥斯卡看穿,于是他利用奈杰尔的好奇心,在压抑的船舱中讲述自己和咪咪的故事。

奥斯卡向奈杰尔讲述自己与咪咪相遇、寻找到相爱的过程,毫不避讳地讲述他们做爱的细节,奈杰尔则无法忍受这尴尬的场面,他几乎是在奥斯卡的强迫下继续听他讲述这个故事。但实际上奈杰尔的内在动力是对咪咪的欲望,他通过想象来接近自己所渴望的女性客体。于是奥斯卡得以继续向奈杰尔讲述他和咪咪之间的故事,他作为一个性冒险主义者和咪咪尝试了各种猛烈的性爱,最终却厌倦了她的身体,不顾她为自己堕胎的事实而抛弃她。咪咪在这场爱情中完全是受虐的一方,作为奥斯卡欲望的客体没有任何发言权。奥斯卡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会为自己的无情付出惨痛的代价,当他出了车祸之后咪咪在病房里将他拖下病床,导致他高位截瘫,从此,她成了奥斯卡命运的掌控者,开始进行复仇,不断摧毁他的自尊。奥斯卡最终吞噬了不负责任的欲望的苦果,他从施虐者转变为受虐的一方,他和咪咪之间畸形的爱情关系让双方都承受着无尽的压抑和痛苦。

奥斯卡无疑是欲望的悲剧,但即便如此,欲望本身仍让人无法抗拒。奈杰尔听完了奥斯卡讲述的故事,认为自己爱上了咪咪,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感情却最能够激起人的征服欲,正如咪咪亲口所言:“爱,是你得不到我的原因。”奈杰尔没有得到满足的欲望却让他回归了正常的婚姻之中,或许从侧面证明欲望本身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东西,倘若真的坠入其中便再无返回的机会了。正如奥斯卡和咪咪,他们之间的欲望太过强烈,只能在相互折磨之中渴求极致的爱情,然而爱却永远是不圆满的苦月亮。咪咪和菲奥娜的舞蹈与亲吻令奥斯卡嫉妒,他最后开枪杀死了咪咪然后自尽。奥斯卡和咪咪都无法阻止欲望的无限膨胀,只能以毁灭的方式终结自我的贪婪。波兰斯基用这样一个令人感到脊背发凉的故事来探讨无节制的欲望会将人带入怎样的深渊之中。

四、结 语

波兰斯基影片中的欲望书写足够耐人寻味,欲望作为人性中的一个基本层面被置于各种极端的条件下加以探讨,隔绝的封闭空间如同一个人性的试验场,原本的社会构建在这里都被彻底瓦解,人性的真实样态被暴露出来。欲望是波兰斯基影片中的人物去颠覆既有身份构建的重要驱动力,在欲望的放大镜之下,既有的人物关系,尤其是权力关系和性别关系都不再稳固,因此,如何处理显现出来的欲望成为关键。

波兰斯基对人性的洞察无疑是十分敏锐的,他从不忌惮挖掘人性中的黑暗面,揭示出人性中被遮蔽的部分,通过叙事的不断推进来展现欲望所带来的一系列后果。或许波兰斯基的目的从不在于引导观众压抑自己的欲望,也不试图在影片中融入任何说教的成分,他只是用艺术的眼光来观察人性,将人性的真实样态呈现出来,挑战并颠覆观众已有的认知,从而留下无尽的思考空间。

猜你喜欢

斯基托马斯奥斯卡
建筑史话
托马斯·杨的光干涉实验
《少年的你》获得奥斯卡提名
画与理
名导波兰斯基再遇性侵指认
托马斯送电器
成龙:奥斯卡来找我,不是我找奥斯卡
穆索尔斯基艺术歌曲的创作思想浅论
动物奥斯卡
托马斯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