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向、传承、创新

2017-11-15李奎张亚丽

语文教学之友 2017年10期
关键词:人教版导向传承

李奎+张亚丽

摘要:初中语文教材为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导向,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及修身做人的道理。它对于学生了解、尊重以及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远影响。同时,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益启迪。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导向;传承;创新

教材,教学之材料,教学之根本。它既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最重要的依据,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媒介。而语文教材是众多学科教材中对学生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因此对初中语文教材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

一、初中语文教材目录浅析

中学语文教材(人教版)按照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古代作品、现当代作品、外国作品以及其它内容。在初中阶段,不同内容的作品在不同年级的教材中所占比重不尽相同:

初中阶段的所有现当代作品总共84篇,其中在七年级有34篇,占40%;八年级有30篇,占36%;九年级有20篇,占24%。古代作品总共78篇,其中在七年级有20篇,占26%;八年级有33篇,占42%;九年级有25篇,占32%。外国作品总共38篇,其中在七年级有16篇,占42%;八年级有8篇,占21%;九年級有14篇,占37% 。

通过以上对于不同内容的作品在不同年级的分布比例统计,我们可以看出:现当代作品在七年级的教材中所占比例最大,古代作品在八年级的教材中所占比例最大,外国作品在初中教材中数量相对较少,尤其是在八年级这一学年,仅仅只有8篇。

二、初中语文教材内容浅析

仔细研究初中教材中所选作品的文体,就能发现大多数都是以散文、诗歌、小说为主的,兼有戏剧、童话、寓言等多种文体。根据笔者对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语文教材分析,我们概括出了语文教材的一些特点:

(一)七年级——导向&奠基

七年级教材中选入《童趣》《女娲造人》《皇帝的新装》等作品,这对于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合适的。因为七年级是学生由小学向初中过渡的一个时期,教材中所选这些作品大多浅显易懂,生动有趣,非常契合七年级这个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他们对于知识的可接受程度。

在七年级教材中还选入了《伤仲永》《孙权劝学》等作品,这些作品都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通过《伤仲永》,我们知道了即使天赋再强,后天还是要特别努力才能有所作为;通过《孙权劝学》,我们懂得了听取别人的有益意见,能够主动改正,“士别三日”定能够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效果。

七年级,是初中的奠基阶段。在这一阶段,从教材中我们能够了解到很多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一些修身做人的道理,为学生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比如,在《〈论语〉十则》[1]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这都是对学生非常有益的学习方法,把这些内容编排在七年级教材里,为学生的中学生活开了一个好头,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二)八年级——尊重&传承

在八年级,教材中编排了《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作品,介绍中国一些标志性的景观和建筑,有利于学生了解我国优秀建筑文化。也有《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吆喝》等作品,为我们展示了祖国的一些传统文化与风俗习惯,这对于我们继承传统具有最直接的影响。

八年级的这些作品中既有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精神财富,也有包括自然科学、著名建筑等物质财富。但是,无论精神财富还是物质财富都是祖国的文明传承。就像钱理群教授所说“语文教学应该从繁琐哲学里解放出来,应该返璞归真,要减少头绪,要简化。其实,我们要做的只是一件事:引导学生多读经典,把经典作品语言文字的外在形式与精神内涵弄明白,有着不同程度的感悟,并多多少少地化为自己的语言和精神的养料。”[2]多读经典,就是对于我们的优秀传统的学习与继承,也是我们能够充实自己精神世界的“法宝”。

比如,在作家萧乾的《吆喝》[3]一文中,就为我们展示了在旧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不同商贩们叫卖的各种吆喝声。文章中有简单的吆喝:卖夜宵的“馄饨喂——开锅!”。文章中也有介绍复杂的吆喝“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这会把吃食的制作过程都通过吆喝告诉顾客们,借此来吸引顾客的光临。

文章中也有描写乞丐的吆喝,先挑高嗓子喊“行好的——老爷——太(哎)太”,过一会儿,接下去用低音喊“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这种吆喝声,凄厉动人。还有一些油嘴滑舌的乞丐甚至编起了快板“老太太(那个)真行好,给个饽饽吃不了。东屋里瞧(那么)西屋里看,没有饽饽赏碗饭。”这句吆喝与其说是乞讨要饭,倒更像是打趣和讽刺,把乞丐这一弱势群体的生活境况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这一声声的吆喝也值得我们去深思。这些都是老北京文化的组成部分,活灵活现,学生难以在生活中看到,课文的设置很好的传承了文化,更是对语言文化的一种尊重,能够引导学生关注。

八年级是初中的过渡阶段,在这一时期,教材中编排了很多能够代表中国特色和传统文化的作品。上列篇目涉猎了中国云南歌会、端午节,不仅有汉族地区的传统节日,而且有少数民族的节日,这体现出的是一种文化的融合和传递,对于中学生继承传统,了解习俗,推陈出新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三)九年级——创新&启迪

九年级教材中编排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等作品,这些作品有利于培养中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还有《热爱生命》《人生》等作品,这些作品有利于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的生命、感悟人生。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为了美国的教育,行动起来!》中说过:“我们民族经得起考验的价值在于我们共有的价值观和我们高昂的精神,……我们仍将成为世界的脊梁,不仅是因为自由,而且因为创造性。”[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endprint

新课标要求我们开展素质教育,要培养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九年级,是学生由初中向高中迈进的一个时期。这时候,我们的学生已经成为一个掌握一定学习方法、懂得一些修身养性哲理、能够尊重并且继承传统文化的“新青年”。面对即将进入高中阶段学习这一实际情况,在有了一些知识积淀的基础上,教材编排开始着重于学生的“发展性培养”。

比如,美国著名学者罗迦·费·因格在《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5]一文中,就针对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进行了阐释。作者在写文章的时候就运用了发散创新的手法。在文章开头,并不是像其他作品一样平铺直叙地进行“主题解说”,而是以一个问题作为文章的开端。

问题:从下列四种图形中,找出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来。

以问题作为起点,这种写作方式本来就属于比较新颖的一种,更加令人惊叹的是:这个问题没有正确答案,选择四个选项中的任意一个都能够解释得通,所以每个答案都是正确的。

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来为我们介绍“事物的正确答案”确实“不止一个”,这就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榜样示范,也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启迪和指导意义。

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特点,就要求我们的初中教材编排者要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大力度地“安插”到课本中的方方面面,或课文、或课后习题等,让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中学生的学习观念中去,为学生获得知识和掌握技能提供有效帮助。

三、初中语文教材作用浅析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曾经说过:“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而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 语文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育,学不好语文,就会连最基本的理解能力都没有,学好其他学科也就无从谈起了。如果把学习看做是盖文化精神的高楼大厦的话,其他学科是为大厦填充知识,装饰门面,那么,语文学科它就是在为我们构筑文化精神大厦打基石,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起来。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材就是我们为精神大厦打基石的重要工具,我们必须很好地运用起语文教材这个工具,为我们修筑大厦强基固本。

总而言之,教材就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评价的重要工具和载体,对于教学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的教材编者在选取文章时尤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慎重选材。教师对于语文教材的分析也一定要精确、具体,能够借助教材去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现在的中学生也要学会利用教材增长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只有把各个与语文教育相关的环节联系起来,语文教材的“工具性”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才能够被更好地凸显出来。

注释: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43-45.

[2]钱理群,孙绍振.对话语文[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174.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46-151.

[4]陈玉琨,钟海青,江文彬.90年代美国的基础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1.

[5]义务教育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06-109.

【基金项目:本文属于山西师范大学教改项目“古代文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探索与研究”(批准号: SD2014JGKT-02)阶段性成果;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教改项目“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多维改革研究与实践”(批准号: WL2015JGXM-YJ-17)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奎(1984—),男,博士,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古代小说戏曲、域外汉文学和中学语文教材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教版导向传承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犬只导向炮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树立“五个导向”严格党内生活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