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炎症因子与肿瘤指标的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2017-11-15邵孔健张步洲蔡宗发郑硕林昇翁陈凌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26期
关键词:炎症因子乙肝肝癌

邵孔健 张步洲 蔡宗发 郑硕 林昇 翁陈凌

【摘要】 目的:观察炎症因子联合肿瘤指标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及相关性。方法:取2014年3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00例,设为观察组。取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5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入院后均抽取5 ml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ALT、AST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IL-2、IL-6水平,采用化学免疫发光法测定甲胎蛋白,分析炎症因子与肿瘤指标的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及相关性。结果:观察组AST、ALT及AF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L-2水平高于AFP阳性及AFP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00例肝癌患者中50例AFP阳性,50例AFP阴性。AFP阳性患者IL-2水平低于AFP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阳性患者IL-6水平,高于AFP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对于甲胎蛋白阳性者检测IL-2、IL-6水平效果理想,能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炎症因子; 肿瘤指标; 乙肝; 肝癌; 相关性; 化学免疫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6.0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6-0050-02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流行最高的十种恶性肿瘤之一,临床可以分为胆管细胞型肝癌和肝细胞癌,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治愈率低等特点[1]。目前,临床上对于原发性肝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知晓,多数患者由于乙型肝炎引起,且患者发病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导致临床死亡率较高,影响患者健康[2]。目前,临床上对于原发性肝癌尚缺乏理想的诊断方法,单一的检测指标已经不能满足每一位患者诊断需要,导致临床指标联合测定显得至关重要。文献[3]报道显示:炎症因子联合肿瘤指标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诊断中得到应用,该方法能帮助患者确诊,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和参考,但是该结论尚未得到进一步证实。为了探讨炎症因子联合肿瘤指标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及相关性,选取2014年3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00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00例,设为观察组。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46~69岁,平均(52.54±9.85)岁。纳入标准:(1)符合2001年9月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第八届肝癌学术会议制定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4];(2)患者入院后未进行手术治疗。(3)本课题均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排除不符合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标准者;(2)排除合并有影响效应指标观测、判断其他生理或病理者;(3)排除合并传染性疾病及意识不清或存在精神障碍者;(4)排除健康人及无肝癌症状HBV携带者。取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50例,设为对照组。其中,男32例,18例,年龄45~70岁,平均(53.43±10.65)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仪器及试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贝克曼库尔特AU5800);国雅培i20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甲胎蛋白定量测定试剂盒。(2)样本的采集。两组入院后第2天早晨空腹抽取6 ml静脉血,将其放置在无抗凝真空管中,室温静置30 min,10 min离心,速度为3000 r/min,然后将其放置在试管中,-30 ℃下低温保存。(3)炎症因子及肿瘤标志测定。①ALT、AST。取测定的血清标本,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贝克曼库尔特AU5800)检测血清ALT、AST,严格按照试剂操作说明书进行[5]。②IL-2、IL-6水平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IL-2、IL-6水平,将收集的各组血清于96孔板上检测。每孔分别加入样品、标准品各100 μl,37 ℃温育30 min后。先后加入酶标偶合液、底物、终止液各50 ?l,于450 nm波长读取OD值。③甲胎蛋白。將标本在常温下解冻,启动分析仪、设置相关参数,相标本中加入试剂盒添加试剂,将样品、固相试剂、标记试剂加入比色杯中,37 ℃下进行孵育,加入300 μl酸性、碱性试剂激发化学发光反应,根据目标参数获得结果,相关操作步骤必须严格遵循仪器、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对于AFP<8.78 ng/ml为阴性,反之为阳性[6]。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ALT、AST及甲胎蛋白水平情况;(2)观察观察组中AFP阳性及AFP阴性者IL-2、IL-6水平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ALT、AST及甲胎蛋白水平比较

观察组AST、ALT及AF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观察组中AFP阳性及AFP阴性者IL-2、IL-6水平比较

观察组100例肝癌患者中50例AFP阳性,50例AFP阴性。AFP阳性患者IL-2水平低于AFP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阳性患者IL-6水平高于AFP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且临床对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知晓。文献[7]报道显示: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病毒性乙肝间存在紧密的联系。由于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病早期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导致临床诊断、鉴别难度较大,常规方法以影像学诊断为主,该方法虽然能帮助患者诊断,但是临床误诊率、漏诊率较高,难以达到预期的诊断效果。研究表明:炎症细胞因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癌细胞侵袭、转移。近年来,炎症因子联合肿瘤指标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观察组AST、ALT及AF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T、ALT能反应机体肝功能情况,从而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甲胎蛋白属于胚胎性血清蛋白的一种,主要由胎儿的肝脏或卵黄囊内胚层细胞分泌引起,胎儿出生后2~5周后,血清中的甲胎蛋白消失。当机体肝脏受到损伤后会产生少量的AFP,而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AFP水平将会得到显著增高。因此,AFP对于原发性肝癌、良性肝病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8]。但是,临床上对于单一指标使用并不能满足每一位患者临床诊断需要,导致临床误诊率、漏诊率较高,因此,加强不同检测指标的联合使用对提高临床确诊率,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endprint

炎症因子IL-2在肿瘤诊断、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能与其受体在肿瘤细胞表面相互结合,从而限制肿瘤细胞的发展[8]。而IL-6在造血系统、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能直接作用于肿瘤中。同时,IL-6还能改变周围的细胞因子生存环境,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本研究中,观察组100例肝癌患者中50例AFP阳性,50例AFP阴性。AFP阳性患者IL-2水平低于AFP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阳性患者IL-6水平,高于AFP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国外学者研究显示: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病后随着肿瘤的进一步发展会引起IL-6水平的提高[6],能正确的指导肿瘤的发生、发展。临床上,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对于甲胎蛋白阳性者检测IL-2、IL-6水平效果理想,能准确的预测患者疾病发生、发展,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综上所述,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对于甲胎蛋白阳性者检测IL-2、IL-6水平效果理想,能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赵运胜,王猛,崔辰莹,等.评价8种血清标志物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重庆医学,2014,43(2):214-216.

[2]冯众一,高鹏,谭文翔,等.原发性肝癌TACE介入治疗前后血清VEGF和bFGF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5,18(2):154-155.

[3]陆兴热,骆葱,陈凤羽,等.AFP、GP73、SOD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诊断中应用价值[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6,25(7):1076-1080.

[4]杨丽丽,王培胜,滕洪明,等.褐藻多糖硫酸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中氧化应激作用[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3,35(4):437-441.

[5]吴林,宦宏波,吴黎雳,等.炎症因子与肝癌干细胞标志在肝癌诱导过程中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7):1-6.

[6] Yang N H,Yuan G S,Zhou Y C,et al.Entecavir combined with Fufang Biejia Ruangan tablet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liver fibrosis:96-week efficacy analyses[J].Nan Fang Yi Ke Da Xue Xue Bao,2016,36(6):775-779.

[7]辛文娟,趙文静.GP73、AFP、CA-199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肿瘤医学,2016,24(7):1083-1084.

[8]宗迎迎,徐浩,许伟,等.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血清DKK1、GP73和AFP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J].检验医学,2015,30(6):559-563.

(收稿日期:2017-05-07)endprint

猜你喜欢

炎症因子乙肝肝癌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性分析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重视家族史 预防肝癌
乙肝防治8大变化
胸腹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与炎症因子的影响
血必净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观察及对炎症因子和氧化、抗氧化因子的影响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TACE术联合手术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65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