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在《珍珠塔》中饰演姑母有感

2017-11-16钱新芳

剧影月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锡剧势利姑母

■钱新芳

我在《珍珠塔》中饰演姑母有感

■钱新芳

锡剧是江苏省主要地方戏剧种之一,是一种发源于苏锡常一带、起源于江南农村的民间艺术,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锡剧现广泛流传于江、浙、沪地区,是我国江南戏曲文化艺术的瑰宝,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被誉为“太湖一枝梅”,并有“中国有江南,江南听锡剧”的说法。

我从戏校走进剧团,转眼在锡剧表演舞台已有二十多个春秋,扮演过很多的大小角色,其中让我感触最深也最有收获的还是锡剧经典剧目《珍珠塔》中的姑母一角。这本戏的影响力很大,锡剧《珍珠塔》是锡剧界久演不衰的经典剧目之一,在广大苏南地区更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皆可传唱,而其中的姑母一角更是历经多少代的名家演绎,精彩纷呈。老一辈表演艺术家汪韵芝在《珍珠塔》里饰演方朵花赢得了“活姑母”的美誉。戏曲界公认汪韵芝老师是锡剧界女演方朵花的第一人!她在姑母表演艺术上,创造性地集老旦的厚重、花旦的俏丽、彩旦的夸张于一身,对人物性格刻划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使姑母卓有成效地在舞台上“活”了起来,活得有人情味,从而深化了剧本“反对人情势利”的主题,也使姑母成为全剧的重要人物之一。因此有文章评论说:“汪韵芝不仅在外型上把这个角色刻划得十分之生动传神,而且唱功与演技的结合也使人叫绝,可说是戏曲人物中的一个新的塑造。”

我作为一名基层剧团的锡剧演员担任姑母一角,感到压力山大之余又觉得自己也是幸运的,因为前辈老师对于姑母这一人物方方面面的舞台诠释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为我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借鉴经验和学习元素,可以说机会难得,因此我必须把握机遇,反复琢磨,掌握要领,准确塑造人物。一要做到形似。在化妆上,我认真模仿学习老前辈们的经典,画成倒眉梢,既势利,又不失雍容华贵;装束上,以老旦略带花旦成分,稳重中有俏丽,富贵中见清秀;外形上,做到头、眼、身、手、步、耳环饰物相互配合。二是做到神似。在表演上,从眼神、形体、唱腔、念白各个细节都仔细揣摩,一切均以姑母人物个性出发,尽力表现得恰到好处。首先,我把重点放在眼神的表现上,一个势利、尖酸、刻薄的舞台人物,总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气势,在面对穷酸落魄的侄儿方卿时,她上上下下打量他,表现的是鄙视的神情,是高人几等、高处看望低处的眼神,是正眼不看斜眼瞟的不屑,是自欺欺人、为老不尊的丑态。其次注重台词念白的语气语调,面对千里迢迢前来投亲的侄儿方卿,她表现的是装腔作势、阴阳怪气、严词意冷的待客之道,全然不顾人情世故,却又惺惺作态的势利嘴脸。抓住了“姑母”这一人物的特点,也就抓住了人物塑造要领,形似加神似,一个“势利姑母”的形象在舞台上基本树了起来。但是,舞台表现最重要的还是讲究演人物要从内心出发,用心、用情,用程式动作,用我们戏曲特有的“四功五法”来体现。我是这样来理解所谓的四功五法——“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都是属于戏曲表演的一种“公式”范畴,关键还在于掌握后的舞台实践,也是戏曲舞台上塑造人物必须完成的“规定动作”。演员在舞台上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了人物个性,它来源于生活,是艺术家们把生活当中典型的、散乱的举动加以规范,经过艺术的加工整理,这是塑造舞台形象的主要表现手法。要想演好每一个角色,不仅需要苦练基本功、拓展舞台实践,提升自身艺术修养,关键在于灵活掌握运用表演技巧,准确刻画剧中人物形象与性格,才能成功塑造人物。经过自己的反复琢磨、悉心模仿,我扮演的姑母一角得到了老师和观众的认可,但我知道,我还有一定的距离,我还需要继续努力。

总之,长期的艺术实践告诉我,戏曲演员必须遵循传统的程式表演,这是一个演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只有掌握了这种表演技巧,再加上生活的积累与体验,赋予人物真切的情感,才能塑造出个性鲜明、内涵丰富的舞台人物形象来。

猜你喜欢

锡剧势利姑母
建构学校锡剧文化品牌的思考与实践
普及教育对锡剧艺术传承的重要性
常熟锡剧事业振兴之思考
吉光片语
锡剧的音乐传承与发展
势利人
最后的快乐时光
最后的快乐时光
因果
势利(双语加油站●时事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