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四月物语》中的含蓄美

2017-11-16

电影文学 2017年16期
关键词:井俊二山崎物语

付 佳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含蓄美是审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东亚审美中崇尚“含而有致,蓄而不露,言词已殚,意味无穷,是为含蓄”。而西方以拉康为代表的哲人们则主张“意义大于言辞”,尽管其批评的对象一般为文学作品,但在电影这一门直观可视的年轻艺术中,含蓄也同样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甚至有时也是衡量一部电影艺术造诣的标志之一。

而日本文化中,由于一直有着对“幽玄”美的追求,其文学与电影作品中也往往有着隐而不露,意在言外的审美情趣。而岩井俊二则是当代日本导演中最热衷于表现浪漫、唯美风格者,就目前而言,岩井俊二始终保持着一种自觉地对审美特征的统一,其作品《四月物语》(AprilStory,1998)便可以视作岩井俊二对日本传统幽玄美学进行传承的代表作。在《四月物语》中,岩井俊二用镜头为观众编织了一段一唱三叹的感情故事。当中国电影批评者们致力于构建较为系统、较为清晰的东亚电影审美理论之时,我们对于这部电影对含蓄美的追求,有必要给予一定的关注。

一、情感类型的含蓄

《四月物语》的含蓄美,首先是体现在电影中主人公情感类型的含蓄上的。岩井俊二极擅长把握青春题材,其《情书》(LoveLetter,1995)、《花与爱丽丝》(Hana&Alice,2004)等电影无不体现着其对青年人情感和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而同样是表达对青春情感的追怀,岩井俊二又能辨别其中的区别,如《情书》重在表现人物情感清新美好的一面,《梦旅人》(PicNic,1996)偏重表现青春情感梦幻而纯真的一面,《关于莉莉周的一切》(AllAboutLilyChou-Chou,2001)则重在表现青春情感的残酷与疼痛。《四月物语》中的情感类型则是接近于《情书》那类的。

《四月物语》表现在情感类型上的含蓄美首先体现在岩井俊二选择了一段属于青年人的爱情,具体来说,是某种少女怀春式的爱情,它带有其余年龄段的男女之情少有的美好和真挚;其次,这一场爱情是一段单恋,这也就使得它与其说是女主人公对某个具体之人的向往,倒不如说是一种具有普适性的对爱情的向往;最后,这一段单恋至电影结束时也未诉之于口而是被女主人公收敛、珍藏于内心中,她既以克制将情感束缚于自己心中,又早已将情感挥洒到了所见所闻的云淡风轻中。尽管电影中的男主人公所捕捉到的仅仅是一丝微妙的情愫,而银幕前的观众早已对女主人公的感情有了较为深刻的体味,这种信息的不对等使观众能在窥见人物心灵隐秘的同时,让电影具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感染力。

在电影中,女主人公榆野卯月之所以要考到武藏野大学,完全是因为在高中时她曾经暗恋学长山崎。而榆野所了解到的信息便是山崎考上了名校武藏野大学,从此,高校手册上的武藏野大学成为榆野摩挲、憧憬的对象。在山崎毕业后,一个东京的朋友专程跑来北海道告诉她山崎现在在一个名叫武藏野堂的书店当兼职售货员。东京从此就以“武藏野大学”和“武藏野堂”两个符号成为榆野向往的地方,她曾经无数次地默念着“武藏野”三个字。并且在爱的驱使下,让自己从一个原本成绩恶劣的女生到成为武藏野大学的新生、家庭的骄傲,这对于榆野来说,无疑是一个“爱的奇迹”。而这个奇迹并不指向结果。电影结束于大雨滂沱中榆野从山崎处借来一把红伞,岩井俊二并未交代两人是否交往。岩井俊二试图让观众明白,对于榆野来说,与其说她喜欢的是山崎学长这一个具体的对象,倒不如说她是沉浸在自己单方面默默付出情感的感觉中,而山崎只是恰好被她选择用来投射情感的人,在不期待任何结果时,榆野也就不必背负任何压力,对于榆野而言,这份幸福是独享的、永久的。

而这种欲说还休的单恋也反映了感伤主义之美。岩井俊二的电影往往都渗透着生命意识。相对于《情书》而言,《四月物语》的生命主题并未如前者般高扬,但电影的生活境界同样被导演上升到了生命境界,电影中的爱情、友情等情感(包括榆野在考上大学前后的得意与失意等)都与岩井俊二本人感伤生命短促、微妙、不可把握的意识有关,这也是《四月物语》中多次出现樱花、飘雪等美好却短暂的物象的原因。整个单恋过程承载的是榆野的情感与个性,其中不能说没有某种苦恼、彷徨,但是岩井俊二并没有任由这种苦恼与彷徨发展为沉郁和悲凉。相反,电影中的榆野在保有自己的那份情怀的同时,又投身于自己的大学生活中,如结识了友好的邻居和闺密,参加了钓鱼社团,租了自行车走遍东京的大街小巷等,山崎在不经意间成为一个让榆野走向更完满生活的引领者。

二、情节处理的含蓄

在电影情节的处理上,《四月物语》同样体现出对含蓄美的追求。首先是在电影的架构上,在电影60余分钟的时长中,前47分钟岩井俊二都在不慌不忙地介绍着榆野在东京的大学生活,而直到电影的最后三分之一处,才解释了榆野离开北海道故乡,来到举目无亲的东京,并就读于武藏野大学的原因。前面47分钟的铺垫已经给予了观众一个真实、自然的情感氛围,这40分钟的诸多视觉形象已经充分地交代了榆野在东京生活的地理位置、学校的景物等,榆野胆怯、善良、羞涩的形象也已经渐渐丰满起来,这些散文诗式的表达调动的并不是观众的思维,而是观众的感官与回忆,但也有可能会让观众因为电影缺乏故事性而对电影失去兴趣。于是从第47分钟开始,电影以骑着单车,穿着高中校服在绿色原野上飞驰的榆野进入到回忆阶段。通过旁白让观众了解到整部电影的“前因”,最后再以一场大雨交代了“后果”。电影的含蓄艺术是否到位的关键往往在于高潮与结尾两个部分。而电影则将二者合二为一,即在结尾时,两人终于开始了对话,榆野鼓起勇气问山崎是否还在乐队,分手时榆野原本不好意思借用山崎给她的伞,但在回到学校发现雨非常大之后,在一个老先生的帮助之下回到书店从山崎那里借来一把红色的、有点破损的雨伞,撑着这把雨伞的榆野容颜清丽、笑容温婉,意识到自己创造了奇迹。滂沱的大雨与主人公爱的呓语避免了电影自始至终的波澜不惊,同时也并不违背整部电影含蓄的基调。

其次是在电影围绕着主题展开的各项细节上,岩井俊二巧妙地设计了一些或温馨、或令人忍俊不禁的细节。如榆野还在高中时,她的朋友来告知自己巧遇了书店中的山崎,这个朋友甚至专门买了一本书,在一晃而过的镜头中可以看到朋友还让山崎为榆野包了书皮,这里体现了朋友的贴心与仗义。又如,在榆野一个人看电影时,误以为旁边一个男性借助放映室的黑暗欲行不轨,这里也体现了榆野的单纯和敏感。电影以这个男观众弯腰,再起来擦手的镜头(实际上是捡一个滚到榆野脚下的易拉罐)也传递给观众这种基于榆野视角的误解。这个男观众后来发现榆野遗忘在座位上的东西后追出去送还榆野,并对榆野挥手告别。由各类配角人物以及大量细节组成了一个不乏温馨、毫无浑浊的世界。而这些细节的意义都是需要反复观看电影才能品味出的。

三、影像语言的含蓄

影像语言也是语言的一种,影像语言与语言的区别就在于,其表意是不确定的,是多意性的,观众在初次观影时未必能详尽了解导演的深意,这种影像语言本身的局限性却恰恰暗合了含蓄美中不能使创作者意图一览无余的要求。

在人物塑造方面,岩井俊二并没有用过多的影像语言来展现山崎帅气、英俊的一面。恰恰相反,在观众看来,山崎只是一个普通的,只是有些清秀的男生。然而也正是这样一个平凡的男生,能够唤起观众心中有关于懵懂爱恋的秘密回忆,从而使整段感情具有一种令人神往的亲切感。在电影中,山崎是一个被符号化的偶像式人物。电影中反复出现的便是山崎弹吉他的侧影,并且这个侧影从视觉上来说是苍白、遥远,有些失真的。一方面,这是符合现实中的山崎与榆野的交往状况的。在高中时代,两人并没有什么交集,山崎多次在书店见到榆野后还不能确定地叫出她的名字来,而只是试探性地问她以前是不是和自己一个高中。榆野对于山崎是始终保持了一定距离的,这就使得山崎留在她心目的印象实际上并不丰富。另一方面,这也是符合榆野的心理状态的。对于榆野来说,她所迷恋的山崎已经不仅仅是现实生活中的山崎,而是一个无数次被她的想象和记忆塑造过了的山崎,只有这样一个遥远的山崎能够给予榆野某种暧昧、喜悦而又不可言说的慰藉。因此,那个弹吉他的人影,实际上是榆野埋藏在心底的,时不时会拿来反刍的剪影。

相比起山崎形象的模糊化处理,岩井俊二则精心打造了支撑起整部电影叙事的女主人公榆野的形象。整部电影几乎可以等同为一部榆野大学生活的纪录片,这种“纪录性”一方面表现在对于榆野的跟踪性拍摄,榆野的活动成为占电影篇幅绝对优势的内容之外;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榆野形象给人的真实感。大学新生的身份与天生羞涩的性格造就了榆野始终保持着一种素朴淡雅、与世无争的形象:总是穿着白上衣、白色长裙与白色球鞋,长发则或是自然地披散着,或是简单地扎起。而其活动范围也几乎都局限在租的房子、学校以及书店这三点一线中,联结这三点的则是榆野的自行车。一言以蔽之,岩井俊二赋予榆野这一形象的是一种浑然天成的清纯之美,这种美感是符合电影给观众的整体观感的。这种影像语言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四月物语》并不以深刻的情节来吸引观众时,主人公的形象就成为那个给予观众清晰记忆的元素。

在“戏中戏”中,影像语言同样发挥了提供暗示、自由联想的作用。在《四月物语》中,岩井俊二不惜在中间使用了约5分钟的时间来表现榆野一个人看电影的情景。相较于《四月物语》中人物台词少,画面色彩具有朦胧美和表现力,人物情感内敛不同,榆野看的黑白电影《活着的信长》中则充斥着两个武士有关本能寺的密集对话和夸张的面目表情,在第三者织田信长加入进来之后则又多了花哨的打斗镜头。在岩井俊二有意识地对黑泽明20世纪50年代作品的模仿之下,观众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部关于织田信长的历史片(这是一部岩井俊二虚构的影片)的年代感。这也是为何放映室里只有寥寥四个人的原因。从表面来看,这一段“戏中戏”无论在内容上,抑或是影像风格上,对于整部《四月物语》来说都是突兀的、不和谐的,但是若结合前后情节以及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就不难理解岩井俊二的意图,当时的榆野多次询问过书店的开关门时间,看电影只是她消磨时间,以守候山崎上班的一种方式。在长期保守单恋秘密的压抑状态中,她需要一定的娱乐排遣。对她来说,电影演的是什么并不重要。这也就是为何在误以为旁边观众在进行猥琐行为后榆野放弃看完电影而夺路逃走的原因。

岩井俊二擅长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平淡而又具有美好的方面与艺术相结合,在讲述他人故事的同时,传递出一种几近未经修饰的、简洁的美感,并唤起观众对自身过往岁月唯美一面的追忆。《四月物语》是一部典型的带有岩井俊二“作者”式印记的电影。整部电影并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然而电影以极具含蓄美的情感类型选择、情节的处理以及影像语言的运用,完成了一个具有亲和力的叙事。

猜你喜欢

井俊二山崎物语
山崎马扎克(中国)有限公司
萌虫物语
星月物语系列
岩井俊二首导华语片 《你好,之华》
能吃下去的“情书”
摇摆不定的青春物语
岩井俊二的电影叙事风格问题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