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口结构变化、工资水平与实际汇率升值

2017-11-15康健

现代管理科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劳动生产率

摘要:文章以中国1994年-2015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VAR模型研究了人口结构变化、工资水平对实际汇率的影响,即考察巴萨效应在中国的现实适用性。研究发现:劳动生产率并未导致工资水平出现显著上涨,人口红利消失更适用于作为解释中国实际汇率出现升值的原因,即巴萨效应的出现是由于人口老龄化推动所有部门一般工资水平的上升导致的。文章认为,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导致中国人口结构出现了显著变化,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也要适当做出调整。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更多对改善适龄劳动力供给、推进科技研发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等层面给予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实际汇率;劳动生产率;巴萨效应

一、 引言

巴萨效应由Balassa和Samuelson(1964)提出,是研究实际汇率与经济增长关系中最具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该理论是指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工资水平上升越高,实际汇率升值越快的一种现象。在经济快速增长阶段,可贸易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比不可贸易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要更快,因此可贸易部门的工资率也将提高。在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不可贸易部门通常会出现工资追逐的现象,这会带来一国整体行业的工资水平出现平均化的趋势,继而使得物价水平上升,最终导致实际汇率的升值。传统巴萨效应更强调部门间的劳动力差异带来的工资趋同效应进而引发一般物价水平上涨,最终实现实际汇率升值。

根据巴萨效应的理论逻辑,工资上升是由于可贸易部门和不可贸易部门间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使得劳动力出现流动导致的。但事实上,工资水平的上升可能并非是由于劳动力出现自由流动引发的工资牵引。如果劳动力人口不出现过度流动,但供给出现明显下降,这会带来所有部门工资水平的同步上升。因此,实际汇率升值也有可能是由于人口红利消失导致的。在改革开放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的实际汇率升值现象并不明显,虽然经济增长迅速,但中国并未显著出现巴萨效应。在2010年前后,中国的实际汇率开始出现显著升值。在早期阶段,虽然可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较高,但由于中国劳动力资源的供给弹性很大,即使各部门之间存在劳动力流动,也不会导致工资水平的大幅上涨。但在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态势的加剧,刘易斯拐点已经出现。人口红利消失导致工资水平上涨明显,实际汇率开始同步升值。因此本文认为,巴萨效应发挥的原因可能并非单纯是由于劳动生产率带来的工资追逐所导致,而极有可能是由于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继而推动工资水平上升所引起的。为了更为直观的解释中国巴萨效应是否显著出现以及出现的原因,本文将以中国1994年~2015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将人口结构、劳动生产率以及实际汇率纳入同一框架内进行研究,考察导致实际汇率升值的内在机制,并针对实证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思考。

二、 文献回顾与综述

国外很多学者对巴萨效应有深入的研究。Huizinga(1987)等认为长期汇率变动满足巴萨效应,但是短期巴萨效应对汇率变动的解释能力减弱。Froot(1991)选取了OECD中的22个国家的数据检验巴萨效应,结果巴萨效应并不成立,当选取其中13个国家的数据时,巴萨效应成立。Lee(2002)实证研究了巴萨效应在确定新西兰和美国之间的双边实际汇率中的重要性。Rodrik(2008)指出高汇率刺激经济增长,并利用巴萨效应阐述了实际汇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Tyers(2008)等则认为巴萨效应对实际汇率的解释能力在短期表现得更强,长期数据并不支持巴萨效应的存在性。Thomas(2008)等通过研究亚太发展中国家得出结论,经济增长与实际汇率的变动成负相关,也就是巴萨效应不成立。Ch?准wdhury(2011)指出澳大利亚对于美国的实际汇率和生产率差异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

国内也有很多学者利用巴萨效应研究实际汇率。俞萌(2001)验证了巴萨效应在经济高速增长的东亚地区是成立的,并利用中国的数据验证了巴萨效应。张晓军(2005)验证了相对生产率差异和实际汇率水平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并不支持巴萨效应。王苍峰(2006)通过差分回归模型以及协整检验,得出结论: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动趋势可以由巴萨效应来解释。卢锋(2006)指出在发展中国家巴萨效应对于高收入人群成立,而对于低收入人群不成立。卢锋(2007)指出我国可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相对增长”指标与人民币实际汇率走势在定性意义上符合巴萨效应理论的预测, 在计量分析中也显示出统计显著性。林毅夫(2007)认为可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并没有导致不可贸易部门工资的提高,巴萨效应中阐述的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变化对真实汇率的影响在中国并不成立。谢朝阳(2016)指出巴萨效应能够解释双边实际汇率的变动。

综上,一部分学者认为巴萨效应成立;一部分学者认为巴萨效应不成立;还有一部分学者从不同视角验证了巴萨效应部分成立。本文主要研究中国实际汇率升值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哪方面。同时本文也将考察劳动生产率提高→工资水平上升→物价水平上升→实际汇率升值的传导渠道是否适用于中国。

三、 变量选择、说明及模型

1. 巴萨效应的理论传导分析。巴萨效应研究了实际汇率和可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不可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相对差异之间的关系。实际汇率的变动主要是反映了一国可贸易部门与不可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其最终的表现是工资水平和实际汇率同增的一种现象。其传导机制分为如下步骤:

第一,将一国经济结构分为可贸易和不可贸易部门,可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相较于不可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要更高,因此其工资水平也更高。

第二,由于劳动力自由流动,因此不可贸易部门的劳动力会流向可贸易部门,这会导致不可贸易部门工资水平的上升,进而推动不可贸易部门产品价格的上升。部门之间的工资水平出现平均向上趋势,继而推动整体物价水平的上涨。

第三,根据实际汇率的计算公式,在名义汇率相對稳定,国外物价水平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本国物价水平的上升将使得实际汇率出现升值。endprint

从巴萨效应的内在传导逻辑可以发现,这种工资追赶导致物价上升进而引发实际汇率升值的传导机制事实上是结构性通胀的表现。考虑实际情况,中国可贸易与不可贸易部门间的确长时期存在劳动力流动的现象。但由于中国劳动力基数较大,因此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由于劳动力流动可能导致不可贸易部门产品价格上升的劳动力缺口。但在中国出现“刘易斯拐点”后,由于人口结构变化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将使得所有部门工资水平同时出现上升。因此在变量选取时,本文同时将人口结构变化、工资水平以及实际汇率纳入同一框架内进行研究。另外,为了考察劳动生产率对实际汇率的影响,本文也将其作为主要变量之一纳入模型。

2. 变量选取。

(1)实际汇率(re)。在直接标价法的情形下,实际汇率表示为:

re=E×■

其中,E为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以每年年度的平均汇率表示。CPIu为美国的年度消费者物价指数。CPIc为中国的年度消费者物价指数。

(2)劳动生产率差异(prod)。本文参考了曹伟等(2011)的做法,使用第二产业总产值与第二产业就业人数之比衡量可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以第三产业总产值与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之比衡量不可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然后使用可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与不可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之比衡量劳动生产率差异。另外,本文同时使用了以1994年为基期的CPI数值对第二、三产业的总产值进行了定基调整。然后对两者之比取对数计算求得,以prod表示。

(3)工资水平(wage)。本文参考了刘鹏飞等(2016)的做法,采用“城镇单位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的对数作为衡量工资水平的指标。与劳动生产率相同,使用CPI数值对名义工资水平进行调整,求得实际工资水平的对数值。

(4)人口结构变化(odr)。在以往的研究中,衡量人口结构变化常用的变量是抚养比,由于中国现阶段已经出现了显著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因此以老年抚养比作为衡量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指标:表示为65歲以上人口数量与14岁~65岁人口数量之比。

3. 模型选择。本文主要采用了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VAR模型的原理是所有变量纳入一个内生系统内进行研究,主要是通过将变量作为其滞后值的函数进行处理。因此可以将单变量自回归模型推广至多变量的自回归模型。一般的VAR(p)模型可以表示为如下形式:

yt=v+A1yt-1+A2yt-2+B0xt+B1xt+…+Bqxt-q+?滋t

其中yt=(y1t,...,ykt)表示为k×1随机向量;A代表为K×K参数矩阵;xt表示为M×1外生向量;B为K×M待估参数的系数矩阵。μ为白噪声序列。本文主要是使用了脉冲响应函数来分析变量之间的长期影响关系。

四、 实证结果及分析

1. 单位根检验。在进行实证分析之前,需要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以避免出现伪回归。本文使用了pp检验对变量的平稳性进行分析。表1列出了四个变量单位根检验的结果。

从单位根检验的结果看,四个变量的原始序列均为非平稳变量。在对每一变量进行差分后发现,所有变量均变为平稳变量。因此,四个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序列。

2. VAR模型的建立。

(1)模型的稳定性检验。在判断最优滞后阶数时,本文同时使用AIC和SC准则进行确认,结果发现最佳滞后阶数均为1.另外,建立VAR模型需要观察AR根的倒数图,以观察模型是否稳定。图1给出了AR根倒数图的具体情况。可以发现,AR根倒数的绝对值均是平稳的,这说明VAR模型稳定,可以进行后续的分析。

(2)脉冲响应函数分析。限于篇幅,不列出脉冲相应图。从结果看,prod对re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在即期影响并不显著,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呈现出正向影响,并在第2期达到最大,随后这种影响逐步呈现出衰减趋势并最终趋零。从巴萨效应的理论传导机制看,劳动生产率差异对实际汇率应当是正向影响,即劳动生产率上升,实际汇率数值下降。这样的结果表明,部门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并非是导致实际汇率升值的原因。本文认为,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可贸易部门和不可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在不断缩减,因此会导致两部门劳动生产率之比出现持续下降,进而与实际汇率的数值变化同步。因此劳动生产率变化在长期内并非是导致实际汇率升值的原因;wage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re的影响在即期并不显著,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呈现出负向影响,在第2期这种影响达到最大后开始下降,并在长期内逐步趋于零。这说明工资水平的上升导致了实际汇率出现显著升值,这证实了巴萨效应在中国的适用性。即当工资水平上升时,会通过物价水平的一般上涨进而推动实际汇率升值,这一渠道在中国是存在的;odr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在即期对re的影响并不显著,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呈现出负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并不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逐步趋于零。这样的结果说明,人口结构的变化确实在长期内会导致实际汇率水平上升。与之相对应,从wage对odr的脉冲响应函数看,odr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wage在长期内出现了正向影响。也就是说,人口结构变化使得工资水平出现了上升。这证实了本文前述的判断,即中国巴萨效应出现的原因是由于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进而导致适龄劳动力的下降,这导致各部门的工资水平同步出现上升,最终通过物价水平的上涨来实现实际汇率的升值。此外,从wage对prod的冲击响应看,prod对wage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在即期有负向影响,长期内这种影响逐步趋于零。从这样的结果看,部门间劳动生产率差异的收窄会使得工资水平出现下降,也就是说,传统巴萨效应的分析范式在中国并不适用。

从脉冲响应函数的结果看,中国实际汇率升值更多的原因主要来自人口结构的变化,即由于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导致中国的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当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再具有无限弹性时,由于供给短缺导致的工资水平上升则成为了一般性的现象。这最终导致实际汇率的升值。endprint

五、 结论及思考

本文以中国1994年~2015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将人口结构变化、工资水平以及实际汇率纳入到同一框架内进行研究,通过建立VAR模型考察了这三个变量在长期内的动态影响路径,以观察变量之间的具体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第一,部门间的劳动生产率差异长期内并未导致工资水平上升以及实际汇率升值,传统巴萨效应的理论逻辑在中国并不适用。第二,人口结构变化在长期内使得工资水平出现上升,同时也导致实际汇率出现升值。因此,人口结构变化导致的工资水平上升是推动汇率升值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中国出现巴薩效应主要是由于人口红利的消失所导致的。

本文在研究中并未考虑名义汇率的影响,从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走势的情况看,两者之间运行轨迹几乎是同步的,背离现象并不明显。因此,实际汇率升值的原因更多是由于人口结构变化所引起这一结论基本能够较好的解释现实。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会进一步加剧,劳动力数量趋紧在未来可能会进一步突出。政府已经针对这一情况适时调整了人口政策,即全面放开二孩。但由于人口结构需要较长时期才能有所改变,因此中国在未来可能会继续面临一定的工资上涨压力。从经济一般发展规律看能够长期内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来自技术进步,中国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核心在于要将技术进步内生化于经济增长。早期中国利用自身的先天条件,同时借助后发优势,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在外生技术所带来的正面效用不断下降后,中国迫切需要更多的自主研发来推动经济增长,来避免工资水平的过快上升对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此外,中国近些年不断采取措施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实现发展模式的优化,政府需要采取更大力度的措施来扶植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例如推进更加优化的税收措施,不断为新兴科技企业的发展创造便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卢锋,刘鎏.我国两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及国际比较(1978-2005)——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与人民币实际汇率关系的重新考察[J].经济学,2007,6(2):357-380.

[2] 俞萌.人民币汇率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分析[J].世界经济,2001,(5):24-28.

[3] Balassa, B.The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Doctrine: a Reappraisal[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64,72(6):584-96.

[4] Ch?准wdhury,K.Modelling the Balassa-Samuelson Effect in Australia[J].Australasian Accounting Business & Finance Journal,2011,5(1):77-91.

[5] Thomas A, King A.The Balassa-Samuelson Hypothesis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Revisited[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8,16(1):127-141.

作者简介:康健(1983-),女,满族,辽宁省铁岭市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

收稿日期:2017-09-17。endprint

猜你喜欢

劳动生产率
林业劳动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及收敛性研究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策略研究
关于制造业产业集聚效应的文献综述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研究
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速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张家港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
中国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7.4%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我国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要素禀赋变化与中国农业增长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