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课件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2017-11-15赵金平
赵金平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作为教育者,把握好40分钟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尤为重要。能利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等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下几点,是我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计算机辅助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所总结的一些心得体会和经验。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优化;数学教学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刺激学习需求激发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数学兴趣是数学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它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对小学生而言,兴趣是他们从事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生只有对数学知识的内容和数学思维的方法产生了浓厚兴趣,学习的积极性才会长久[1]。显而易见,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运用现代化多媒体特有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能够直观生动地刺激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其做法是:编制“唐僧师徒分西瓜”的故事。上课伊始,我将屏幕打开,唐僧师徒四人出现在一荒草丛的大路上,被太阳晒得口干舌燥。悟空便蹦蹦跳跳地来到师傅面前说:“师傅,口太渴了,我去找点解渴的东西来!”并吩咐八戒和沙僧看好师傅。不一会儿悟空抱着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回来了。悟空道:“师傅和沙僧吃西瓜的1/4,八戒吃西瓜的1/3,我吃西瓜的1/6。八戒一听瞪着眼睛,很不高兴地说:“猴哥,明知我的肚皮大,吃得多,却分给我的最少,你吃得最多。”话音刚落,悟空便哈哈大笑道:“好一个呆子、呆子、呆子……”到此,我抓住时机提出问题:“悟空为什么叫八戒呆子?”由于小学生特别喜欢《西游记》,课一开始,同学们便被生动的画面、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所吸引,每个情节历历在目问题一提出,同学们争着回答:“八戒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他真呆!”等等。我紧接着追问:“八戒为什么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呢?”此时学生跃跃欲试,欲言不能,我趁疑而入,因势利导,揭示课题。这样就达到了“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新颖有趣的引入课题,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为学习新的知识铺设了一条平坦的大道。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掌握学习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比较强,而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开展视、听、说、写、画、做等活动,教师要通过运用多种教具、教学手段的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这也正显示了多媒体课件区别与传统教具无可比拟的优点。例如,在方向感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的课件:在屏幕上出现一字排开的9种学生较熟悉的动物;鼠标单击任何一种动物,动物都会发出叫声;并设计两个热键,一个热键按下会出现一个方向朝左的提示箭头,另一个按下则会出现一个方向朝右的提示箭头。教学步骤是:①闭上眼睛,听一听是什么动物的叫声。②按热键出示朝左箭头,理解“左”是朝哪个方向,然后说一说左边起第几个是什么动物,或什么动物是左边起第几个。③同理,进行右边起的序数训练。④结合学生课堂实际,进行左右、前后的序数训练。这节课,使学生学会了认识左右,又较好地感知了什么是序数,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过程,引导自主参与
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随着优美的音乐,抑扬顿挫的声音,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图形的變化过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这一优势,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寻求解答问题的最佳途径。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素材。如,在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分组进行剪拼、操作等活动,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平形四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三角形;还有的把圆剪拼成梯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别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尝到了独立思考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生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一般推导圆面积公式教学到此结束,可我并没有就此罢休,而就此设问:“把圆剪拼成哪种图形的方法最为简单最易操作、推导?”这一提问把学生的思维兴趣推向高潮,这时我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逐一展示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各种方法,学生很快归纳出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并说明为什么。这样使学生达到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把学生的思维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技巧,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环节,突破教学难点
如何处理好重点和难点是评价一节是否成功的关键。对于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可谓千变万化,但多媒体教学以它独特的直观形象的特点,能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为教学排忧解难。利用计算机可以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从而顺利解决问题。如在教学直线的认识时,可设置一条直线,在鼠标的点击下,直线向两头延长,再点一下继续延长,直到伸出屏幕的画面,很简单的动画,学生就能很清晰地知道直线的一个性质:向两端无限延长。又如“相遇问题”历来就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相当难度的一类应用题,在教材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类应用题既要学生掌握相遇、同时、相向的特点,又要理解路程、相遇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会应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解题。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使学生较好的理解,以往的教学中尽管教师作了很大的努力,或用语言形象描述,或用画图讲解;或根据题目与速度、时间的关系等诸多手段进行教学。但由于学生年龄特点的限制和教学知识本身难度的阻碍,学生掌握起来总是很困难、很勉强。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运用多媒体动态的例题教学,为学生创设视听情境,产生一种化静为动的效果,使学生正确、科学地理解了“两人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的含义,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了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顺利完成由自我形成到自我完善的认知过程,大大降低了传统手段单一讲解带来的理解上的难度,避免了因实物表演、模具演示不准确、不科学而造成的负面影响。
总之,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探索,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我们深信:教学改革伴随着多媒体手段的普遍运用,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福新.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数学课堂教学[J].基础教育论坛,2011(4):46-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