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的担当: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2017-11-15朱传世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尧舜风俗杜甫

朱传世,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课程中心课程室主任,北京市学科带头人,教育部国培专家,教育部、北京市多个项目评审、培训专家。研究涉猎课程教材教法、语文教育、国学教育、中高考、学习性评价、专题教育等多个方面。组织、参与了从“九五”到“十二五”多项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十多项成果分获国家、省级一等奖;发表文章、论文百余篇,主编、独著、参编教材、著作百余部。

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有名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意思是说,辅助君王使他的德声在尧舜之上,又使社会风尚敦厚淳朴起来。这是封建社会里少年杜甫的梦想,但写这首诗的时候,他的梦想完全破灭了,最后落得“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的漂泊结局。既然杜甫已成前车之鉴,为什么还要把教育担当定义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呢?

首先,社会需要“君子”。这里要拓展一下杜甫的说法。一是关于“君”的理解。杜甫所说的“君”是古代帝王,而此处的“君”也取“君子”的意思,喻指教育对象。“君子”在古代是对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尊称,取用它,既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希望教育把培养“君子”当成目标之一,让我们的后代有尧舜一样的德声。二是关于“再使风俗淳”。如果我们的后代都有君子品格,社会风俗必然好,此其一;如果教育者把引导学生肩负“再使风俗淳”的社会责任当成教责,我们的后代都怀揣着这份梦想参与社会改造、从事生产生活活动,“风俗淳”就能由理想变为现实。

其次,“风俗淳”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语言环境开始恶化,行为举止开始异化。语言粗鄙、放肆、无所顾忌、违规表达已堪称重灾区,特别是网络语言,已危及到了汉语生态。语言是文化的外壳,语言环境的恶化现象说明文化的浅薄化取向。行为举止轻佻、乱伦、泛性取向、暴戾乖张已扭曲失形,特别是媒体引导,已生生践踏了“礼仪之邦”的尊严,也背离了“个性解放”的原旨。另一方面,政风、民风、教风出现走低趋势。前些年,在民间茶余饭后的谈资中,把通过腐败路径为家庭、為家乡谋利益当成荣耀,把子女官大、捞钱多、接受送礼多的家庭当作艳羡对象,把官员将公路修到自家屋场与墓地、为亲戚办城市户口或低保等看成光宗耀祖,把个体为家乡的迷信投资当成公德,更有甚者甚至“笑贫不笑娼”!农村原来是儒家文化的最后留守地,现如今有的地方田地荒芜,不少成人成天泡在麻将桌上续写麻将人生,孩子在休闲时间则是开展拇指运动、续写游戏人生。我们可能不敢追问:那些盖起来的楼房、那些致富者,多大程度上是通过勤劳勤俭、奉公守法所得?有多少网站在传播非法、不健康、不道德的内容?那些参与生产有毒食品、地沟油以及非法活动的家庭,是否会成长出“地沟油二代”“毒食品二代”“违法二代”呢?政界、教育界、商界,书店、微信群甚至街谈巷议中,到处充斥着庸俗的哲学观,身体健康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消极人生的重大借口!

在这样的时刻,教育者必然要站出来,体现社会担当,勇敢地说“不”!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做以下工作。

引导人从小树立社会理想。社会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动因,历史的推动、文明的嬗变离不开历史上那些具有社会理想和人生抱负的人士。而当今的教育似乎不如以往那么重视社会理想教育了,当今的儿童生活在一个消解意义、嘲笑一切、解构价值的环境中,无所谓理想不理想。其实,每个孩童心里都有一个美好社会的影像,至少那些童话书里有;每个少年、青少年心里也有,至少那些历史书上有。我们需要去激活它、不断地勾画它,并使得他们愿意为之奋斗不息。当然,我们需要从杜甫式的悲剧中走出来,引导他们一步步抵近,而不是随着成长而不断地失落、退隐,最后从了流俗。

激励人敢于直面社会问题。世风日下是典型的社会问题,从文学和史书的描述中不难发现,每个时代都会有世风问题,今天的问题既不要小题大做,也不要大题小做,“直面”是首先要持的立场。我们既给儿童美好的一面,也让他们知道在可见的社会之外,还有模糊的世俗社会、潜规则社会、黑社会。其次从道义的角度对这些社会问题展开讨论、加以辨别、开展理性分析,形成基于道义的理性结论,而不是相反,把潜规则当作天经地义,奉为宝典。

带动人开展移风易俗教育。风俗折射出社会的文明,也反映国民的素质。移风易俗教育的基本原则是:首先教育者自身和被教育者不被玷污,然后再去教育和影响他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不良风俗逐一列出来,先从家庭和校园开始,然后触及社会,形成不同主题,接着通过搜集材料、组织研讨、提出批判性和建设性意见、达成共识、身体力行、影响他人等环节逐一落实,并制定“移风易俗能量评价指标”,督促评价,激励引导。

教育引导学生做有责任担当的“君子”,这也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教育的担当就是人生的指南针。社会风气需要一代代的人去纯化,用我们的教育行动去改变世俗生活的生活方式,筑起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华新家园需要心中有净土,眼中不容沙。

编辑 _ 付江泓endprint

猜你喜欢

尧舜风俗杜甫
太平风俗美
尧舜禅让(上)
尧舜禅让 (下 )
国庆七十周年有寄
杜甫改诗
尧舜牡丹经销商借鸡生蛋
杜甫与五柳鱼
《红楼风俗谭》
国内外清明节风俗大不同
跟踪导练(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