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酒桌文化制造了“死亡名单”

2017-11-15杨鑫宇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7年44期
关键词:酒桌酒精中毒畸形

杨鑫宇

今年6月19日,在一所不知名的小酒吧中,广东某985大学大一学生王耀栋,死在了一片“加油”声中。他死于酒精中毒,死前,他连续喝下了6杯混合了多种烈酒的“特调鸡尾酒”,总饮酒量1800毫升。当时,酒吧推出了一项“3分钟内喝掉6杯酒则消费免单”的特殊活动,和朋友们在一起的王耀栋,在一片喝彩声中欣然加入了“致命挑战”。

有人认为:是酒吧害死了王耀栋,他们不该开展如此夸张的饮酒免单活动。也有人觉得:作为一个成年人,王耀栋不自量力,只能自己承担一切后果;还有人说:王耀栋的朋友们不够关心他。更有人说:那些给王耀栋“加油喝彩”的看客让这个不胜酒力的年轻人下不来台,他们才是事件真正的元凶。

这些说法都有道理,但都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没错,酒吧、他自己、他的朋友和周围的看客,都对王耀栋的死负有责任,只要其中一个条件不成立,悲剧就不会发生。但是,涉事各方不約而同地选择了最坏的选项。面对这种情况,把责任简单地归咎于某一方,无法还原整个事件的逻辑。害死王耀栋的凶手,不是哪个具体的人,而是畸形的“酒桌文化”。

酒文化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然而,事物总有两面,不那么美好的“酒桌文化”也大肆流行了起来。在酒桌文化的语境里,酒不是用来品鉴、享受的,而成了一种让人们用自我伤害的方式来证明“诚意与胆量”的工具。你越是能喝、越是敢喝,就越能受到“酒桌文化”的褒奖与赞美。不顾健康与理智的狂饮,成了“勇气和面子”的象征。王耀栋身亡的酒吧之所以会推出这种“饮酒免单”的活动,王耀栋之所以会“自认英勇”地站出来,周围的人之所以会加油喝彩,背后都有这种酒桌文化作祟。

王耀栋不是第一个死在酒桌前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我国都有超过10万人死于酒精中毒,在这份“死亡名单”上,不仅有王耀栋这样的年轻人,也有正值盛年的中年人,还有本应颐养天年的老人。害人的“酒桌文化”超越了年龄的界限,也超越了职业、身份、地位的界限,从无业游民到富商巨贾,从知识分子到政府官员……酒桌面前,“众生平等”,谁也无法逃脱。

王耀栋之死并不偶然,只要畸形的“酒桌文化”继续流行一天,就还会有新的受害者出现。在个案的视角上,我们可以把这些人的死归咎于他们自己或具体责任人,但在宏观层面,社会的不良风气才是让悲剧不断重演的根本原因。只有移风易俗,让社会认清畸形“酒桌文化”的危害,才能阻止下一个“王耀栋”走向死亡。

(选自《中国青年报》)

【赏析】

在如今的中国,“酒桌文化”已越来越趋向年轻化,不仅是大学生,很多初高中生在酒桌上觥筹交错、相互拼酒的现象也已稀松平常。其实无论是同学聚会,还是朋友相逢,酒不过是我们交流的一个媒介,但类似“感情深,一口闷”“不喝就是看不起我们”这样的话语却往往逼得不能喝酒或不愿喝酒的人“千杯万盏”。而王耀栋就是这种畸形“酒桌文化”的受害者,这不得不为我们每个人敲响警钟,不逼迫他人,自己量力而行,将精力多放在情感的交流上,亦避免酒后失言或意志模糊危及安全。而强行将“喝得多少”与“感情深浅”相挂钩,那这样失去尊重的感情不要也罢。endprint

猜你喜欢

酒桌酒精中毒畸形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急性酒精中毒的内科急诊治疗分析
在酒桌圈子里,你会哈酒吗
完形填空专练(一)
畸形蔬菜总动员
84%的人直言反感当下酒桌文化
酒桌文化
玩转酒桌
We never Told Him He Couldn’t Do it我们从不说他做不到
先天性畸形:矫治的最佳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