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2017-11-15石明
石明
摘要:思想品德教育一直都是教学中的重点,这是一项复杂而又长期的教学任务;一般来说,在我国的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是从小学开始的,为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农村教育一直都备受社会的关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做好农村思想品德教育的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主要探讨了农村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让农村小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认知能力得到发展的阶段,同时也是思想品德建立的初级阶段,所以班主任应该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从教学和生活入手,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目前,很多农村儿童都缺乏家庭的教育,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孩子的父母都进城务工,没有接收到及时的家庭教育;另一方面是因为农村父母的观念和思想比较落后,无法正确的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果班主任不根据农村儿童的发展特点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可能会导致这部分孩子行为、心理和品德各方面都出现问题,因此关注农村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班主任以及教学老师重要的教学工作[1]。
一、农村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
1、农村家长的观念过于陈旧。很多农村地区的家长都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加上受到农村环境的影响,接受新事物和新思维的能力比较弱,这会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大部分农村家长都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因此对孩子寄托了更重的希望,认为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好,以后在社会中就一定有出息,为整个家庭争光,这种片面的观念和思想会给孩子的学习带来负担,不利于孩子全面的发展;另外家长对孩子思想品德教育的忽视会导致一部分孩子思想的偏激,从而走上错误的道路。
2、父母思想品德教育的缺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父母的教育比任何的教育都有效;可是从农村地区来看,父母对孩子思想品德教育的缺失是农村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状况;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很多农村的年轻人都选择外出务工,留下孩子和年迈的父母,这部分孩子被称为留守儿童,最近几年。留守儿童的人数在逐渐增加,这部分学生无法接受正常的家庭教育,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的思想和行为都会存在问题,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学校教学工作者对农村小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是唯一的途径,这样的教育是不全面的,一旦学生的思想品德出现问题很容易阻碍他们以后的发展。
3、农村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不强。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农村家长都已经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条件稍微好的农村家庭会把孩子送到各方面都更加优越的学校去接受教育,这会导致农村小学的生源数量逐渐减少,原本完整的班级被分散,有的班级甚至只有十几个学生,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思想发生了一定的转变,整个班级没有一个集体的状态,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不强;可是班级人数的逐渐减少削弱了学生们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这不利于他们思想品德的良好发展[2]。
二、加强农村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
班主任是班级中重要的领导者和管理者,班级任的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整个班级的发展,在农村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班主任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以下几点是班主任加强农村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策略:
1、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小学生具有独特的学习特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精力比较旺盛,喜欢探索新鲜的事物,因此小学生表现出来的状态都是活泼好动的;但是小学生因为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他们分辨事物的能力比较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农村家长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在孩子道德方面的教育比较缺失,很多家长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也无法采取正确有效的管理方法,因此班主任的教育就显得尤為重要;班主任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要坚持正面的引导原则,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比如在处理学生打架的问题中,班主任首先应该了解事情的经过,明白谁是谁非,采取有效的方法开展教育工作,这样的正确引导有利于和谐教学氛围的营造,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重视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农村地区的整天环境比较差,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接受一些消极的信息,从而影响他们的健康发展;随着农村地区“打工热潮”的发展,很多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顾集体利益,这样的行为会对孩子产生消极的影响;如今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受到了整个家庭的宠爱,这部分孩子生活的圈子比较小,他们在发展过程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乏一定的集体主义教育,因此班主任在思想品德教育中重视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什么是集体,并让学生明白集体的重要性;然后班主任可以组织班级开展集体性的活动,拓宽对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途径,比如观看有关集体主义教育的视频、组织集体主义话题的演讲等,促进农村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总的来说,农村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门具有深度的教学工作,作为班主任应该重视班级的发展,关注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正确价值取向的引导与学生以后的健康发展是紧密相连的;本文的探讨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广大教学工作者能够提出更多科学有效的建议,让农村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更适应新课标的发展,把农村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推上另一个台阶,为社会培养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龙秀春.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J].山西教育科研通讯,1983(01):60-62.
[2] 潘茂春.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9):2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