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职院校礼仪教育与学生就业的关系
2017-11-15马云婷
马云婷
摘要:从就业竞争力的视角,具体分析了高职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结合现阶段的高职毕业生礼仪修养水平分析,从高职礼仪教育定位及基本途径两方面阐述了高职礼仪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礼仪教育;高职;就业
现阶段高职教育忽略了礼仪教育的教育思路削弱了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力。,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在于,其培养目标是劳动一线的中基层管理、技术骨干,是成功适应社会、富有拼搏精神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生力军。礼仪教育作为个人价值实现、事业成功的“软保障”,如何将礼仪教育与培养切实融入就业指导工作中去,为学生职业道路开辟良好开端,是新时期高职院校的重要教育工作之一。
一、现阶段高职毕业生礼仪修养水平分析
礼仪修养水平是衡量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也是最为直接的标准。从整体上看,高职毕业生大多具备相应程度的礼仪素养,但礼仪失范现象仍然存在于部分毕业生中,礼仪教育仍有待改进。
从现阶段高职生、同时也是部分普通高校毕业生的礼仪失范现象来看,其礼仪修养存在与所受教育程度不对等的现象,具体表现在缺乏个人修养、道德规范失衡及生活细节等方面。如缺乏社会责任感,在公众场所喧哗等不文明行为。尽管此类现象属于个别情况,但作为教育者,应及时加以重视,根据礼仪失范成因采取相应对策。具体而言,高职生礼仪失范原因包含以下几点:一是外在环境因素影响,包括家庭教育偏失、欠缺礼仪基础以及社会氛围的负面影响;二是学生普遍存在接触迎合外来文化的现象,对礼仪的存在发展缺乏认知;三是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大多数高等教育机构未将礼仪教育提升至相应高度,缺乏重视甚至于未开设这一课程;四是学生内在心理的人格“单面化”趋势与礼仪规范的“多面性”产生冲突。
二、礼仪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1.提高个人道德水平
道德修养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光荣与耻辱、诚实与虚伪等观念、情感和品质;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实现的调整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修养是礼仪的基础,礼仪是道德修养的表现形式,良好的礼仪能体现人的高尚的道德修养。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一个人道德修养、气质风度、文化素养等综合素质的反映。通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对礼仪运用的程度,可以察知其道德水准。一个人有了道德修养,就会自动指导自己的行为,自觉实施礼貌礼节,一个为人礼貌、尊重别人的大学生在就业以及工作后接人待物也会真诚和蔼。
2.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是个体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与发展、成功或失败。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协调自身与周围人的关系,快乐融洽地完成大学学业,也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马克思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任何社会的交际都离不开社交礼仪,人类越进步,社会化程度越高,人们就越需要社交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社交礼仪本身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凭借它去顺利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实践表明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挫折感,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宣泄压抑和痛苦,减少孤独、寂寞,这些都有益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即使产生不良情绪也能够得到有效快速的排遣。
3.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升就业心理
“礼仪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激烈,给大学生的心理带来一定的压力,相当部分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过大,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焦虑、抑郁、狂躁、自闭等不良心理。特别是就业过程中遭遇挫折后,其心理调适能力不足,往往造成大学生心理失衡。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促进大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在学习生活中运用礼仪的理论知识,遵循自律敬人、宽容平等、真诚交流、沟通互动等交往原则,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缓解内心的不良情绪。同时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减少就业心理困惑和烦恼,增进就业心理的健康。
三、高职礼仪教育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作为科教兴国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建设,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使其当前的首要任务。礼仪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主要包含以下几点作用。
其一,礼仪教育是规范高职生日常礼仪的重要工具。作为公众认可的普遍行为规范,礼仪在支配、控制人际交往活动的同时,也成为对他人第一印象的主要衡量、判断手段。良好的礼仪规范更易赢得他人的好感和尊重。
其二,礼仪教育是推进高职生“准社会化”进程,提高其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及社会心理承受力的重要形式。如培根所言,礼仪是“永久的推荐书”,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有助于形成更为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进而塑造个体独立人格,满足学生从“依赖于人”逐步向“独立于人”的心理成长需要,提升自信自尊,最大限度地避免或有效排遣不良情绪。
其三,礼仪教育有助于提升高职生素质修养,道德自觉意识以及自我锻炼、改造礼仪品质。礼仪是道德素養的外化表现形式,高职生以得体的言谈举止、平和的心态、艺术地事物处理方式迈入职场,是赢得领导与同事广泛认可、获取长远发展机遇的重要手段。
其四,礼仪教育是塑造高职生尤其是商科生良好职业形象的主要教育手段。
因此,及时加强高职礼仪教育,是在继续加强针对性技能教育、发掘个体功能性价值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并服务于高职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有力教育手段。
四、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1. 大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他们认识自我,知书达理。一方面具备礼仪知识的大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良好的礼仪修养也有助于促进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另一方面,良好的礼仪修养,也有助于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2. 大学生的学习任务要求他们多元吸收,知书达理。大学的目的是把大学生培养成复合的人才,这就要求大学生博采众长,而文化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教育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
3. 大学生的人生规划与社会责任也要求大学生以礼待人,知书达理。随着整个社会的向前发展,讲文明,行礼仪不将成为一个文明社会的象征。无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在只有具有良好的礼仪修养水平,才能在学习中、工作中和生活中游刃有余。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参考文献:
[1]林丽楠.实施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2]程秋莹.关于高职院校开展礼仪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9.
[3]魏燕.关于当今大学生礼仪教育的调查报告[J].科教文汇,2008,(9).
[4]杜南岚,胡友根.对高校大学生礼仪教育有效途径的探讨[J].时代教育,2008,(8).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课题
课题编号:JRSHZ-2017-010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