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2017-11-16韩高军

剧影月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文化

■韩高军

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韩高军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渗透到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达54.3%。这给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较大影响,如何利用好互联网,让网络文化发挥积极作用,消除潜在隐患,已成为当前社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网络文化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在网络空间形成的文化活动、文化方式、文化产品、文化观念的集合。网络文化是现实社会文化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同时也形成了其自身独特的文化行为特征、文化产品特色、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网络文化是信息技术与文化内容的结合,由于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虚拟性,网络文化的发展更具有自由性和不可控性。

近年来,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推进,简政放权逐渐深入,网络文化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网络文化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持续增长,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就江苏而言,截至2016年底,全省共有互联网文化经营企业257家,同比增加93家,年营业收入近100亿元、营业利润约20亿元。截至2017年10月,全省共有互联网文化经营企业435家,较2016年底增加178家。然而,与网络文化的繁荣相比,网络文化管理虽已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仍然存在着网络文化环境比较混乱、企业自律不够、管理力度不足等问题。加强网络文化管理,规范网络文化经营秩序,营造充满活力、健康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面对当前新形势、新情况,应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改变工作思路和方法,开创网络文化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由于网络文化有着内容的丰富性和传播的快捷性,网络文化逐步成为人们文化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网络文化中充斥着许多不健康的东西,它们常常成为道德伦陷、社会犯罪的诱发因素。且我国网民结构多样化,不限年龄、性别、职业、地域,他们在网上畅所欲言,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这种参与状态下,我们要将思想政治逐步渗透到网络文化中,让网民体验到思想政治文明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意识到思想政治是对自己切身利益的一种呵护,让政治主体性在参与过程中得到彰显,形成独立的政治人格,激发网民对待政治生活的热情,并积极地参与到思想政治工作中。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形势下,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国际政治问题和国内矛盾的关联性、聚合性、突发性通过网络放大,很容易使局部问题成为扩大性问题,使一般性问题转化为政治性问题,使个人的偏激言论扩散为非理性的社会问题。网络文化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文化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发展进程的促进作用也十分明显。在网络文化中,人们的需求或者愿望能够得到满足,这使得有些人把网络文化作为他们的避风港,作为他们的心灵家园。但网络文化中存在的一些恶意、虚假信息,可能会对人们的日常行为产生消极影响,特别是辨别真伪能力不强的青年人,网络文化的多样性使他们在面对网络文化时往往会从新奇到沉迷,进而不可自拔。因此,我们需要合理利用互联网,建立健全网络文化制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发展,使网络政治文化的发展在健康良好的轨道上运行。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要求我们根据网络文化的特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和影响网络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内容,推进网络文化依法规范有序运行,使网络文化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新阵地、公共文化新平台、精神文化新空间,让人们真正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文化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办公室政治
谁远谁近?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政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