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书,逐级而读
2017-11-15
说话的境界分三个等级:最高境界是忘言,其次是慎言、寡言、讷于言,第三是修辞或辞令。人生亦是如此,于“有字之書”中初步领略世界,于“无字之书”中体悟世间冷暖,最终在“心灵之书”中沉淀深邃的灵魂。如此循序渐进,方可臻于完满。
“有字之书”恰似借用他人视角来看喧腾的社会。它可以是外交辞令式的《左传》,可以是纵横捭阖式的《国语》,抑或是清新淡雅式的《世说新语》,它让我们从中获取知识,领略六韬三略的风采。诸子百家的言论,唐宋元明清的诗文,这些世间流传下来的经典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营养。
然而,拘囿于“纸上得来”的东西难免“终觉浅”。人生不需要过于厚实的理论堆砌,因为我们深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玄妙。这样也就进入了人生境界的第二阶段——阅读“无字之书”,我们可将其引申为亲身经历、人生阅历。
于时光中,某些细碎的经历会化为齑粉,如“字”的升华,语境仍存,体悟延伸。这不是太虚幻境,但它容许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式的理想飞扬;这不是光耀万世的烫金碑文,但它却是荒冢之上凹凸有致、刻骨铭心的生命曲线。这便是体悟的升华。
“无字之书”脱离了字的束缚,自然也增加了人性养成的难度。背道而驰、南辕北辙;人云亦云、旅进旅退。这些都是缺乏束缚的典型。这时便需有“心灵之书”作为灵魂指引。
因此,“心灵之书”便是万千阅历、森罗万象在心灵中的最后沉淀。筛去附赘悬疣,掌握人生方向;积淀潜思哲理,挖掘生命的深度。它是盖茨比于黛西空虚扭曲心灵中所见的灵魂真谛;它是“画魂”潘玉良挣脱世俗偏见追求的艺术巅峰;它甚至可以是理查德·帕克这只“猛虎”背后隐藏的人性。
然而,这种境界岂是普通大众都可攀援而至的!时下,浮躁之风盛行,很多人无暇顾及“心灵之书”的修炼,甚至连“无字之书”都不愿意分析总结,停留在“有字之书”层次的人则越来越多。如此之势,便如厝火积薪,一瞬便可燎原。正因如此,范雨素的成长经历,才会掀起互联网众多网民点赞、转发的狂潮,这种共鸣也揭露了当代人的精神短板,以及“心灵之书”缺失的现实。
人生如书,需逐级而读,其终级境界仍需以心体之,以心察之。
【评点】
文章角度新颖,立意深刻。开篇以“说话的境界”入题,高人一招。第二、三、四段分别论述“有字之书”“无字之书”的特点及作用,言简意赅;而后,考生在第五段指陈阅读“无字之书”存在的问题,并顺势提出“需有‘心灵之书作为灵魂指引”,可谓过渡自然;在此基础上,又从正反两个方面阐明“心灵之书”的重要性,其说理深刻透彻。文章论据丰富,不少语句一句一例,读来生动、有说服力。endprint